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医生:我都快入土了,系统你才来 > 第455章 院士就不会错吗?

却听一道严厉中带着斥责语气的嗓音传来:“不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瘫痪后,你能扭转?”

这道声音响起的瞬间,佟雪龄等人浑身打了个激灵。

而许秋则只是平淡地扭头看去。

只见在不远处,常微罹不知何时已经来到了一号病人附近。

此刻这位院士正背着手,脸色阴沉,仿佛正在训斥一个犯了临床错误的学生。

相比于佟雪龄等人的战战兢兢,许秋平静地给予了反驳:“是强行手术导致腰椎手术失败综合症、进而致使瘫痪的风险高。还是保守治疗瘫痪的概率高?”

听到这话,常微罹愣了一下。

他没有想到,许秋竟然真的敢当面反驳自己!

此前,他几次让傅元魁给许秋带话,都没有回信。

当时他只觉得许秋是个骄纵惯了的人,对傅元魁敢重拳出击,但直面自己这位院士,估计就要原形毕露。

然而谁能想到,即便院士当面,他依然沉稳如山,照样谈吐自如。

尤其是这番带着质询口吻的话,更是令常微罹气愤到了极点。

他一拍桌子,道:“到底是你一个四十五岁一事无成的主治医生更懂骨科,还是我这位脊柱外科院士,更明白脊柱手术?”

此刻,见常微罹已经有了动怒的架势,佟雪龄等人已经慌得不行。

好些个参赛者都吓得牙齿打颤。

不少人甚至直接溜到傅元魁那边,暂避锋芒去了。

而此时,动静更大的是观众席。

他们之前看到常微罹突然离席就已经很吃惊了。

此刻看到常微罹亲自来到许秋这边干预,而后者竟然敢跟院士顶罪……这场景荒谬得跟在做梦一样!

砰砰——戴楠、杜崇岚等人都下意识地站了起来。

他们按着桌子,脸上带着惊疑不定的表情,脑海中则回想起裘明镜老院士曾经告诫过他们的话。

“如果许秋被常微罹刁难,就搬出裘明镜这个名字”……

他们想过好几种场景,比如常微罹私底下来找许秋,抑或是直接把许秋喊去教育一顿……

却唯独没想到,居然发生在今天,发生在比赛现场!

这可是当着无数的权威大佬!

但常微罹并不怕,他的行事准则与逻辑都遵循着《治疗指南》,因此倒也不怕被戳脊梁骨。

在场的人,即便是真的懂这些细节的,也没胆子开口……因为他们也是《治疗指南》的执行者,如果否定常微罹,同样也等同于否定自己。

大家都是裁判,何必和参赛选手共情?

因而此刻,许秋与孤立无援无异。

而同一时间站出来的,还有关卓君。

尽管他在考官席位,但这一刻,他还是下意识地选择了帮自家医生撑腰。

倒不是护犊子。

而是……关卓君早就和许秋进行这方面的沟通,他知道许秋没错,力挺真理,哪怕被烧死,也是死在正义的路上。

会场中,更多的人却是充满了疑惑。

譬如宁景明、汤姆森、威尔斯等人。

他们能看出来常微罹是个大人物。

国际地位比他们这几个国际教授还要高。

但许秋……怎么就突然跟一名院士犟上了?

观众席某处,王修文却是眼睛都在喷火,恨不得上去给许秋掌两个嘴。

此刻他只觉得,许秋是真的无法无天了。

平日里在白云省跋扈惯了,连他这个主任委员都不放在眼里。

如今更是连常微罹院士都敢顶撞!

然而就在大礼堂即将喧哗起来的时候,常微罹突然一个眼神扫了过来。

瞬间,绝大部分因为惊讶而站起来的人都立马坐了回去。

只有戴楠、关卓君等少数人,依旧顶着院士的压力,无声地站在许秋身边。

但说实话……此刻戴楠等人心里也是发苦。

接下来,许秋还扛得住吗?

直接搬出裘明镜化解这次危机倒也可以。

但……

那样的话,等于是彻底搅浑了这摊水。

而更多的人则是觉得,这事儿估计到此就要收尾了。

谁敢真的和常微罹针锋相对……许秋迄今为止获得的所有荣誉,都是在常院士一手促成的比赛之下拿到的,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敢和常微罹辩论?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

此刻的许秋,依然不为所动。

他毫不示弱地盯着常微罹,缓缓问道:“院士,就一定对吗?

“所谓医学,从来都是在前人的经验中不停地总结出更准确的路线。

“《外科学》有错,其他医学教材同样有错。

“而你撰写的《治疗指南》,更是大错特错,夸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害、放大手术适应症,让手术量激增数倍……这便是院士该做的?”

常微罹直接骂许秋没资格。

而许秋,更是直接揭开了常微罹的伪善面具。

而且是从学术层面,直击痛点。

此刻场内已经是一片死寂。

戴楠等人惊愕地瞪着眼睛,没想到许秋竟然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而宁景明却是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之中,瞬间读懂了许秋态度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此刻他心中难平,望向许秋的目光,仿佛正见证着一轮红日蹦出地平线。

当然,更多的专家却是默默无言,不知不觉低下了头。

尽管这话不是骂他们。

但……

在场有不少都是骨科权威、脊柱外科专家。

他们岂能不知道到什么分级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才需要手术?

然而,当年常微罹推出崭新的指南时,他们没有开口。

原因很简单。

按照新指南的划分法,他们骨科的收入能增长一大截!

而且,不止如此。

新《治疗指南》之中不仅涵盖了手术指征,还增设了崭新的“术式推荐”,而新术式需要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

便宜点的设备几百万。

贵的,能达到几千万。

一般情况下,科室想要给自己引进什么新技术,基本上都会被否决。

能用廉价的人类劳动力来替代的工作,不可能花钱去买设备。

但……如果《指南》是院士推行的,并且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后能让科室的绩效奖金翻倍……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一直以来,大家就这么相安无事地做了下来。

但谁也没有想到,今天居然有一个愣头青,指着常微罹的鼻子骂了出来。

(https://www.biquya.cc/id155375/5679269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