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下山。
继续由樗里疾驾车,子龙安坐于车厢内,捧卷研读。
《逍遥游》博大精深,深研之后,子龙差点没克制住冲动,抬足一步踏入虚空,从车厢内消失。
好不容易将蠢蠢欲动的心思压下,子龙欣喜不已。
难怪传说中那些得道成仙之人,举霞飞升,步入虚空消失不见。
道家一脉,脉络清晰。
发端于《易经》,老子集大成著述《道德经》,骑青牛出函谷关而去。
庄子继承老子思想,著《南华真经》,使道家真正成为一门学派。
至此源远流长,泽遗后世。
到黄石公圯上授《素书》予张良,张良八世孙张道陵创立道教。
其后左慈结合方士炼丹之术,授葛玄《太清金液神丹经》,辟出炼丹修道,白日飞升的成仙之路。
整个道家一脉,《南华真经》是其中至为重要的典籍之一。
而《逍遥游》,则是《南华真经》中的主要篇章。
修道成仙的真谛,就藏在其中。
子龙长呼出一口气。
不过自己数度重生,说起来,与修道成仙之人似乎并无二致。
修道成仙,追求的不就是长生不死,寿与天齐嘛。
自己现在,已经是这样的存在。
因此,子龙对举霞飞升并不感兴趣。
倒是这个《逍遥游》能够让自己踏破三界五行,轻易找到楚斯的神庙所在,令子龙欣喜不已。
子龙捧卷苦读的功夫,马车一路过宋国终于来到齐国。
齐国不愧是当世第一霸主,如今不管是人口数量,或是市井繁华,均远胜于他国。
路上不再是百里不见人烟。
沿途阡陌交错,农人躬耕其间。
集市人声鼎沸,商品琳琅满目。
樗里疾看得惊叹不已,时不时凑头到车厢里与子龙搭话,畅想秦国何时也能如此繁庶,必能轻易一统天下。
子龙懒得理这个一惊一乍的乡下土包子。
秦国已走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崛起乃是大势所趋。
齐国的繁华,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而已。
二三十年后,燕国乐毅率五国联军征讨秦国,连下七十多城,齐国仅剩莒和即墨苟延残喘。
这一战因为燕国继位的国君猜忌乐毅,临阵换将导致功亏一篑。
结果被即墨城中的田单以火牛阵冲垮联军,齐国幽而复明。
可经此一战后,齐国国力大衰,从此便再也不是遥遥领先诸国的东方霸主。
两人一个惊咦不断,一个充耳不闻,一路横穿齐国。
路过曲阜之时,樗里疾倒有些想学子龙拜访庄子一般,前去寻访孔子后人。
结果被子龙严词拒绝。
孔子固然是一代至圣先师,可惜已是一百多年前的人物。
至于他的后人,多是庸碌之辈,子龙并不想浪费时间去见。
尤其是穿越到明末后,了解过宋元时期衍圣公的闹剧,子龙对其只有深深的厌恶。
世修降表的不肖子孙,活着只是给孔圣人蒙羞而已,见之何用?
倒不如像老子庄子这般,事了拂袖而去,不遗后世。
如今孟子倒是在世,居于齐国的邹国。
不过不太顺路,子龙便也没特地绕路前去拜访。
因此,一路直奔齐国都城临淄。
稷下学宫建于临淄城稷门之外,占地辽阔,足有上千亩之广。
建筑栉比鳞次,极尽繁华。
此间汇聚天下贤人名士上千人,加上学子奴仆,行商走贩,济济数千人,犹如一座城镇。
这些贤人名士,或是独居一室埋首钻研完善自家学说。
或是三五成群,于茶寮酒肆夸夸其谈,陈述学说,互为引援。
又或者隔三岔五,由学宫祭酒组织一众名士齐聚一堂,洋洋洒洒数千言,辩驳攻讦,争得面红耳赤。
至于那些学子,则紧跟在自家老师身旁,日日聆听教诲,又能兼收并蓄其他家之著述。
学识切磋,蔚然成风。
樗里疾是第一次来到这里。
马车沿街而行,樗里疾的双眼应接不暇。
艳羡不已观看两旁热闹景象,几乎恨不得跳下马车去,加入其中。
“先生,先生!天下竟有如此妙处!”
“疾恨不能在此深研兵家之说,以十年为期,吾有信心,必可成当世名将。”
“虽不能如孙武吴起,却足以与孙膑田忌并肩。”
樗里疾热血沸腾,在车驾前喊道。
子龙依然安坐于车厢之中,连帘幕都没有拉起来。
闻言冷笑一声:
“好好从事车夫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吧,别做清秋美梦了。”
“大王和你兄弟情深,会让你身处齐国十年吗?”
“况且大王身体抱恙,你真能放心在此待上十年?”
樗里疾瞬间被干沉默下去。
神色黯然。
子龙心头冷笑不止。
不如孙武吴起,与孙膑田忌并肩?
眼界这么浅?
与孙武吴起并肩又如何?
就在你们的眼皮底下,就有这样一个人,正在茁壮成长。
就是那小伍长白起。
有眼不识金镶玉。
子龙轻点了一句:
“兵家之术精进,不在于皓首穷经苦读,而在于沙场血战磨砺。”
“你所见之孙武吴起,何尝是先有著述,再领兵征战?难道不是先战无不胜,再将一生心血化为篇章?”
“未曾历经血战,只苦读兵书者,不过是纸上谈兵,误国误己罢了。”
樗里疾神色一震,幡然醒悟。
惭然道:
“疾谢过先生指点迷津!”
随即,鼓起勇气求道:
“先生玄术通神,既然看出大王抱恙,恐非长久之相,不知先生能否援手一二......”
子龙不等他说完,断然拒绝:
“停!”
“大王的生死,与吾何干?”
“吾与你秦国可称不上友好,甚至陇西大营一事,可称得上结有怨仇,只不过是吾大度不予计较罢了。”
“你逾越了。”
樗里疾顿时惭愧地双手掩面,喉咙干涩说不出话来。
子龙语气一转:
“不说此等前事,就算吾与大秦交好,你又何尝知道,吾真出手助大王多活些年月,对秦国就是好事?”
樗里疾愕然抬头:
“大王雄才大略,我大秦贫瘠积弱,至大王手上,才称王有霸主之姿。”
“大王若能长长久久,对我大秦自然是好事无疑。”
子龙嗤声冷笑。
要是嬴驷能多活些年月,嬴荡继位之时,说不定就不会如历史里一般年少轻狂,特地跑去周都洛阳见周天子举鼎。
也就不会被鼎砸死。
嬴荡不死,并非嫡出的嬴稷,又哪有上位的机会?
没有嬴稷,又哪来嬴柱和质赵的异人,又哪来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祖龙嬴政?
“算了,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以你之寿期,又岂能看到五十年,百年后之事。”
子龙贬损了一番,不忘再提点一句:
“为了秦国好,等将来你遇上极大变故之时,当从心所欲,依心中之念行事,切记!”
樗里疾从车外探进头来,狐疑凝视子龙。
子龙斥道:
“看什么看,记住吾今日之语,将来万万不可行差踏错!”
樗里疾愕然半晌,见子龙神色郑重不像是玩笑之语,连忙重重点头:
“先生,吾已谨记在心,决不或忘。”
(https://www.biquya.cc/id160230/5679300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