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左宗明都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他只知道,胥吏之弊,为祸甚重,江山纷乱,苍生倒悬。
可是,左宗明只以为,胥吏之弊的根源,在于人性本贪,需要圣贤之言教化。
却没想到,根源是阶级矛盾。
甚至,阶级矛盾这个词,左宗明也是第一次听说。
其实。
不光是左宗明。
古往今来,无数帝王将相,又有几个人,能拨开云雾,看到事物的本质?
此时此刻,左宗明颇有一种“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畅快。
可是,左宗明很快又犯了难,眉头紧皱,开口道:
“皇上,按您所说,胥吏之弊的根源是士族阶级。”
“那么,就算杀的人再多,士族阶级依然会存在。”
“唯一的办法,就是铲除士族阶级!”
“但是,若是没有士大夫,没有朝廷大臣,仅凭皇上一人,如何治理江山?”
“还有一事,臣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王朝初年,胥吏之弊并不显著。”
“越是王朝末年,胥吏之弊越是凸显。”
秦昊沉吟片刻,尽量用左宗明能听懂的说法解释:“士族阶层,是皇权的基石。”
“朕不可能铲除士族,只会设法削弱,加以制衡。”
“先前,朕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充公,以及将田地收归朝廷,租赁给百姓,都是为削弱士族阶层。”
“王朝之初,除了士族阶层之外,朝廷之中还有立下赫赫战功的勋贵集团!”
“可以利用勋贵,来制衡士族。”
左宗明眼神一亮:“武将!”
“皇上,您的意思是,可以用勋贵集团,来制衡士族,也就是文官集团!”
“确实如此...”
“文武相争,再加上皇权制衡,王朝之初,士族集团的羽翼未满,不敢太过放肆,为所欲为。”
“王朝末年,朝廷承平已久,多年不打仗,重文轻武,勋贵凋零...”
“文武失衡,朝堂的平衡被打破,胥吏之弊方才凸显出来。
秦昊面露赏识之色,颔首道:“不错!左宗明,你果然是国之栋梁,一点就透!”
“战争,总有一天会打完。”
“而科举考试,三年一次,加上恩科,一年一次,甚至两次。”
“士族集团做大,已是定局。”
左宗明深吸一口气,震惊道:“皇上,您的意思是,要从科举考试上做文章?”
秦昊微微一笑,道:“朕不是已经在做了吗?”
左宗明身体一震,面露恍然之色。
确实。
近几年来,皇上推行了不少改革措施。
其中,改革力度之大,当属科举考试。
算学、格物、武学...
一个个全新的学科,加入到科举考试之中,彻底改变了儒学一家独大的局面。
只不过,由于变革太快,似有朝令夕改之嫌。
各地莘莘学子,面对眼花缭乱的变革,都是叫苦不迭。
就连左宗明也不理解,甚至有所怨言,认为皇上是在胡搞瞎搞。
直到今日。
左宗明终于明白。
皇上改革科举制度,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从根源上解决胥吏之弊这千古难题!
左宗明思索片刻,开口道:“皇上,无论您怎么改革科举,依然会造成士族阶层。”
“想要制衡士族,不如延缓科举考试,取消恩科,将原本的三年一科,改为五年一科。”
“或者...皇上若是有魄力,不如索性从根源上废除科举考试,恢复以前的孝廉制,直接从寒门子弟中挑选官吏。”
秦昊脸色微沉,道:“爱卿,你切记!改革不可因噎废食!科举取士虽然有缺点,却也有优点。”
“归根到底,优点大于缺点,不可废除!”
左宗明面露恍然之色:“皇上,您说的没错!是臣太心急了!”
秦昊笑了笑,继续道:“其实,你说的没错。科举取士,无论如何改革,都是治标,不可治本!”
“归根到底,想要遏制士族,需要全新的阶层,进行制衡。”
左宗明眼神一亮:“皇上,敢问是什么阶层?”
秦昊顿了顿,沉声道:“商人!”
左宗明双目圆瞪,神情极其诧异。
大夏的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
士族,毫无疑问是第一阶层,高高在上。
商人虽然富有,却是贱籍。
地位甚至在农工之下。
皇上居然想要用商人来遏制士族?
简直是天方夜谭!
秦昊看穿左宗明的心思,笑着道:“未来的世界,是商业社会!”
“商人的地位,将会大幅度提升,形成一个全新的阶层。”
“不过...大夏的商业,还处于萌芽阶段,依靠商人来制衡士族,短时间内不可行。”
“归根到底,还是要靠武将,靠朝堂上的勋贵集团!”
“这也是为什么,朕一直在四处征战,不断开疆拓土,不断提高武将的地位!”
“同时,朕还推行政策,发展商业,加强商贸。”
“从一开始,朕就定下国策‘外扩疆土,内兴商贸’。”
“再加上科举改革,新的阶级会制衡,乃至替代旧的阶级。”
“胥吏之弊,自然迎刃而解。”
外扩疆土,内兴商贸。
这八个字振聋发聩,左宗明犹如五雷轰顶。
仔细想想。
一直以来,皇上的所作所为,正是在践行这八字国策!
本来,左宗明还认为,皇上不断对外征战,开疆拓土,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
开海禁,打造舰队,进行远洋商贸,也是吃力不讨好,投入大于支出,让国库入不敷出,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结果,却恰恰相反!
皇上的目光深远,早已看透了本质。
什么叫知行合一?
这就叫知行合一!
皇上不愧是儒门新圣,震古烁今!
只是自己鼠目寸光,看不懂皇上的所作所为,误会了皇上。
左宗明一脸惭愧:“皇上,臣太过愚钝,不懂得皇上的深谋远虑...”
秦昊微微一笑,道:“朕乃孤家寡人,何须你们这些臣子懂朕?”
“朕的是非功过,自然会有后世子孙评说!”
“百年之后,大夏的黎民百姓,自然会懂得朕的一片苦心!”
(https://www.biquya.cc/id156141/4077265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