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伊离开之后,叶辰便独自坐在牢房之中。
牢房打扫的干干净净,而且两侧的牢房都被清空了,犯人被关到远离叶辰的位置,挤在一起。
牢房中摆了一张桌子,一盏烛台,还放了一壶茶,就连角落的马桶,都是全新的,红木质地,上面没有一点脏污。
牢房门的链子只是象征性的挂着,叶辰看的很清楚,根本没锁。
专门在叶辰门口守着的牢头一脸横肉挤出笑容,点头哈腰。
这种待遇,是京兆府从未有过的。
以前不是没有王公贵族家的子弟被抓紧京兆府。
对于那些人,京兆府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嘱咐里面的狱卒不要打骂,单独关押以免出意外,就算到头了。
可叶辰的情况太特殊了。
首先,辰王府公子的身份,就比一般的公子哥显贵。
而且,皇帝亲自下令关押到京兆府,这里面的事,京兆伊自然明白。
不论如何,等风头过去,这位叶公子必然会被放出去。
到时候他还是辰王嫡子,大齐的驸马。
最关键的是,现在外面的那些文人,都认为叶辰是因为为民请命才被关进来。
这要是在京兆府磕到碰到一点,外面那些人就敢说京兆伊迫害忠良,直接把他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
就连京兆伊的老师,原监察御史,如今赋闲在家的老先生,都差人给他送了信。
信里老人家说的很明白,自己在写一本百官行录,不知道要不要把他放在奸妄一栏,想问问他的意见。
京兆伊头疼,京兆府鸡飞狗跳。
同样鸡飞狗跳的还有御史台。
自皇帝的命令下来,御史台就吵翻了天。
“我们身为御史,出了这种事就是我们的失职!必须要把这件事差个水落石出!”
“怎么查?你能查到皇宫里去?”
“这事是不是真的,在坐的诸位谁不知道,皇宫买办一向如此,各府采购也多有这种情况。”
“身为御史,难道要助纣为虐吗!”
“慎言!慎言!”
……
御史台对于要不要查这件事,怎么查这件事,爆发了一轮又一轮争吵,始终拿不出个主意。
看到众人争吵不休,御史中丞看向一直没有说话的御史大夫柳乘风。
“该拿个主意了。”
“不管怎么查,总该有个态度,不然宫里面问下来,没法交代。”
“实在不行,排个巡按去查完事了。”
听到御史中丞的话,御史大夫柳乘风转过头。
“你说,陛下是不想查出什么,还是想查出点什么?”
御史中丞怔了怔,一个字都没有说。
御史大夫自顾自继续道。
“或者说,陛下既想查出点什么,又不想查出什么?”
“派巡按肯定不行,别说陛下那边了,就连外面那些文人,都会觉得我们存心不想办做这件事。”
“想要查出什么来,至少要排监察御史。”
“对,就派监察御史!”
“陛下既然让我们查,那我们就查,不光查诗中所写的,整个京城类似的事都可以查!”
御史中丞立马会意。
“我明白了,雷声大,雨点小!”
御史大夫摇了摇头。
“雷声大,雨点小不小,要陛下说了算!”
……
很快,御史台派出监察御史,监察京城各部采买有无强买强卖,巧取豪夺之事。
同时,刑部,大理寺也表了态,表示对这种事绝不姑息。
一时之间,声势浩大。
不过,京城百姓并未因此高兴,只是冷眼看着。
果然,查了三天,什么消息也没有。
那位负责的监察御史倒是尽职尽责,每天在京城到处跑,只是不知道在跑什么,一副我很忙的样子。
这种事之前不是没发生过,每次都是如此。
牢中叶辰,每日吃喝有京兆府的人供着,纸笔也终于在他的再三催促下要来了。
能不能出去,叶辰并不着急,现在在牢里,他正好写些东西。
外面的情况他大概知道。
要是他之前点起的那把火,没法在大齐这一潭死水里掀起一点波澜,那叶辰不介意把这把话烧的更大些。
想到这里,叶辰挥墨如雨,先是把卖炭翁又写了一遍。
第一次写的被苏文远烧了,现在叶辰这份算是唯一的真迹了。
然后叶辰又连写三首。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写完三别,正准备把三吏换成大齐的地名也写出来,一人进入了监牢。
那人身穿一身布衣,器宇不凡。
不知什么时候,牢头离开了,门口换成了一个剑眉的冷面男子,那双眼睛如隼鹰一般。
进入牢房的那人坐在了叶辰对面。
“你这牢坐的倒是滋润。”
那人说着随手拿起桌子上的纸,正是写着新婚别的那张。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这首诗倒是新奇,站在妇人的视角写这件事。”
“不过,你只看到新婚夫妇离别,却不想想,为何会离别吗。”
“那定然是国家遭遇了危难!”
“这种时节,一切都要为了军国大事让步,儿女情长必然要往后放。”
叶辰点了点头。
“若真是到了危急关头,那女老少齐上阵都是应该。”
“这一点,当然没错。”
“可我写的这些,同时在发生。”
“天下兴,百姓苦,天下忘,百姓苦。”
“怎么什么时候,都要苦百姓呢。”
坐在叶辰对面的中年人气势一滞。
“家国大事,总要百姓多出力的,不然哪有太平天下。”
叶辰站起身。
“国为重,家为轻的道理我是懂的。”
“只是希望,陛下能多为天下的百姓考虑考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天下百姓真正过好了,国家才能长久的繁荣强盛。”
叶辰说着向面前的中年人行了一礼。
叶辰所说句句肺腑,也是历史一遍又一遍验证过的事实。
王朝周期论的存在就是因为土地兼并导致的必然灭亡。
其根本就是对百姓的压迫。
“你怎么认出我的?”
中年人坐在原地受了这一礼,开口问道。
(https://www.biquya.cc/id159016/5679312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