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大梁九千岁 > 第一百一十一章 通衢要地

  大梁立国至今,不过二十来年,很多官员都来自于前朝。

  新朝初立,自然不能将所有地方官都换了。

  前朝官吏若肯投降,自然要起复任用的。

  这些前朝降官,当然不能委任中央,出任要员。

  多半,都被安排到了地方,任州县官员。

  而这位东昌知府田文博,正是其中一员。

  前朝降官的身份,决定了田文博的立场,不可能和魏九千走到一起。

  毕竟魏九千是建国良相,他的手下,也不知沾了多少前朝官员的血。

  “朕依稀记得,那位田知府年纪不小,他素来安分,不参与朋党纠纷。”

  女帝已将奏折放下,托腮替赵怀洲解疑答惑。

  她的确算得上勤勉刻苦,连治下一个小小的知府的出身,都记得清楚。

  “这么说来,农具之事,就与魏九千一干人无关了……”

  赵怀洲略有些失望。

  他原料想此事是有人刻意刁难,但事实并非如此。

  当真是有地方官员索购农具。

  一个疑惑解决了,另一个又浮掠上心头。

  他东昌府要那么多农具,是做什么?

  “一个前朝降官,又是个年事已高,素来不争不抢的地方官员……”

  “这样的官员,真会为了功绩卖力推广农具?”

  赵怀洲呢喃着陷入思绪。

  前朝降官的身份,决定了他的升官之路,不会顺遂。

  这样的人,该没什么动力去争揽政绩。

  “当然不是!”

  女帝的声音幽幽飘来,打断他的思路。

  “为何?”

  见女帝答得干脆利落,赵怀洲抬头问去。

  他心中也这般猜想,但却还没有肯定论断。

  却见女帝眼神幽邃:“你说呢?”

  这哑谜打得好生没趣,赵怀洲拱拱手,求饶道:

  “还请陛下指点迷津。”

  女帝“嗤”地一笑,似很是得意。

  “这田文博已到致仕年纪,他做完这一任,也该辞官归乡了。”

  女帝的话,终让赵怀洲的猜想尘埃落定。

  一个即将致仕的官员,做再好政绩,也绝无济于事。

  “这么说来,东昌知府不该卖力推广农具了。”

  “那为何,东昌府的农具推广,会进展得如此顺遂?”

  “难道说……他田文博爱民如子,发现这农具的好处后,卖力奔走宣告……”

  “他所做的一切,并非是为了官声,而是为了百姓?”

  赵怀洲自顾自呢喃着。

  但他的猜想,很快又遭人反驳。

  女帝在他案头翻了片刻,翻出份考功奏表来,推到桌前:

  “这东昌府毗邻河道,本是水泽丰裕之地,其治下田地大多是肥沃良田。”

  “可这东昌府的农产,却比那些贫瘠之府还要少。”

  “这位知府若真是爱民如子、关心农事,治下又怎会农产不兴?”

  赵怀洲走上前,细细查看那份考功奏表,那是吏部对每位官员政绩的考核报表,上面记载了各州府的农业、市税、劝学等诸多内容。

  诚如女帝所说,东昌府的农业水平,的确很一般。

  考虑到其近临水泽,又有大片良田的先天条件,可以说发展得很差了。

  那这“爱民如子”一说,自然站不住脚。

  “不过这东昌府的市税倒是不少,看来这位田知府很重视发展商贸啊!”

  赵怀洲随手翻看那奏表,饶有兴趣地关注起商贸内容。

  这市税考核,在官员的考绩选项中,排名最末。

  但赵怀洲自后世而来,自然知道商贸的重要性。

  是以他特意将周边州府的市税数额翻出来查阅,这一看才发现,东昌府的市税收入,是周边州府的数倍之多。

  “那是因为东昌府地处河道关口,乃是通衢要地。”

  “那里交通发达,自然商旅众多。”

  “这与那田文博,其实关系不大。”

  女帝又幽幽开口,否定了赵怀洲的评判。

  “原来如此……”

  赵怀洲点了点头,随手就将那奏表放回了桌上。

  他又将心思重新放在先前的疑惑上,思虑起东昌府索取农具的缘由来。

  “等等!”

  正思虑着,他忽地惊叫出声。

  女帝正埋头批阅奏折,被这一叫给惊得下错了笔,不由蹙起眉来。

  “又怎么了?”

  女帝抬头看向赵怀洲。

  赵怀洲眉头正交织在一起,像是在沉凝苦思。

  但他的双眼,却愈现光芒,似乎这沉思已有了收获。

  “陛下,你方才说那东昌府毗邻河道……”

  “它毗邻的是哪条河道?”

  赵怀洲缓缓抬头,与女帝对视上。

  “东昌府地处多条河道交汇之处,附近有昌河、文水、通济河等多条水道。”

  女帝对大梁山河再了解不过。

  “昌河……昌河……”

  赵怀洲却不再答话,自顾自念叨起来,着了魔一般。

  他那目光更显透亮,显出精明透彻。

  但那眉头,却锁得更紧了。

  似乎他心中疑惑已然解开,但这谜题的答案,却不很乐观。

  女帝看出他的担忧,催问道:

  “怎么回事?是有大事发生?”

  赵怀洲点了点头:“倘我猜得不错,这东昌府的农具,或许已流入奸人之手。”

  “奸人?”

  女帝不明所以。

  赵怀洲的眼神更加坚定:“前朝余孽!”

  “什么?”

  一听到前朝余孽,女帝登时大惊。

  她赶忙起身:“你快细说!”

  赵怀洲点了点头,随即道:

  “陛下还记得么,之前那临泽县的逆匪,最终逃往何地?”

  这事女帝早有知悉,再加上前两天,那巫启前的奏折,还特地提了此事。

  她立马答道:

  “沿昌河一路向下游而去!”

  这话刚一说出口,女帝心中登时一亮。

  昌河,下游……

  而那东昌府,正是昌河下游最重要的通衢要地。

  逆匪顺河而下,的确有可能逃到东昌府。

  但……也只是有可能而已。

  女帝细思之后,觉得赵怀洲的猜想,稍显武断。

  “可是……昌河下游又不只有东昌一府,沿河还有卫辉府、大名府等诸多府县。”

  “东昌府虽说水路发达,可卫辉、大名等府陆路畅通,也不比东昌府差。”

  “逆匪若想逃亡,选择其他州府也未尝不可……”

  “你凭什么猜测,逆匪会逃往东昌府呢?”

(https://www.biquya.cc/id151864/4283208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