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枫:“!!!”
麻了!
彻底麻了!
这他娘的什么意思?
盐商六年任期,前三年挣代理费,后三年挣保证金?
动不动就是几百万两,那做这个盐商代理还有什么利润可言?
那肃王李弘壁不是敛财小能手啊,这他娘的纯粹就是吸血虫扒皮精啊!
察觉到江枫神色异样,范希哲轻咳了两声。
“你不要多想,肃王殿下何等英明的人物,怎么可能会苛责商贾呢?”
“保证金只是套在你们身上的一道枷锁,只要你们这些盐商守规矩按章程办事,任期一到自然就会退给你们,如果不按规矩的话,那不但保证金没有,你们还会被打入诏狱,抄家充公,作为违约金!”
此话一出,江枫的脸色顿时就更加难看了。
这样一来的话,那盐商可就等同于是在身上套了一层层的枷锁啊!
“这是必须要有的防范措施。”
“因为你们已经成为皇商,直接向皇帝陛下负责。”
“如若出现什么欺男霸女、为非作歹的暴行,那不但会把你们自己坑死,还会丢了天家皇室的脸面,因此才会有这般严苛限制!”
江枫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其实这些限制只是略显严苛,可只要他们老实安分地做人,不搞什么小动作,自然也就不会影响什么。
再者成为皇商的好处,肯定不只是表面上这么一点,那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比如皇商拥有捐监资格,子弟可以进入国子监进学修德,前途不可限量,甚至足以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
所以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有的赚的。
很快南京传来了皇帝陛下的诏书,江枫、王开文等人正式被册封为某地盐商代理,也就意味着他们正式成为了皇商。
随即这些富商巨贾交割完了银子,就立刻动身赶去自己的代理地,着手准备接收这一座座的金山银山。
半个月后。
北京新都。
李弘壁正忙着建造紫禁城,或者说水晶宫。
他却是浑然不知,那推入民间的雪白新盐,瞬间就在全天下掀起了滔天巨浪!
这盐法改革自然是革故鼎新,去掉以前不好的,转而推出现在的好东西。
盐法如此,食盐更是如此。
早在着手盐法改革之前,李弘壁就调查了一番市面上的食盐,从劣到好依次分为海盐、池盐、井盐以及最上等的青盐。
这海盐市场上卖也就是六七十文一斤,但是这池盐、井盐却是要上百文一斤,这最好的青盐据说要两三百文一斤。
但是这池盐、井盐、青盐虽然好,它的产量却是并不多,特别是这青盐,产量极低,而盐丁灶户的海盐虽然味道不好,但是产量却很高。
毕竟海盐海盐,就是煮海为盐。
在海边滩涂的山坡上面,支起一个个茅草屋,屋子里还有一口大铁锅和一个灶台,这就是煮盐的地方。
这用海水煮盐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的时期,煮盐这个传统一直到晒盐方法的出现才逐渐慢慢的被淘汰掉。
李弘壁为了了解行情,特意每样盐都让人去买了一些回来。
可是经他仔细观察,这锅里面的盐,和后世吃的盐有很大的区别。
后世超市里面买的食用盐都是雪白、雪白的,呈微小的颗粒状,可是海盐、井盐、池盐这些都是白中带黄结成一团、一团成块状,看起来和冰糖的形状差不多,只不过没有冰糖那么白。
然而真正悲惨的却是,灶户盐丁辛辛苦苦煮一锅盐,不过得到四斤海盐。
煮这一锅盐,光柴火都要好几文钱,而这四斤盐也仅仅只能够卖二十文左右,还要被那些衙役官差抽掉几文,算下来也仅仅只能够赚七八文。
但李弘壁却记得,盐在古代那是和铁一样,属于官方专卖的东西,价格一直以来都比较昂贵,绝对不是便宜货,不应该只卖五文钱一斤。
比如在嘉靖时期朱廷立《盐政志》记载,嘉庆初年,湖广、江西、南京一带每盐一斤卖银三分四分,到了嘉靖七年时,每盐一斤卖银一分五厘。
波动很大,各地各个时期都不相同,短短八年时间就相差如此之大,但是哪怕最便宜的时候,一斤盐也可以卖到一分五厘。
在明朝中叶的时候,一两银子等于十六钱,差不多也就是一千文,这个是比较正常的价格,到明末可以换到一千五百文。
明初铸大钱“大中通宝”,四文就可以换一钱银子。
以后的皇帝铸造的铜钱按官方规定是七文折银一分,七十文才折银一钱,而民间盗铸的劣钱甚至要三四十文至六七十文才能兑换一分银子。
此时属于大明早期,这一分银差不多相当于三十文,也就是说最便宜的时候,这一斤盐也要卖四十多文,最贵的时候那更是要卖到上百文一斤。
现在盐丁灶户煮出来的盐仅仅只能够卖五文钱,离市场价相差实在是太远了,这也是李弘壁真正愤怒的原因。
为什么会这么低?
那还有什么其他答案呢!
无非就是士绅缙绅从中谋利罢了。
太祖皇帝朱元璋将户籍分成很多种,什么军户、匠户、灶户等等几十种,并且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也就意味着爷爷是什么,儿子就是什么,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是。
朱元璋企图用这样的一种制度来维持整个明帝国的千秋万代,规定了所有人的身份,并且这种身份是世世代代的延续下去,不能有任何的变动。
想要煮盐就必须拥有灶户的身份,但是灶户并不是一个让人羡慕的身份,别看这盐卖的很贵就以为灶户的日子好过,事实上因为灶户只能够煮盐为生,日子比起一般的老百姓还要更清苦。
盐铁都专卖的制度下,灶户的盐都只能够卖给官府,这价格自然是压到了极点,官府在转手将这个盐一卖,轻轻松松就能够从中赚取巨大的差价,所以这也就滋生了私盐贩子的出现。
换句话说,这些百姓子民,一直都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
而盐政这个脓疮,也不是没有人知道,可是他们谁都不敢说,谁都不敢提。
直到李弘壁一旨奏章将这脓疮挑破,促使大明朝堂出现了一场滔天剧变,而他却是置身事外!
(https://www.biquya.cc/id151171/4313703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