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农家姑奶奶 > 第一百四十七章:买下

  他名下确实有不少田地,每年交税都交的他心疼。

  县里没几个秀才,想要记在别的县名下他有不太放心。

  董三打量了宁夏好几眼,心思转的飞快,权衡利弊后很快的做出了决定。

  然后他的态度跟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好转。

  他斟酌了下说辞后道:“既然刘主簿开口了,我自然没意见。”

  宁夏也没想到刘主簿一个官员居然出这样的办法。

  一个县里的税收要是上不去,年底的吏部考核可不好看,而且,军队的粮草也全靠每年收缴的田亩税。

  他没看刘主簿,也不想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你名下多少田地。”宁夏问董三。

  “一百多亩。”董三回答。

  宁夏道:“我朝秀才可免百亩田赋,我名下还剩五十亩,这个名额都给你,两年为期。”

  他们这边一年两次田赋,交不出粮食就要交银钱补上,还有服徭役以及人口丁税,总的来说,税收是朝廷最大的一笔收入。

  “两年太短了我划不来。”董三道:“最少五年。”

  “我今年秋闱必能中举,举人可免两百亩田赋,到时候再给你寄居一百五十亩一年,这样我们也就两清了。”宁夏以一种没得商量的口吻强硬道。

  要不是刘主簿开这个口,他是不会答应这个办法的哪怕不买这宅子。

    当初舅舅跟小姨家的要把田地都寄居都在他名下他都没答应,只把免两人徭役的名额给了一个给舅舅家,小姨家则寄居了她家三亩最好的水田。

  董三还要再说什么被刘主簿拽了下。

  董三脸色不太好看,他算了下账,差不太多。

    这人要是成了举人,就是他得罪不起的了,那就卖个好吧,于是董三答应了。

  一顿饭吃的都有些沉闷,吃过饭后双方去了县衙办了两个手续。

  一个是张家那宅子跟田地过户的手续,一个是董三把名下田地寄居在宁夏名下的手续,为期两年,这个是私人的,不能明着来。

  签好了契约后宁夏才让宁秋给钱。

  宁秋让阿良从马车里抱出来一个箱子,箱子里有银子,银票,大部分都是铜钱。

  看着这一大箱子的钱,刘主簿有些相信他们家银钱不丰这话了。

  办好手续后双方和平分开。

  回去的路上宁秋见宁夏的脸色不好,有些不太敢开口。

  快到家的时候她才问的:“二哥,是不是让你为难了?”

  宁夏道:“田亩税是户部主要经济来源,也是军饷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帮他免两年朝廷就少收两年的税,也是一笔不小的钱……”

  百来两对宁夏来说确实不算少了。

  宁秋想说就算他们不这样做,别的秀才举人也会这样做的,不然那些秀才举人靠什么挣钱?

  但这话到底是没说出来。

  她知道古代人忠君爱国的思想跟现代的人不一样。

  “哥,等我们把作坊建起来了就有钱了,以后咱们就不干这种事了。”

  宁夏拍了拍妹妹的脑袋:“你是家里最小的,现在却要你最操心。二哥惭愧啊。”

  “那你就好好读书给我们家改换门庭。”

  宁夏:“小秋,家里的生意不能做太大,不然会被划分成商户的。”

  “还有这个规定?”宁秋还真不知道。

  “士农工商。商户会被人瞧不起的,商户的孩子想要走科举也很难。”

  “为什么啊?”宁秋不解的问:“商人不是纳税最多的吗?没有这些商人走南闯北带动经济发展户部哪里有钱?朝廷哪里有钱?”

  “这是一种抑制。”宁夏道:“朝廷难道不知道做生意更容易挣钱?可要是大家都去做生意了,那么多田地谁来种?田地跟农民是一个朝廷的基础,这个基础不能少。”

  “也没见朝廷对农民多重视。”宁秋嘀咕一声。

  “朝廷还是鼓励农耕的。”宁夏道。

  “我知道了,以后要是买商铺什么的,我就记在姐夫的名下。”

  “这个问过他们再说吧。”

  两人回到家的时候全家人都在等着。

  宁夏把怀里的地契还有地契都拿了出来。

  宁长河一看哎哟了一声:“这么多田地?这些花了多少钱?”

  “没花多少。”宁夏道:“爹,娘,这几天你们过去收拾下,回头就搬吧。”

  有自己的家跟住在这里是不一样的,他回来的虽然少,但能感觉得出来父母的不安。

  有了宅子跟田地,他们才觉得有根。

  全家人都高兴的笑起来,就连陈大一家还有白志远等人也都很高兴。

  阿良去还马车了。

  一个下午,宁秋就在说怎么把那宅子重新装修下。

  “不知道能不能买到石灰。”那些墙壁刷一层白,再让二哥再上面花一些山水画,多好。

     “那是什么?”宁冬不太懂的问。

  “就是一种石头高温煅烧后就变成白色。跟面粉似的。”宁秋形容。

  白志远道:“小郎说的是石灰石吧,高温煅烧后就是白色的,一捏就跟面粉似的。”

  石灰在很早就被使用在建筑中了,不过农村里抹墙的都是泥巴跟草一起和比较厚的泥巴浆。

  宁秋点头:“对,就是这个,哪里有的卖?”

  白志远道:“后山里应该就有。”

  宁秋大惊:“哪儿?”

  “白云山的另一边就有,你要那玩儿意干什么?”白志远问。

  他之前无聊的时候把这山头差不多都浪了一圈,白云山往里走几十公里,就有一个山头,光秃秃的很明显。

  宁秋大喜:“这可是好东西,回头你带我去,得弄点回来。”

  说完又对宁长河道:“爹,我们明天全家都去收拾收拾吧,早点搬过去早点春耕。”

  “对对对,我去看看那田地,现在收拾下就能育苗赶得上春耕插秧。”宁长河现在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晚上众人收拾了一些打扫要用到的工具后就早早歇息了。

  第二天阿良带着王二去书院,其他人都去了那边。

  一大早的王素莲就蒸了包子馒头跟咸菜还有水囊过去。

  回头饿了就在那边烤一烤就行。

  一行人赶着驴车就过去了。

  等到了后迫不及待的打开院门开始收拾。

  几个男的一起把家里坏的家具搬出来,能修的让宁冬回头修。

  关于那一张架子床,宁秋的意思是不要。

  那老童生可就是在这床上去世的。

  王素莲有些不舍得,但被女儿一说她也有些怕。

  最后床被抬出来,回头可以当柴火烧了。

  桌子椅子修一修还能放个东西。

  汪大顺去挑水了,村子里用水要到村头,那边有水塘。

  等有了水后王素莲跟宁春还有陈大家的扫地的扫地,擦窗户的擦窗户。

  村子里不少人都看到了这边的动静,就有不少小孩在外面探头探脑的。

  宁秋让抓了一些特意带过来的炒花生还有红枣拿去给那些孩子们吃。

  小孩子们哪里能拒绝的了零食的诱惑,很快就卸下了对宁秋的防备。

  

(https://www.biquya.cc/id156771/4924212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