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明贵妃不在,但气氛也没活络多少,全靠汪子锐撑着。
他在一边吃点心吃的喷香,这点心在外面卖的可贵了,靠他的月银,买不了多少,娘也不愿意给他买。
浑然忘了自己捣乱的那些事。
华阳宫的点心的种类还更多,他不仅自己吃,还强烈要求左博尝尝,递了满满一盘子过去,左博也不知道该怎么拒绝他,只能埋头吃。
原本黯淡的眸子也泛起了一点光,好像,当伴读也还不错。
就只能听到汪子锐一个人咋咋呼呼的声音。
送走几个孩子时,齐姣还挺欣慰的,小孩子就该多交点朋友,过一个开开心心的童年。
而这些伴读,看起来都是好孩子。
齐姣很忙,不仅是宫里的事,还有她的生意,还有她的学习打卡,都不能停,每天都安排满了。
但每天要做的事情多,日子过的也很充实,也没时间去想别的,因为每时每刻都会有更重要的事。
齐姣一边盯着账本,一边打算盘打的飞起,知道珠子磕碰出来清脆的声音,她之前也不会打,在现代,学这种东西的人还是少点。
后来是为了算账方便,硬是学会了。
汉字的一二三四写长了是真的容易串行,占的空间也大,别的地方她管不了,在自己的铺子里,齐姣就推行了阿拉伯数字,问就是看杂书看来的。
后来还是太子妃的皇后也学了过去。
连皇帝都拿去用了,在便捷程度上确实是阿拉伯数字更好些。
“明月!”声音里是压抑不住的喜悦和激动,仿佛有什么东西即将呼之欲出。
齐姣停了一下,能这么叫她的,就只有段惟和。
她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就被男人抱了个满怀,近的能闻到他身上的熏香,很淡的草木香气,和她身上的一样。
在一起待久了,段惟和身上染上的都是华阳宫的味道。
抱了一会,段惟和才松开了她,眼睛紧紧地盯着她,“稻子丰收了,亩产十六石!”
亩产十六石,按现代的公斤来换算,就是亩产450公斤。
而在现代,在袁隆平院士的努力下,双季稻甚至能达到亩产1500公斤。
听到这个数据自然不会像段惟和一样激动,但她也知道这个数量对这个时代来说,意味着什么。
“而且它是双季稻。”可以一年两熟。
明清时期水稻的年亩产量也才350到400多公斤,现在是六月,半年亩产450公斤,短短半年能产出一年的亩产,对这个时代的农业来说,是跨时代的发展。
段惟和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要是推广开来,不知道能养活多少百姓。
“你怎么这么厉害。”他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份喜悦。
直到现在,段惟和也觉得自己看不透她,在你自以为了解的时候,她又会呈现出新的一面出来。
齐姣早在康鼎二十年,看系统APP上的小说时就有了一些灵感,而她当时刚好有条件可以实现这点虚无缥缈的想法,便想着能不能寻找水稻良种进行改良。
幼年经历的那场天灾不可能不在她心里留下阴影,比起在洪水中丧生的人,饿死的人也不在少数。
从一个强大的国家来的这个一场天灾便可以毁掉一个国家的时代。
也能深刻认识到,种地真的是靠天吃饭,而且,这个时代的产量真的是低的可怜。
她不是科研人员,也不懂水稻杂交,算是在赌穿越人士那点天命所归吧。
在一亩亩稻田中寻找那株特别的水稻。
也是试验了一次又一次,她后来意识到,自己的人力物力不是很能支撑她找到那最“特别”的水稻,并进行。
不过,庄子上的试验田至少说明了一点,好的稻种确实可以提高亩产量,且是稳定的。
怀着这一点点成功,就找上了当时的太子,就算太子觉得她是在胡闹,看着宠妾的身份上,至少愿意给点助力。
事实证明,搞政治的眼光差不到哪里去。
之前齐姣想着是给自己弄多点保障,但眼看着就要出成果了,还是不想瞒下去,早一天研究出来,早一天推广,就能早一天吃饱一点。
她不是特别高尚的人,但也做不到眼睁睁地看着这么多人饿肚子。
也是她之前做出了一点成果,不然,段惟和确实很难相信那些空话。
这个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但在太子的加入下,进程已经在不断地加快了。
发现新稻种之后,在试验田已经验证了这个稻种可以一年两熟,甚至在北方也有部分地方能种,但能否进行大规模的推广,这还需要进一步试验。
去年种的是晚稻,而今年是早稻,确定了这稻种在南方可以达到一年两熟,而它的种植范围也远比其他稻种要大。
“皇上,我们成功了。”虽然是她提出来的,但这个功劳不是她一个人的,是那些农学家一次次的研究,才有了今日的成果。
这个时代有农学家,只是人很少,毕竟不是主流学派,也是一个巧合才找到了这个群体。
有他们在,确实提高了进度。
“朕这就拟旨推广,还能赶上晚稻。”
想到齐姣跟她说过的“人人都能吃饱的日子”,段惟和就浑身热血沸腾,为君者,当如此。
(https://www.biquya.cc/id158215/3702155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