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 > 第八十二章陛下何故资敌

延庆宫里自从天幕出现后,大宋的君臣氛围始终没有大汉那般荣耀加身、大唐那般互相激励......

赵大哀叹一口气,道:“如今俺大宋已得天幕襄助,知悉天地变化诸多之理,诸位臣工,可定要好好体国忠公,让华夏如汉唐般荣耀啊!”

魏仁浦道:“大宋有官家在,此次定能逆转乾坤的。只是......还望官家多保重身体!”

大宋未来的君主们虽然不知道是谁,但看天幕的讲解,想必一个个都挺混蛋的。

三百二十年大宋,竟然能让天幕上的后世说出太祖之后,对外全身屈辱史。

虽说是有些武断了些,大宋堂堂数百年王朝,岂能没有一个坚毅刚强的君主?

赵大自然知道魏相公所言何事。

为了大宋的未来,为了百年后史书上的大宋不再是大送,赵匡胤也定会好好养生的。

【唐朝时期平均温度比我们现在要高一点五度左右,大唐的盛世与温暖的气候脱不了关系,大唐的敌人也因此而强大。

我们再次放一个图可以更直观的从对比中得出,为何说气候对民生而言至关重要,民生的好坏又决定了王朝兴衰的命运。

这张图里包含了华夏各个时期的三个指数,即农牧交错带的纬度变化、各个年代时期的米价指数变化以及其中发生战争的次数。

这个相较来说并不是很难理解,因为在我国古代时期,规模较大的战争一般都是来自四边的游牧社会与中原农耕社会发生的农牧之战。

这种国战往往直接关系到了民生指数。

从图里,我们可以看出,随着两晋南北朝的寒冷期逐渐结束,气候回暖,农牧交错带也开始了北移,游牧民族被击败击退后民生得以稳步发展,百姓的生活成本也因此逐渐降低,得到了保障,适宜的气候也会让灾害的发生次数减少。

稳定且适宜的气候之间,是很少有旱涝大灾发生的。

而且没有了寒冷,伤寒疫病等也失去了扎根的土壤,困扰了魏晋时期最大的疫病问题也因气候的变化而消失。

瘾君子们也没有了要吸五石散来排忧解难的理由了。

似乎华夏已经全部开始往好的方面发展了。

但......

在解决了北方游牧民族和周边的异族后,大唐踏入了安和的社会环境,一切都在向着好处发展,各行各业尽显得朝气蓬勃。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松赞干布统一了高原,建立了吐蕃王国,这片并不适宜大量人口居住的土地,也由于温润的环境和降雨线的北移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高原常年恶劣的环境,其实很难承得起一个庞大帝国的发展,而当时湿润的气候,让高原也有了能生养千万人口的条件。

于是,一个崛起的帝国,在一个百年难遇的王者手里建立并且成长起来了。

自贞观七年开始,已成气象的吐蕃开始逐渐和大唐进行交往,松赞干布很清楚,吐蕃虽然可以据险而守,又能凭借不弱的国力抵抗大唐的兵锋。

但吐蕃始终是难以战胜大唐的。

这位聪明的统治者开始想如汉朝和匈奴的和亲,来稳定两家的关系。

而大唐的将士也由于不适应高原的环境,在高原地区会有高原反应而丧失战斗力,也由于二凤的善战者无赫赫战功的相对平和的外交政策,最终在贞观时期,两方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冲突。

贞观十五年,太宗将远支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这位雄主。

二凤的和亲使团解决了吐蕃生产资料的问题,让一个刚从原始社会完成一统的民族和政权成功的蜕变成了一个地方霸权。

强盛起来的吐蕃毫不客气,在玄宗时期,安史之乱后,吐蕃趁机入侵大唐,侵占了河西走廊,断绝了大唐内地与安西都护府的联系。

这也是安西都护府衰落的原因之一。

吐蕃成为了河西最大的奴隶主后,他们采取了分化的统治政策,笼络大族、奴役百姓。

对于当时还在河西的唐人而言,最好的下场就是刺面为奴。

不然,像那些老弱病残的唐人,要么直接杀之,要么割舌断手剖目.....被玩弄后随意的丢到路旁喂狗。

到了宋朝时期,河西几乎已无汉人存在,就算是汉民后裔,也不知自己汉人身份。

也是自此,中原王朝逐渐失去了河西走廊并且一丢就是几百年。

后来的明朝只收复了河西,并没有兵出雁门收复西域。

我们现在的人研究,觉得当时朱元璋的考虑是,国家经济中心南移,首都在应天而不是长安,距离西域路途遥远,所以才放弃的。

这也让西域这颗明珠丧失了汉家文化的基础,直到清朝才收复并且改名新疆省。

不得不说,明朝对于领土的不在乎,只看着关内的土地确实让人很惋惜,明明是重定华夏的千古一帝洪武大帝,明明是万国来朝战功炳赫的永乐大帝。

但他们好像都对西域以及高原等这些故土不感兴趣。

其实主播也是有些想批判明朝统治者的,如果不是历代王朝的积极开拓,华夏文明怎么有足够生存栖息的土壤和生生不息繁荣的文明?

如果只想着好守和休养的话,只要始皇刚统一天下的疆域就够了,岂不是更好守?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祖宗之土一寸都不能丢,每一份国土都是祖宗们用无数的牺牲和鲜血换来的!

恢复汉唐盛况,复兴中华民族,是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历史责任。

不过,伴随的大唐的衰落和灭亡,吐蕃最后也随之灭亡,并由于高原再次重回恶劣的环境和闭塞的交通,这片土地再也没有出现一个如吐蕃般强势的政权了。

千古一帝并不都是完美的皇帝,是人都会有过错。

我们对李世民最大的批判可能就是二凤喜欢资敌。

我觉得当代串子们常说的那句话可以很好的用在二凤身上:陛下何故投降?

毕竟这也是二凤的传统艺能了,为了彰显自己天可汗的荣耀和天朝上国礼仪之邦的大方,二凤和唐朝的统治者们并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

将技术人口和生产资料送给吐蕃,使其完成社会转型并且强大,有唐三百年一直是心腹大患,这是太宗时期的事情。

将技术人口和生产资料送给倭国,使其完成社会转型并且在其后千年里,一直对华夏充满野心经常海侵,并在近代对华夏造成了军民伤亡三千万的罪行,这是高宗和武后时期的事情。

将技术人口和生产资料这种一个社会最宝贵的东西,当成不值钱的玩意打包外送,从而为自己培养日后的敌人,这种套路,不得不说除了牢唐人,也没谁干得出来了。

汉朝时期,张骞打通了河西走廊,为大汉带来了丝绸之路这样的财富之路。

为了严防帝国先进的纺织技术和丝绸技术外泄,曾制定了多重严格的法律来保护。

唐朝时期,大唐经常对外和亲,嫁到于阗国的公主带去了养蚕技术和纺织技术,在此之前五百年严防死守的核心技术,被大唐拱手相让给了别人。

之后,蚕种陆续扩散到了印度与波斯。

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派两个波斯僧到中国,把蚕种藏在竹杖里带到了拜占庭,从此,东罗马帝国也有了自己的养蚕业,纺织业也发展了起来,就不用买中国的了。

华夏古代最骄傲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其中造纸术,也是在唐朝时期泄露给了外族。

直至公元751年,天宝十年。

怛罗斯之战,华夏在哈萨克境内吃了败仗,一些造纸的工人被阿拉伯人俘虏,大食国知道这个情况后,专门把这些人弄到他们手里,令他们造纸,不久之后,撒马尔罕和巴格达都有了造纸业。

中亚以西的社会也开始了蓬勃发展。

从史书记载、考古资料、文献等来看,唐朝之前,西域以及西域以西是没有养蚕技术的。

除了桑蚕,还有瓷器。

瓷器的工序很多,但是这些工序工艺并不是最难的。但是西方一直弄不出瓷器,主要是他们缺少高岭土。

到了明清的时候,在土耳其那个地方做过很多实验,甚至用鸡蛋壳等做原料去尝试烧制瓷器。

到后来慢慢的攻克了这些难关,形成了他们自己特色的瓷器。

不过瓷器虽然被外族学走了,但核心工艺他们依然比不过华夏的底蕴,况且瓷器也不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它属于增值品,能为华夏创造更多外来财富。

长期以来,外国与华夏古代的交易处于逆时期,其中丝绸、茶叶、瓷器一直是大头。

丝绸被偷了,瓷器被偷了。

华夏就剩下茶叶了。

最后也在清朝末年,被日不落国人冒着生死危险从福建偷走了一株茶种,这才有了如今的斯里兰卡红茶。

汉朝时,曾有明确的法令,任何商队及个人都不要把蚕及养蚕技术带到西域各国,一旦发现,立即处死。在这种命令下,汉朝市民及商人都不敢贩卖蚕。

明清时期也有相关的法律规定,茶叶出口禁止茶种泄露,只不过后来国家倾覆,最后还是被偷走了不少茶种。

只不过,这些核心技术和收割世界其他文明国家财富的增值品,对于我们尊贵又富有的大唐皇帝陛下而言,洒洒水啦!

我不但要给你技术,我还要给你技术人口和成套的生产资料。

所以,大唐这种为自己培养敌人,为敌人送去资源的迷惑行为,始终是一种奇葩行径。

人可以自傲,但不能自负。

社会因为文明而发展,文明因为科技与思想而发达。

科技是一个国家国力最直观的表现。

汉朝没有好马为何打败了匈奴?

除了汉朝的天将两位外挂人物外,汉朝先进的冶炼等技术也是关键。

到了后来马鞍的发明和马镫的传入,以及马蹄铁的传入,让农耕民族也能通过技术来强大自己的战马。

所以,究其根本,科技才是社会的第一生产力,是生产资料的核心,是国家富强的关键。

大唐也是因为先进的科技、文化、经济、政治,和湿润的气候而强盛。】

“说得好啊!每一分国土都是祖宗们用牺牲和鲜血换来的!这句话说得太好了!”

嬴政面色激动,被天幕上的这句话带动了情绪,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他环顾殿内,朗声道:“我大秦也要如此,永远记住这个道理。每一分的国土都是无数的将士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后人同样应该用自己的鲜血来守护!”

“这都是在为我华夏民族的生存开拓啊!”

汉朝

刘彻直接放声哈哈大笑:“这唐朝的君主盛世治理的再强大又如何?太自负了啊!”

看看我大汉,都知道设立专门的法律来保护那什么被称为生产资料的技术。

虽然现在张骞还没打通河西走廊。

但天幕也为刘彻提了个醒,这些生产资料可是重要东西,绝对不能外泄。

“我们朝廷必须拿出来一个章程来,专门设立保护技术不被外泄的法律,不然就是如唐朝一样的下场,被人诟病资敌啊!”刘彻对下方群臣道。

当后面天幕播放出战马三件套时,学会抄作业的小猪陛下好奇的询问道:“仲卿,给马的蹄子上装铁不会损害马的蹄子吗?”

卫青也不知道,而且现在的大汉还缺战马,回答道:“马鞍、马镫是能看出来辅助骑手的,马蹄铁的话......陛下,臣建议大汉的工匠造出来后,先找一些老马来试试。”

刘彻点头,“朕也是这样想的。”

三国时期

“这李唐的君主未免太不看重这些技术了吧?”曹操有些不能理解,这大唐的君主看起来也不傻啊,怎么能将这种关乎国之社稷的东西送给别人?

程昱道:“后人之词生僻晦涩,如果硬要解释的话,作为天幕的举例对比,我觉得那生产资料应是指的种田要领、冶炼技术、制盐技术等这些东西。”

曹操颔首,他也这么认为的。

“这大唐皇帝为吐蕃解决了难题......”张飞挠了挠脑袋,快言快语道:“莫非这唐朝皇帝老年昏聩了吗?这不也是千古半帝嘛......”

庞士元倒是对这个降雨线北移而导致吐蕃也因此兴盛的原因颇感兴趣,他与孔明讨论的十分热烈。

其他武将倒是眼巴巴的看着他俩,不明其意。

张飞看着自己大哥一边听一边点头,好奇问道:“大哥,你能听懂吗?”

刘备顿时唬住一张老脸道:“翼德,早就让你多读书了,你看看你......”

“那书上也没讲这个东西啊?”

众人哈哈大笑。

大唐

相比较其他朝代的抄作业兴致,和注意自己国家关于核心技术不外泄的法律修订。

大唐的甘露殿里,则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气压。

殿内的众臣一个个噤若寒蝉,房杜二人低着头抄录天幕上的东西,表示自己很忙。

刚刚还无语心说自己有点累的阎立本,此时也是一脸繁忙,低着头手一直在忙碌,都没有停过。

没事干的其他人也是有的抠手,有的看天花板的吊顶是不是该换了......

长孙无忌倒是有心思想要上前安慰他的大家,但看到妹妹的眼色,怕自己又被二凤踹上一脚还没地方说理去,于是作罢。

“我大唐后世的百姓遭受此难,罪出于朕吗?”

李世民很委屈,眼眶都红了。

看到自己的百姓被吐蕃欺辱,遭受着非人的待遇,李二心里好像被一块大石给死死的压住,喘不过气来。

(https://www.biquya.cc/id152373/4263760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