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改土归流
思想传播不进去,土人就不会明白,朝廷方面的好。
长此以往下去,对朝廷自然是离心离德。倒是在艰难时刻屡屡发放钱粮的土司,成了他们的效忠对象。
再说这刚的一面。
治军所的建立,本是出于多个目的,这其一,自然是遏制无法无天的土司,保障一地太平。但事实上,这些外地来的军士,到了西南之后,总是束手束脚。
在土司眼里,他们是朝廷的钉子,是他们的对手。在土人眼中,这些大大小小的治军所,就是凶神恶煞的存在,心头颇为抵触。
这其二,治军所也有传播朝廷思想的作用,然而,在接触不到土人们的情况下,这传播也无从谈起了。
这第三,自然是练兵了,大明每天耗费钱粮,维持着他们的生计,就是想让他们熟悉西南的环境,在战时,能化作锋利的尖刀,给予敌人最致命的攻击。
奈何,治军所之中,当地人少之又少是其次,外地军士到了这里后,熟悉上几年,就被被调派到其他地方。毕竟是艰难之地,按照明朝的规定,这些人不会长期驻守于此。说穿了,大多人都是过来体验一番,镀个金就会被调走,去更舒服的地方。
如此一来,新来的人继续熟悉当地环境,有了一定成果后,就离开西南。战时,一帮对当地半生不熟的军士,能起到的作用,不用想也知道。
反观土司土人,西南就是他们天生地长之地,一旦进入了山林之中,他们就是回了自己家一般,哪儿是治军所可以抗衡的。
朱厚照越想,越觉得糟心。
“改土归流,看来是势在必行了。”
朱厚照暗暗想到,这改土归流,其实从永乐帝就开始了,只是一直以来,效果都不太理想。原因无非是,大明的在推行的时候,不够果决。
明时的归土归流,并未直接废除土司制度,而是相对柔和的手段。朝廷方面,一般是找机会然流官替代土司。比如,某个土司绝嗣了,或者叛变的等等,等到乱子平定了,就会派遣流官过去接任,管理该土司的所在的区域。
这种方法,柔和归柔和,但效率却是极慢。在历史中,大明两百多年的时间,都未能将这件事做完。改土归流真正出成果的,还是清朝雍正时期。
雍正是不可能有了,大明的江山,必然要万世永固!
当然了,雍正帝所施行的法子,朱厚照倒是可以搬来用。至于其内容,朱厚照不说了解全部细节,但大体上的方向,还会清楚的。
“云南正值叛乱,这改土归流的法子,倒是可以现在贵州,广西,四川施行。”
这四个省份,因为少数民族盘踞的缘故,都有土司制度存在。雍正帝的推行是成功的,一举解决了西南的大问题。有了这个参照物,朱厚照自然不打算,慢慢的试验了,对他而言,那就是纯粹的浪费时间。
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时下,九大边关无战事,出了云南这块,大明其余地方都比较安定。这改土归流真要是施行起来,倒也算是条件成熟。
此外,经过了弘治帝的中兴之治,如今大明的国力,不见得就比后世清朝雍正帝时期差。朱厚照抬有把握一劳永逸的解决掉这个难题,正好,今年的例行赏赐,也可以省下来了。
一念及此,朱厚照感觉心思完全通透了,心里那股压抑着的郁气,也尽数消散了。
朱厚照并未第一时间,就将“改土归流”的事情宣布出去。他给自己留了两日时间,结合大明的现状,将这一方案做的比较完善了,方才拿到早朝上。
这一日清晨。
宣政殿上,朱厚照在听完一些大臣的汇报后,据将“改土归流”提了出来。
“朕近日来,苦思冥想西南之事,深觉土司制度,阻碍了,西南之地的发展。所以,朕决定将成祖皇帝的改土归流策做了改动,以求一劳永逸的解决西南的问题。”
“下面,朕来说说具体的改动,以往,我大明都是寻找机会,以流官替代出了问题的土司,这一举措,虽然比较稳妥,但速度方面却是引人诟病,也造就了西南之地种种的不平衡。”
“有流官的地方,土人们尚且能安生。那些土司治下的土人,却依旧遭受着土司的剥削,压迫……”
“我大明大国涛涛,便是对待友邦,都是不遗余力的帮扶。对自己的子民,也不该有厚此薄彼的现象出现。”
“所以,这改土归流得改,鉴于眼下云南兵祸,这一方案暂时不涉及云南,先从贵州,广西,四川三地开始推广。”
“这其一,朕决议废除土司制度,在西南之地,分别设立府,州,县等行政单位。个中细节,尽数参照其余布政使司的情况。一切官员,有吏部这边选拔就任。”
“这其二,土司制度废除后,原本的土司必然会有反抗。针对这些人,可根据他们的态度,采取不同的手段。主动交还土司印者,可以酌情封赏,许以世袭爵位。”
“敢于抗拒者,施以惩处,没收其家族财产,迁徙到内地来。如果有兴兵反抗者,就以叛乱论处,派大军镇压,该杀的杀,该下大狱的下大狱……”
“这其三,不论是府,还是州,县之地,改土归流同时进行,朕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见到成果。此外,后续西南之地,应当建立城池,学堂等必要的设施,让所有的土人都知道,大明的政策,学习我们的文化。一切都要向其余省份看齐。”
“这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土司可以严厉对待,但对土人,需要施以恩惠,从而杜绝土人们反抗的心思。”
“这其……”
朱厚照一口气,将自己所整理出来的所有章程,都宣布了出来。期间竟没有任何停下思索的时候。对此,所有的文武大臣,心头都是惊叹不已。
他们都是聪明人,显然都看出来了,朱厚照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绝不是一时冲动才有此举。
(https://www.biquya.cc/id155829/5679303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