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后的脊梁!】
还没完?
赵匡胤心里琢磨着,刚才不是都说我大宋亡了吗?
这怎么还有?
莫非事有转机?
让我来看看究竟是哪位天才选手登场。
天幕里的独白女声响起。
【“公元1283年,大宋最后的脊梁。
文天祥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死亡。”】
【“他向旁边的人问清了方向,向南跪拜,从容就死。
时年47岁。”】
【大元皇帝忽必烈对这位南宋最后一位状元宰相十分的感兴趣,在文天祥兵败之后,特地下令不准伤害,要将文天祥带到大都。】
【这位从小接受汉族文化的蒙古皇帝,对文天祥这样的人士十分的敬佩,他期望得到文天祥的归附。】
【然而,这位能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又怎能如他所愿。】
【统治着庞大新帝国的皇帝,甚至愿意亲自到诏狱里劝降这位名震诸夏的状元郎。】
【然而,纵使是许下了投降之后奉为宰相等诸多条件,文天祥仍然没有答应,他写下了一首《正气歌》来表达自己的决心。】
【忽必烈问他怎样才可以投降。文天祥却说道:
“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赐我一死就好。”】
【然而即使这样,忽必烈仍然不忍心他死去。有人建议对于这样的英雄人物,应该答应他的请求。忽必烈终于同意的文天祥的赴死。】
【然没多久,他就已经后悔了,又急忙下诏阻止。可那些南宋的降臣们又怎会同意,他们迅速的处死的文天祥。】
【文天祥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烙印在了这个文明上,直到200多年后的明朝,再次出现了一位如他那样的人物......】
【网友说:
“状元郎!有史以来最难以超越、最有含金量的状元郎!”
“八百多年后,文丞相的后人出生了,他再次拯救了这个国家。”
“所有的历史几乎都刻着两个字‘遗憾’!”
“中国各朝代意难平最多的应该是两宋了。”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我们可以否认儒家的一些糟粕在古代禁锢了思想,奴役了百姓。但我们也要承认,儒家的致君尧舜上、修身平天下等等也让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在一次次面临灭国亡种的危难时刻,迸发出的勃然抗争力。”
“为什么意难平没有孟珙三十年守襄阳啊?那可是郭靖的原型。”
“当真是千古风流人物啊!”
“文丞相,一路走好!”
“文天祥从没有负过大宋,是大宋负了他啊!”】
......
“好一首正气歌!好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啊!”孔子被文天祥的精神深深的感染,他不禁感慨道。
孔子转身面对众多弟子,语重心长地说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何时生,何时死,皆由上天决定。
然而,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但那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这种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才是真正的仁爱之道啊!”
众弟子听后纷纷点头称是,表示赞同孔子的观点。他们深刻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明白了在面对困境时应该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最后,孔子总结道:“因此,我们要学会顺应天命,珍惜当下,努力追求道德和智慧的升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此时,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仿佛给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
众弟子们沐浴在阳光下,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
......
“这弱宋没想到竟出些英雄好汉,真是可歌可泣、可悲可慕啊!”刘邦啧啧称奇,对这些与他不同时代的英雄好汉表达了自己的敬意,“明知无益事,却仍去做,或许有些人会笑他们愚笨迂拙吧,但在乃公眼里,这样的人就是好汉啊!”
“孔子称仁,孟子称义,能尽其义,能以仁至,唯有这位文宰相了。”吕后难得发表了自己的评价,这让刘邦好奇的看了眼皇后。
吕后回瞪,刘邦只好悻悻然也。
大唐
李世民观看完这有关宋朝最后的一段意难平后,不禁长叹一声,他深感国有幸士,好奇他大唐国柱将倾之时,也会有人抗天吗?
只是,他对天幕中那段弹幕颇感兴趣,道:“没想到朕百年之后,大唐的百姓居然会到昭陵去哭诉。这说明,后世的百姓在大唐受委屈了啊!”
“千古贤君莫过于大家您啊!百姓追思您,那不是更证明大家天命所归,将国家治理的极好,才能被百姓如此追念嘛?”长孙无忌立刻就迎了上去,但他的好言并没有让李世民接受。
“朕只希望百姓能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让他们丰衣足食,念着大唐的好......”
“还是大家的胸怀宽敞,臣想的就粗鄙了不少。”
魏征打断了长孙无忌继续的溜须拍马举动,道:“陛下莫不是因为天幕提及您几句就骄傲自满乎?虽说一代人不能竟百代之事。
难不成皇帝陛下您这一代之事已经完成了吗?
在臣看来,陛下只有时刻谨记历史的错误,明白其中的得失,才能更好的治理天下。”
“魏卿言之有理。”
李世民强忍着心中的怒火,心中不禁想道:魏征啊魏征,你怎么就这么不识趣呢?朕忍!
......
大宋
“文先生一路走好!俺这大宋幸得先生啊!”赵大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哭过的次数都没今天这么多,先是看见正义之士负帝南逃,一路跌跌撞撞的护持大宋的国运。
哪怕最后失败,也是毅然决然的殉国。
没想到,这大宋最后的宰相,也是这样一位英雄。
鞑子的皇帝许以高官厚禄,都不能打动其内心,足以可见此人意志坚强。
“国家养士三百年,国灭之际有如此仁人义士愿意匡扶俺大宋国柱,这也说明大宋善养士人的政策是对的,”赵匡胤对天幕的意难平下达了建设性的意见。
首先,他先盖棺了论题,然后。
“既然我们已经从天幕中知道了不能以文御武,丧失锐气。但也不能因此而压低文官的地位,放纵武官的结局就是五代的乱象,武人治国,嚣张跋扈,目无法度。
这也是不可取的。
就像天平,文官和武官,需要平衡,一方过重,都会导致天平的倾斜,最终导致整个国家的混乱。所以,俺大宋日后的建设,还需各位相公们多多集思广益,共襄国事。让大宋如汉唐般伟大,让大宋没有那么多的意难平!”
底下相公们一一称允。
【他是有史以来地位最稳的太子,也是有史以来最得人心、最被寄予厚望继位的太子】
天幕的讲述继续,但老朱感觉总有不好的预感,奇怪了,咱这心窝子里怎么一直乱蹦啊?
(https://www.biquya.cc/id152373/4263766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