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四章:二柱子衣锦还乡
旮旯村乡情似火
经过那一次和岳父长谈之后,二柱子突然有了返乡思想的萌动。
人一般在两种情况下,容易想家,一是,在外边混得不如意的时候;二是,小有成就如意的时候。不如意的时候,感受到太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乡没有烈酒,没有问候,”想回家享受那一份在外边没有的温暖和慰籍,有这种情结的人,大都是没有太大出息的人;如意的时候,春风得意的时候,想显示一下,感恩一下,享受一下在外边感受不到的荣耀,所以古人说:“富贵不返乡,犹如锦衣夜行。”为什么这样说呢?外边的人看自己没有比较,看到的只是一个横断面,只有家乡的人才能知道自己的全部历史,过去怎么样,现在怎么样:“这个小子混得不错,有本事呀”。这也就是这些年来,一部分混得很不错的同学老乡,热衷于搞老同学同乡会的心里动因之一。二柱子大概是属于后一种想念家乡的人,——我没有给二郎山丢脸,我的脸皮又找回来了。
真正大有作为的伟人,是不恋家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一例;毛泽东“三十一年还旧国”是一例;刘少奇离乡三十八年返回老家炭子冲,是一例,邓小平自从离开家,就从来没有回过家,又是一例。当然二柱子达不到这个层次。凡是什么事情都想着自己的家的人,肯定做不出大事情来,那盘旋空中的老鹰,那翱翔蓝天的大鹏,几时想过飞回自己的旧巢,那在芦苇荡中唧唧喳喳的麻雀,几时想离开过那个芦苇荡,所以庄子说它是“蓬间雀。”
获得家乡人们的认可,是二柱子奋斗的动力,也是他奋斗的归宿。他的血管里还流淌着农民的血液,也还有荣光耀祖的旮旯村农民的道德规范。有了作为之后,找回了丢失的脸皮之后,二柱子作为二郎山的子孙,他有回报那块生他养他的土地的冲动。在城市里生活时间长了,他认为,城市的飞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带走了许多优美隽永的东西。他想到乡村走一走,去呼吸一下原生态的空气。他想起了在一本杂志上读过的一首描写他家乡的诗: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风吹五谷香,雨润瓜果甜,
鹅鸭满池塘,鱼肥蟹儿壮,
好一个五谷丰登的鱼米之乡。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大禹留足迹,出过朱元璋,
跳起花鼓灯,唱起拉魂腔,
好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化之邦。
事业的蒸蒸日上,他愈发思念起他的大哥和他的家乡来。家乡的消息和他哥哥的消息,不断的从他的两个姐姐那里传来。他早就听他大姐姐说,他大哥跟嫦娥可能没有那么回事情,有可能是带人受过,也可能是另有隐情。特别是他大哥要的孩子被派出所带走,他的二姐受到牵连,他就知道,他的大哥不打自招的那么回事,我二柱子给大哥定性,可能是一桩冤假错案,要真的是冤假错案,我真的对不住我的一母同胞的哥哥呀,哥哥为我二柱子背了十年的黑锅,我也该当面的给大哥认个不问青红皂白的错。不然我这良心不安宁呀。
这一天,李二柱刚送走一个旅行团到安徽的黄山去,回到办公室刚坐下。他的一个女秘书给他端来一杯茶来,特地说,李总你知道这是什么茶吗?是刚从安徽弄来的女儿茶。
“女儿茶”?李二柱心中一惊,有这种茶?
那位女秘书喋喋不休的地说,山里采来的极品茶是女儿茶,也就是让妙龄少女上山采茶,山风吹来,人影伴着蝶影翩飞,采的茶,自然就有女人的香气和灵韵了,这种茶的采摘过程十分神秘,少女们凑近一颗颗碧绿的茶树,用美丽的睫毛扫去茶叶上的露珠,用舌头衔摘一片片新茶嫩芽,……
秘书小姐绘声绘色的描述,勾起了他无尽的乡思,她说的是皖南山区采茶的情景,他没有见过,他的家在安徽北方,童年和少年那么一种天真纯朴,也像秘书小姐描绘的采女儿茶一样的迷人。
正在他想心思的时候,秘书小姐敲门进来了:“李总,今天晚上有一场庆祝香港回归的文艺晚会,你去不去?”“去,怎么不去,香港回归这么大的事情,我怎么能不去呢?
(https://www.biquya.cc/id15517/823378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