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方背景:1940年底,日本调整对华作战方针,提出“必须迅速解决中国事变”。日军认为华北晋南的中条山地区有蒋介石直系军队,于是制订了1941年在此作战的计划。
战前部
- 日本方面:日军使用63个大队兵力,对中国东南沿海封锁,在正面战场发动豫南、上高战役。以第1军主力置于张马—垣曲一线,分东西区作战,重点在西区,利用黄河和既设阵地,以挺进部队楔入切断中国军队退路,部署双重包围并编成挺进队抢占黄河北岸要点。
- 中国方面: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确定“加强中条山及潼洛工事,积极训练”原则,4月28日决定“加强阵地工事,破坏阻塞主阵地前道路,打破敌之攻势的先敌出击”计划,但因指挥系统繁杂、卫立煌未归等原因,截至5月5日,所定策略全部未能实施。
战争过程
- 第一阶段:1941年5月7日傍晚,日军在航空部队支援下,以东、西、北三面为主要方向发起全面进攻。东线日军第35师团等约2.5万人,在伪军配合下向济源、孟县进犯,中国守军第9军裴昌会部西撤,封门口阵地10日被突破;西线日军第37师团等约2.5万人向张店镇进犯,5月8日凌晨,中国守军第80师第27师防线被突破;北线日军第41师团等约3万余人由横岭关猛攻,5月8日占领垣曲以东十八坪阵地,后施放毒气迫使中国守军放弃阵地,黄昏占领垣曲;东北线日军第33师团等约万余人从阳城向董封镇攻击,中国守军第98军与日军激战,后董封阵地被突破。
- 第二阶段:东、西两路日军打通济(源)垣(曲)大道后,向绛(县)垣(曲)大道北侧中国军队进逼围歼,中国守军苦战。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下令主力军分离突围,部分兵力留中条山游击。5月19日,国民党军第3、第17两军分别抵达稷山、乡宁休整;第98军一部突围至沁水以北;第15军一部转移至济(源)垣(曲)以北开展游击战。
战争结果
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二十日。日方统计中国军队“被俘约35000名,遗弃尸体42000具;日军战死670名,负伤2292名”。国民政府公开资料显示,中方共计毙伤日军9900名,中国军队伤亡、中毒、失踪人数达13751名。此役以中国军队的失败告终,日军完全占领黄河以北的晋南地区。
中条山之战的大概情况如下:
基本信息
中条山战役又称“晋南会战”,日方称之为“中原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一次大规模对日作战。时间为1941年5月7日至5月27日。
双方兵力
- 中方: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率领中央军7个军,共计16个师,近20万兵力。
- 日方: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一军司令官岩松义雄中将指挥,共约10万兵力。
战争经过
- 东线战场:日军第35师团等约2.5万人,在伪军配合下向济源、孟县进犯,中国守军第9军裴昌会部西撤,封门口阵地5月10日被突破,后日军占领黄河沿岸各渡口,实现对国民党第14集团军内线包围。
- 西线战场:日军第37师团等约2.5万人向张店镇进犯,5月8日凌晨,中国守军第80师第27师防线被突破,第80军遭受重大伤亡,多名军官牺牲。
- 北线战场:日军第41师团等约3万余人由横岭关猛攻,5月8日占领垣曲以东十八坪阵地,后施放毒气迫使中国守军放弃阵地,黄昏占领垣曲,中条山守军被切为两端。
(https://www.biquya.cc/id154521/3380258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