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舅,白家人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大舅想了半分钟,才回道:“白家人的历史,我大体和你说过,一百年前,他们祖上是横行于黄河下游的‘河匪’,专门干无本的买卖,应该是得到了某个黄河里隐藏的远古秘密——你还记得那口黄河鬼棺嘛?”
我点了点头。
“白家人的秘密应该和这口棺材有关,这些年,我倒是也暗中调查过……他们得到的东西,好像和远古时期的某个神秘的部落有关。”
听到这里,我随口反问:“是不是东夷族?”
大舅摇摇头:“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我想起之前大舅说的起那个打扮成老乞丐,住在东户村边的白家人,便问大舅:“大舅,当年骗了整个东户村村民的白家老头,是怎么从那口黄河鬼棺里出来的?”
大舅再次摇了摇头:“这个已经没人知道了——当年很多人亲眼看到他躺进了棺材里,你也知道,对于棺材这玩意,大都忌讳……”
大舅说当年村民们赶到黄河摊上时,看到老头的衣服鞋子整整齐齐地放在棺材盖上,人却不见了,后来才发现他已经躺在了棺材里。
一晃眼过去了一百多年,在那个没有电子设备的年代,很多事情只能靠口述和文字传给子孙后代,口述容易出错,“白字黑字”倒是出错率低,又不便于保存,所以一百年后的今天,已经很难准确了解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大舅也只是知道这口棺材很重要,能护佑子孙后代官运和财运都亨通,但却有个奇怪的条件,那就是躺进棺材里的人不能超过六十年,否则子孙后代的“好运”会转化为“霉运”。
这就是所谓的风水轮流。
其实这事很容易明白!
举个例子,在我国古代的阴阳学中,墓地和住宅同样重要,用专业的词,一个是“阳宅”,另一个是“阴宅”,古代的帝王将相肯定会选择风水宝地埋葬先人及自己百年后的长眠之地,目的就是为了护佑子孙后代。
古代帝王——甚至一般的权贵阶层——肯定拥有最好的资源,这些资源既包括物质的,又包括精神的,还包括人。
在选择自己墓地时,他们肯定也是让当世最好的风水堪舆大师出马。
为什么自秦朝以后,所有的朝代都不超过五百年呢?还是那句话——风水轮流。
是不是风水宝地,这个并非一成不变。
何为风水宝地?是可以溯本追源的,大舅是这么说的:
要说到风水堪舆学的起源,应该从原始部落时期的巫术说起。
在华夏历史上,最先给风水定义的是晋代的郭璞。风水堪舆,堪为天,舆为地。
堪又与勘、坎有相通之义,他在《葬书》中说:葬者,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周易风水。
清人范宜宾为《葬书》作注云: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这就是说,风水是古代的一门有关生气的术数,只有在避风聚水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生气。
一命二运三风水,宝为福贵,风水宝地的作用效果就是能造福后代子孙(阴宅角度),宅运昌隆,事业发达(阳宅角度)。
阴宅风水选址最重视风水方面的考虑,对龙、砂、穴、水、明堂、近案、远朝都有一定的格局安排和讲究,包括基址的地质、水文、朝向、土壤的要求,尤其是阳宅要与自然山川景观浑然一体,达到极为宏伟完美的境界。
以期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所以在风水的做法上要求风水的建筑,应该同其周围环境、风景融汇在一起,达到依山盘水为穴的境界。
山龙的中明堂常深,平地支龙的中明堂常浅。经书说:气行于地下,物生于地上。平地的地势有原脉,山地的地势有原骨,它们或者从东向西,或者从南到北,回环往复地运行,就象要前进却又有退,象要停止却又有进。
当脉气止聚的时候,阴阳调和,土层变厚,积水很深,草密林茂,这种地方,贵如大官,富可千金。经书说:形止气蓄,化生万物。这就是上等葬地。
土地以平坦为贵,以地下有支龙为贵。支龙起步的地方,生气也随支龙开始运行。支龙停步的地方,生气也随支龙停止并聚集而成为吉地。
观察支龙的方法,一句话,平地上隐隐隆起的条状地带就是支龙。经书说:地有吉气,土随龙起。地有止气,水随而止。
势随形动,回复终始。法葬其中,永吉无凶。重山迭岭,群龙众脉荟萃,应当先把特形龙剔除出来。
有的大龙形特别小,有的小龙形特别大,这些特别畸形的龙脉,不能用作葬地。经书说:垄龙要求在地上耸起,支龙要求在地下伏行。
不论是垄龙还是支龙,聚止处应平坦如伸出的手掌。所以经书说:支龙因为深伏,所以要在它的顶部下葬。
风水宝地怎么会变成灾地或者凶地呢?
这个原因就多了,周围地形的变化,甚至一座山,一条河的改变,都会影响风水格局。
为了自己家族继续“牛”下去,白家人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们准备每隔六十年,就换一次棺中之人,几十年前,大舅阻止了一次白家人换尸,并把黄河鬼棺沉到了黄河十三鬼窟里。
白家人尽管牛逼,可对于这个黄河十三鬼窟却没一点办法。
这一点让大舅也觉得很奇怪。
这些年,白家人就没有停止过对大舅的“骚扰”,开出条件当然也是很诱人,但大舅始终不为之所动。
随着不断和白家人接触,大舅也能明显感觉得到,白家人的目标不仅仅是一口棺材,除此之外,大舅还发现另一个比较让人震惊的秘密——白家人精通蛊术,而且还是那种十分古老的巫蛊之术。
(https://www.biquya.cc/id158195/5679275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