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力挺徐妙云,干翻朱棣 > 第一百四十章 西出潼关

  要说搞纺织最方便的地方,需要三个条件:其一就是临水,其二就是靠近草原,其三就是有人。
临水是为了借用水力,一个水车就是一个工坊。
靠近草原就更简单了,收了羊毛最好是就近加工,总不能把羊毛千里迢迢运回江南加工吧?
最后就是人口,建设工坊需要有各种工人,最后还需要纺织工人、成衣工人等等,所以人口基数小了也不行,总不能外地招工吧?
大明能同时满足这三个特点的有两处,一个就是燕王朱棣的封地北平,另一个就是秦王朱樉封地所在的长安。
有了意思考虑,老朱大手一挥,两地同时开工,赚钱嘛,当然是越快越好。
这项工程投资小,回报高,朝廷现在又不缺这点钱,工匠都是现成的,木头、铁料都是朝廷供应,只计算人工成本就行了。
为了赶上当年投产,朝廷决定兵分两路,黄易带一路西去长安规划开工;朱棣带一路去北平开工。
因为这个,朱棣终于能卸下摊丁入亩这个苦差事了。
李善长坐着轮椅继续执行,手下一帮精干的小年轻,雷厉风行一丝不苟,可让那帮刺杀的官僚恨透了这老头。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路过潼关,黄易不禁想起了这首张养浩的山坡羊。
夏元吉笑着说道:“老师,这首山坡羊我也读过,可一直没明白的是:亡国的百姓受苦也就罢了,怎么国家兴盛了,百姓也会受苦吗?”
黄易看着马车外面,唏嘘的反问道:“元吉,你说现在是盛世吗?”
夏元吉思考了一下,认真的说道:“不算!大明初立不足二十年,刚经历过百废待兴,但还未到百业兴旺的盛世。将来如果有一天,不再有战事,或许才能迎来真正的盛世。”
跟着一起的工部侍郎严震直欲言又止,心中这种问题,不好这么直白的回答吧?一不小心被皇帝听了去……
看到他皱眉,黄易笑了,“严侍郎,你说现在算盛世吗?”
我这……
严震直尴尬的陪笑道:“侯爷,现在大明蒸蒸日上,国库日渐充盈,当然是盛世。若不是盛世,哪有咱们这一趟?这么大的工程,朝廷说动工就动工,可不是盛世吗?”
黄易哈哈大笑了起来,“按你这么说,朝廷国库充盈就算盛世?”
严震直附和着点了点头,但笑容很勉强,很明显心口不一。
黄易追问道:“严侍郎,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也是从粮长提上来的吧?”
严震直小心翼翼的答道:“是,洪武十年,我亲自押解万石粮食入京,不曾逾期,陛下隆恩提拔我入朝。在所有粮长为官之中,下官这个工部侍郎是提升最快的。”
黄易点了点头,“既然是粮长擢升,又岂会不懂百姓疾苦呢?”
严震直尴尬的说道:“侯爷,您别逗下官了,如果下官回答的不对,您指教就是。可在下官这里,看到的就是明君贤臣、百姓称赞,这不是盛世,那什么是盛世?”
黄易嗤笑道:“好吧,你不敢说,那我就不问了。”
“元吉,你说国库里的银子多少,跟你一日三餐吃什么,有关系吗?”
夏元吉皱眉思考起来,这个问题似乎很复杂,所以他思考了许久。
半晌之后试探着答道:“老师,赶紧没什么关系,国库里的银子是朝廷的,跟我兜里的银子没关系。可这么简单的去看,似乎有不太对。我总感觉是有关系的,但说不清楚其中的关联。”
黄易哈哈大笑:“说不清就对了。这世上啊,没人能说的清楚。”
为什么?
黄易的回答,让夏元吉跟严震直都愣住了,怎么会没人能说清楚呢?
黄易嘲讽说道:“因为银子怎么花,是由人决定的。”
“元吉,你兜里的银子归你决定。那朝廷的银子归谁决定?”
当然是朝廷,不,是陛下。
“是啊,陛下如果说银子用于北征,那这笔银子就跟军事相关。如果用于修河,那这笔银子就跟百姓有关。可如果陛下说这银子用于修宫殿呢?”
严震直连忙劝阻:“侯爷,慎言!”
黄易爽朗大笑:“不妨事的,陛下胸怀宽广,他只是讨厌别人骗他,而不是讨厌我们将真话。”
夏元吉恍然大悟:“老师,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百姓的生活才能过的好。否则哪怕是盛世,朝廷只是一味的收钱,而不用于国事民生,那百姓一样会过得贫苦。这就是书上讨论的:藏富于民、藏富于国的问题。”
黄易点头说道:“是啊!想要盛世,首先要有明君。可代有明君太难了,一个人的一生中,能遇到一位明君就是得天之幸了。想连续遇到明君,得享数十年盛世光景,基本不可能。”
夏元吉不解的问道:“为什么?”
黄易分析说道:“假如按照一个普通人,寿命六十年来计算。如果每一任君王在位二十年,那就是要经历三位君王。如果每一任君王在为三十年,那就要经历两位君王。”
“可一朝天子一朝臣,每逢改朝换代,总有波折是非。而且连续出贤明之君的时期太难了。”
“另外,一个君主在位三十年,想要一直保持贤明而不昏聩,也不容易,唐玄宗李隆基就是一个典型。”
“所以呀,这世上有些人是幼年受苦,中年幸福;有些人是幼年享福,中年老年吃亏。”
“对呀普通百姓来说,想一辈子平安喜乐,几乎不可能。”
夏元吉没有接茬,而是细细反思。
严震直却忍不住点头赞叹道:“侯爷说的极是。细细想来,我身边见过的,的确没有一生都太平的。哪怕是富商、官宦家庭,也是一样。”
“要不怎么说:富贵无三代呢?”
三人领着工匠、护卫一路走一路聊,来到了长安地界。
沿途竟然开始出现流民了。黄易表示惊讶,去年才打败的北方草原,长安此地有黄河天险,几乎没有什么战事。没听说有什么旱涝灾害的,哪里来的流民呢?

(https://www.biquya.cc/id154449/766997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