秦王更元八年,初冬。
秦国西陲边境,李帛。
李帛即是后世的天水。
由关中平原西边的陈仓往西出陇山,扼守于黄土高原东南侧边缘。
由李帛往西往北,辽阔起伏的黄土高原,就是义渠国的疆界。
如今的李帛不过一座方圆两三里、城墙高只有两丈余的小土城。
遥遥望去,土黄色的城墙傲然立于黄土高原之上。
城墙上战争留下的痕迹依稀可见。
一块块斑驳黑褐的墙面,应是被敌我双方的血液所沾染。
昭示着当初城池攻防的残酷。
好在如今城门依然紧闭,城头上迎风矗立着残破的大秦黑色旗帜。
城池尚未陷落!
城墙之下,草木稀疏的黄土高原上,零星游弋着纵马驰骋的义渠国骑兵。
这些义渠国骑兵恣意放肆,时不时勒马对孤零零的城池指指点点,浑然不惧。
显然,李帛城已被义渠国骑兵困死。
只等城内弹尽粮绝,失去抵抗之力,便是纵兵杀入屠城之时。
秦军刚西出陇山,距李帛城不到十里,司马错并未下令大军继续前进,立刻解李帛城之围。
而是让大军停下脚步,原地扎营!
营寨选地之处背靠陇山,守住通往关中的辎重补给要道,又有从山麓流下的溪水作为水源。
司马错的行军布阵稳健无比,看得子龙连连点头。
司马错不愧是战国初期秦国的名将。
未虑胜先虑败。
如此一来,秦军依托大营征讨义渠,背后有源源不断的关中支援,便立于不败之地。
与靠游牧立国的义渠拼国力厮杀,秦国自然稳操胜券。
秦军到来的动静很快就被义渠国骑兵察觉。
营寨还在动工之中,义渠国骑兵已纠合出一支骑兵队伍,列阵策马缓缓逼近。
义渠国骑兵一个个高大雄壮,踞坐于马背上,浑身半裸仅斜披着兽皮,裸露出的地方肤色黎黑,肌肉高高坟起。
头上或戴猛兽头骨,或缠兽类皮毛为帽,点缀以鹰隼羽翎。
脖颈之处,则挂满各种猛兽的獠牙。
身上背着土制弓箭,手提骨刀石斧,杀戮气息勃然而发!
这些义渠国骑兵不过才区区两三千人。
可散发出的原始剽勇、悍不畏死的气势,一眼望去,绝非轻与之辈。
义渠国骑兵自然是来查探虚实的。
司马错此番带来的十万秦军,以步卒为主,骑兵仅有千余人。
毕竟秦国的骑兵主力,之前都被派去与五国联军作战。
如今刚回咸阳都城,正休整之中。
这千余名骑兵,还是由咸阳城防军中仅有的五百骑兵,加上从沿途各城抽调的骑兵拼凑而成。
战斗力与义渠骑兵不可同日而语。
义渠国骑兵如此抵近查探,分明是有恃无恐。
若是秦军全军出营迎战,打不过就跑便是。
原野之上,骑兵的速度根本不是靠两条腿跑步的秦兵能追得上的。
如此不断骚扰,务必令秦军不能顺利立下营寨。
等到义渠国大军到来,便是击破远道而来疲乏不堪的秦军的时候。
可若是秦军阵营露出破绽,他们绝不介意发起冲锋杀入阵中纵骑厮杀。
到时以义渠骑兵的凶悍,指不定就能大败这些立足未稳的秦军。
打着如意算盘的义渠骑兵到来,顿时激起秦军警惕。
号角声起。
营寨外围栅栏都还未建好的大营中秦军如临大敌。
人员奔走呼喝不断。
稗将们急忙收拢自己属下的兵卒,准备迎战。
子龙匆匆往中军营帐而去,恰好遇上快步走来的司马错。
“先生,义渠国贼子想要趁我军立足未稳,冲击大营,先生有何教我?”
司马错的语气颇为谦逊。
子龙哑然失笑。
这司马错莫非想试试自己斤两?看是否名副其实?
子龙纵目打量忙碌的大营,呵呵轻笑:
“将军早已运筹帷幄,有了定计,何必考较于我呢?”
司马错哈哈大笑:
“先生勿怪,走,一起上前观战!”
“我大秦虎狼之师,绝不会令先生失望。”
两人并排而行,往营寨大门处行去。
子龙一边行走,一边打量四周,啧啧连赞。
只见大营朝外一圈,虽然栅栏还来不及立起来,却也不是能让义渠骑兵随意冲击的不设防之处。
原来秦军接令停下脚步之时,便将一辆辆战车赶到外围停住。
战车首尾相连,组成营寨的外墙。
中间只留下一条条狭窄深邃的通道,通往大营内里。
营内秦军将士察觉到有敌袭,虽惊不乱,已经有条不紊赶赴到自己预定的驻守之处。
一条条通道的最深处纷纷集结起大队秦兵。
手执长戈长矛,组成坚不可摧的长兵器阵型。
手执秦弩的弓箭兵,藏到战车间的狭窄缝隙之中,更有些人,则爬到战车上蹲下。
弩弦拉开如满月,粗大的弩矢已架到秦弩上,严阵以待。
双方试探性的第一战,迅速拉响。
义渠将领见到这些战车间留出的豁口,顿时喜出望外。
虽然视线被战车遮挡大半,可还是能看出来,秦军阵营中并无多少骑兵。
秦军阵营中步卒来回跑动,至今尚未整好队出阵迎战。
想必是被自己如此迅速到来,打了个猝不及防。
有这些通道能杀入秦军大营腹地之中,以自己手下儿郎们的悍勇,必能将秦军阵营搅得天翻地覆。
纵使不能一战击溃秦军,也必能让其付出惨重代价。
至于深入秦军阵营中的危险,根本不在义渠将领的考虑范围之内。
这些义渠国之人,茹毛饮血惯了,对敌人狠,对自己更狠。
早已将生死等闲视之。
若能一战击溃秦军,如此巨大的荣耀近在眼前,已足以令义渠将领冒险。
义渠将领自觉得战机稍纵即逝,猛地抽出腰间青铜剑,振臂狂呼:
“杀!”
蹄声骤起,急如惊雷。
两三千义渠骑兵开始发起冲锋。
在一众百夫长带领下,分化出一支支百人骑兵队伍,冲向各个战车间的豁口。
这些义渠骑兵显然颇通骑射之道。
兵锋抵近一箭之地时,便已取下背上的弓矢。
抽箭搭弦,开如满月,斜向上射出。
一波波箭矢,如雨倾覆向战车之后,务必要让阻挡在自身冲锋前方的秦军溃散。
如此连发三支箭矢,一队队骑兵已冲过营前的一箭之地,来到战车间的豁口之处。
稀奇的是,被义渠骑兵如此压制,秦军似乎被打散了魂,竟毫无一支箭矢反击。
见冲锋之势如此顺风顺水,各名百夫长欣喜若狂。
呼喝声起,令骑兵们收起弓矢,取出各种各样形态迥异的兵刃,毫不迟疑杀入阵中!
(https://www.biquya.cc/id160230/5679305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