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快穿之女配她超会演 > 第二百章 反派他娘有点彪6(二更)

  母亲出乎意料的改变无疑是让许哲宁惊喜的。

  上辈子母亲去世时他才五岁,对韩珍其实没有太多的记忆,母亲,于许哲宁而言是一个在无数黑暗时光里能带来温暖的词汇,她的美好源于自己的憧憬和想象,是抽象的、是虚幻的。

  而今,母亲活生生地站在他面前,拼尽全力保护他,愿意因他的不喜欢而离开经营七年的许家,许哲宁这才明白自己匮乏的想象力根本无法描摹出母亲美好之万一!

  怀揣着自家娘亲是世上最好娘亲的坚定信念,许哲宁对韩珍的话自是无有不从,他们一边筹备着远行一边忙里忙外地操持许炎的葬礼,好在乡下地方没太多讲究,买好棺木、摔盆扶棺、择时下葬、磕头上香,最后供牌位入祠堂。

  本来许炎的牌位应放在许家享香火的,可韩珍母子俩都不乐意给他烧香,便找了个理由将牌位安置在祠堂。

  许炎头七过去后,韩珍“大病”了一场再没出过门,五岁的许哲宁跑里跑外地忙活,一直到逝者五七过去,韩珍方才好转些,却突然向村长辞行,说要带着孩子投奔娘家。

  许家媳妇要带走孩子的消息顿时让朝晖村炸了锅,一些借过钱的、爱看热闹的、贪图许家房子的纷纷赶到许家,将原本凄清冷落的院子围得满满当当。

  “大妹子,你真要带娃走?这一路可不太平啊!”花婶子担忧地劝她,“万一路上出个什么事儿…呸!瞧我这张破嘴!”

  “花婶子您别担心,我会先去镇上看看有没有同行的商队,能和他们一起走就省事多了。”

  韩珍还没和花婶子聊两句,赶来的乡邻们便七嘴八舌地询问起来,有人直白地问她借的钱怎么办,韩珍便从屋里拿出一个小包裹,满脸愧疚地对村长说道:“我们许家这些年来多亏诸位的照顾,我那口子在世时没少给乡亲们添麻烦,我一个弱女子也不知该怎样回报诸位,只能把仅剩的家财贱卖了,凑够了些钱,一方面还清之前许炎欠下的债务,一方面也为我们母子攒些盘缠。”

  “你说贱卖了家财?”村长眉头一皱,不可置信地问道:“许家还有什么家财,你、你不会是把这房子给卖了吧!”

  村民们一片哗然,尤其是与许炎有亲的人家顿时急了,“许家他媳妇,你不是开玩笑吧?这房子怎能卖给别人?”

  “就是啊,这房子是我们老许家的,你一个外嫁女怎么能随便贱卖许家的财产?”

  ……

  韩珍无辜地瞪大双眼,“可,这不是夫君留给我儿的东西吗?地契房契都是放在屋里的,怎会成了公家财务?”

  “这……”

  本打着孤儿寡母占这么大院子太浪费的主意,把他们赶出这垂涎已久的青砖大瓦房,没料到对方先下手为强,直接把房子卖了!

  村长也有些不痛快,村里买卖土地房屋怎么能不和他商量一声?

  韩珍像是不太懂这些弯弯绕绕,说起了卖房的事情:“恰好之前镇上的杨员外就打听过我们这房子,我想着这一走怕是很难再回来,与其空在那儿不如卖出去好把欠债还清,物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我们娘俩平平安安的,想来夫君他在天有灵定不会怪罪我们。”

  说着,她便打开包袱从中拿出一吊吊的铜板,“村长,您给做个见证,我把大伙借的钱还清。”

  话说到这份上,如果村长再对卖房一事提出异议,就是和借钱那些人过不去了,

  更何况房子可是杨员外买去的,他还能和人讨要回来不成?

  村长不情不愿地点点头,看着韩珍你一串我一贯的把钱分了。

  还有那不甘心地就问韩珍房子卖了多少,她便无奈地叹了口气,“我本想着卖给村里人,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定不会讹我,可杨员外家的仆人找到我,说要卖就优先卖给他,价钱好商量,可……”韩珍欲言又止地垂下头,双手搅动着包袱的布料,仿佛还是那个软弱可欺的许家媳妇。

  村民们想到往日里杨员外嚣张跋扈的做派,再一脑补双方谈价钱时小媳妇被压得不敢回嘴的情景,顿时就觉得许家亏了,真心替他们不值!

  事已至此,那些心有算计的也只好怪自己晚来一步,被杨员外抢了先,村长恨铁不成钢地摇头离开,其他人相继散去。

  韩珍单独留下花婶子,偷偷塞了些米粮布匹等实用的物品当做救命之恩的谢礼,她感激道:“婶子千万收下,不说平日里你对我们母子多有照顾,那晚要不是您来的快…总归我们母子的命还不值当这点子东西吗?”

  花婶子不好再推辞,只得赶在许家母子走前送了不少干粮过去,全作回礼。

  辰兴二十二年冬,许炎去世,许家媳妇韩氏携子欲投奔洛城韩家,朝晖村民送二人于村外五里,许家母子这一走便是十余年。

  朝晖村隶属江城方元镇,韩珍大冬天带孩子出远门实属不易,幸亏江城的冬天气温不太低,他们出了方元镇地界一路往江边走去这是许哲宁规划的路线。

  “孩儿听说江边的城镇更加繁华,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也不怎么排斥外来户,我们去那里不会太打眼,待到明年开春再根据情况决定要不要长久地住下来。”

  对于大荀朝的生存环境,别说是暮瑟了,连足不出户的韩珍都不如许哲宁了解,他既然提议去江边的城镇,暮瑟自是没有意见。

  翎城,一座依山傍水的美丽城池,其最南边的凌水镇虽占地面积不大,却是翎江两岸客商往来的必经之地,热闹程度与之府城有过之而无不及。

  十一月中旬,距离年节只剩一个多月,恰是两岸客商最繁忙的时节,每天都有大批量的船只停靠在码头,又一批批送走,纤夫、船夫、渔民、游客、商贾等形形色色的人群摩肩擦踵,几乎将码头堵得水泄不通。

  韩珍母子正是在这样一个忙乱的时节里,如同游鱼般悄无声息地融入了这座江边小镇……

  

(https://www.biquya.cc/id156962/4926652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