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妇人开始呜咽,男人们也勾着头叹气。
村长怕李家嫌晦气,开口撵人。
“要哭回家哭去!天灾,谁也没招儿。”
众人都是蔫头耷脑的走了,留下李家人也是叹气。
陶红英几个张罗做饭吃饭,佳音就往地里挣。
李老太只能抱了孙女,用蒲扇遮着在地头转了转。
李家的庄稼是浇水最多的,但天气热,消耗也大。
庄稼依旧是耷拉叶子了,比旁人家里能绿上一些。但也只是一些,没有更多了…
还是要浇水啊!
佳音打定主意,下午继续往井里送水。
但吃了饭,太阳太大,她怎么挣扎,家里人都不让出去。
无奈,只能等到黄昏时候,她才扯着奶奶到了井边。
李老太猜了半晌才明白孙女的意思。
她心里很是复杂,一边心疼庄稼要旱死,颗粒无收,一边又心疼孙女,周岁不到就为家里这么费心。
毕竟这水不知道是从哪里找来的,万一特别远呢,孙女这么小,会不会累坏了?
结果犹豫着,井里又半满了。
她只能喊了儿子们赶紧套车,趁着天黑往田里拉水。
月亮地,亮晃晃,倒也看得清浇水。
家里人不明白井里怎么又有水了,但这个时候也顾不上了。
多给庄稼浇一瓢水,就能多撑半个月。也许半个月后就下雨了呢!
即便因为长期干旱减产,但能有一半收成,也够全家果腹了。
一趟又一趟,天亮时候,大青累够呛,全家老少也是困得随时能睡倒。
至于佳音,已经躺在奶奶怀里打呼噜了。
实在太累了,她在空间里,足足压了一晚上的水啊。
村人起早来李家碰碰运气,见到井里有水,都是欢喜。
再看李家院子和骡车,猜到他们夜里又浇田了,真是羡慕,又佩服。
这活计太累了,甚至还可能是无用功。
李家居然这般能吃苦,只为了一点儿希望。
而各家早就放弃了,实在是自愧不如…
从这一日起,李家老少几乎都改了作息。
佳音白日里完全在睡觉,晚上一直守着井口放水。
老太太自然要陪着,全家也是不断的拉水浇水。
枯燥乏味,又辛苦难熬,但李家没一个人抱怨。
相比起在塞外时候,全家逃荒,时刻有被蛮人砍掉脑袋的危险。
相比起在码头那一晚的绝望,这样的辛苦,也只是辛苦,心里却是踏实的!
他们在为了生活奋斗,拼尽全力。
村人每天来李家打水,默默看着李家人做“无用功”。
他们也有人想要打水浇地,但家里没车,挑水一晚上,也不过浇上一垄。
只是想想,就瞬间放弃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山林已经黄了大半,站在太阳下喘气,都会被烫伤一般。
村外大河开始干裂,各个村子的井水都干了。
城里有亲戚的,开始往城里投奔。城里没亲戚的,拖家带口往更远的深山赶去。
也有很多人投奔到了清水村,完全不提,他们之前多嫌弃这村子晦气。
原因,就是李家这口井。
虽然时常会干涸,但又总是很快被填满。
各家也不贪心,一日有一桶,孩子老人别渴到,再能熬一锅粥,饿不死就成。
但人多了,总会有些乱子。
原本村里十几家,打水也都排队。这多了二十多户外村的,就总是争吵抢水。
村长看不过,就天天来李家主持分配。
有外村人不但要家里人喝,还要顾着家里牲口。所以,就想多打两桶水。
(https://www.biquya.cc/id157119/4031643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