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期定在来年,下聘的日子却是得早些,这中间还有不少事要忙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
如今已进了八月,眼看着要不了多久就要秋收了,刘氏主动提出将下聘的日子定在十月底。
定了亲的两家人就是一家人,秋收的时候得去对方家里头帮忙,清波是男人,替岳家多做点事那是应当的。
可谭家不一样,谭家家底子厚,又是疼女儿的人家,玉娇估摸着没做过这些事。
再说了,未来儿媳妇模样性子都好,她看着就喜欢,也舍不得她一个娇娇弱弱的姑娘家受累。
若是将日子定在秋收前,谭家为了不留下话柄,少不得要叫玉娇过来帮忙。
要是累着未来儿媳妇,惹了亲家两口子不高兴,那不是平白伤了两家的和气嘛。
秋收可不是容易的事,把地里的粮食收回家,再壮实的汉子也得脱层皮,
索性等秋收完再下聘,两家人高高兴兴地将事情办了,再慢慢准备来年的大喜事,岂不更好。
刘氏这话一提出来,凌氏笑得嘴角压都压不下来,当家的说得没错,周家人果然都是好性子,女儿这未来婆婆,不像是个爱磨搓人的。
两家人都满意这桩婚事,亲亲热热的便将一切事情商量妥当,只等着忙过这阵子办喜事了。
儿子的亲事定下了,刘氏逢人都是三分笑脸,有人来打听,她也没瞒着,大大方方地说出和谭家的亲事。
没过两天,整个村子的人也都知道周清波定亲了,可是叫好些人后悔得捶胸顿足。
周清波长得好,为人善良,做起事来踏实肯干,原先村里没人愿意将姑娘说给他,就是因为周家穷。
眼见着周家大房如今也开始做起生意来,不少人心思都跟着活了,就等着忙过秋收上周家说道说道。
没想到周家不声不响地就定了亲,惹得好些家里有女儿的人家生闷气,暗自后悔当初为什么不早些去说这事。
这些事周家人自然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也不会在意。
穷得时候话都不接,等她家有起色了,又想上赶着来,都是些嫌贫爱富的人家,没必要搭理。
儿子的亲事是大事,刘氏将家里做菜的事交给清霞,跟婆婆和万氏商量着置办聘礼。
如今她手里也有些银子,谭家又不是平常的庄户人家,这聘礼自然不能像普通人家那样,三五两银子就打发了。
“娘,弟妹,你们快给我出出主意。我是个粗人,又没啥见识,没见过啥好东西,就是想买也不知道买些啥。”刘氏苦着脸说道。
她这几日去镇上转了转,每次都是空着手回来。
万氏蹙眉思索了片刻:“大嫂,我没办过这些,平日里也只去过咱们村子里的喜事,这该咋置办我也不知道啊。”
两人一同望向婆婆李氏,只盼着李氏能安排妥当。
李氏看看苦着脸的大儿媳妇,再看看发愁的二儿媳妇,咂咂嘴道:“看我老婆子有啥用,早些年家里饱饭都吃不上,我能见过啥好东西。”
这可愁坏了刘氏,若是按普通人家那样,买些尺头割些肉去下聘,不说谭家,就是她自己也不愿意。
三人思来想去也没想出个所以然。
万氏原本说要不让清荷给出出主意,李氏和刘氏都不同意:“说啥胡话,大丫头自个儿还没定亲,谁家让没定亲的大姑娘办这事,叫人知道了对大丫头名声不好。”
李氏琢磨来琢磨去,想着要不去问问张氏,这种事定然是上了年纪的人才更有经验。
上了年纪!
对了,家里可不止她一个老婆子呀。
“咳,瞧我这脑袋,咋就没想起她来。”
李氏突然一拍大腿:“老大媳妇,你去把金妹子叫进来。”
李氏一提金婆婆,刘氏和万氏两人也反应过来,金婆婆从前可是官老爷府里的人,那肯定比他们懂得多。
刘氏眼睛发亮,边向外走边说:“娘,我这就去,还是你老人家有办法。”
这会子金婆婆正在厨房,天气热了,人容易没胃口。
她早早熬了些绿豆粥凉着,想着中午再配着菜饼,小菜,吃起来又爽口又开胃。
没过一会,刘氏领着金婆婆进了屋子,李氏跟金婆婆说明了事情,请她帮着张罗张罗。
金婆婆微微一笑:“老太太,这话客气了,我是周家的下人,有事您吩咐一声便是。”
“什么下人不下人的,你到周家来就是咱们的缘分,咱们就是一家人。”李氏这段时日和金婆婆处得好,真心把金婆婆当妹子待。
金婆婆知道周家没把她们当下人,上到老太太,下到小少爷待他们都很好,越是如此,她越是恪守本分。
“金婆婆,我实在是不知道从哪下手,又担心做得不好,叫周家丢了人。您见识广,懂得多,指点指点我。”刘氏挺不好意思的。
金婆婆虽说是周家买回来的奴仆,可那是二房买的,跟他们大房着实没啥关系。
“大太太,冒昧问一句,您准备下多少银子的聘礼?”金婆婆到底是经过事的人,一开口就直奔主题。
刘氏眼里带着笑,颇有些得意地道:“这些日子码头的生意越来越好了,我也攒了些银子,清波成亲是大事,我准备拿三十两银子下聘。”
“三十两?大嫂,这可比镇上有些人家的聘礼还多。”一听刘氏说三十两,万氏惊了一跳。
庄户人家顶了天也就十两八两的,看来大房是真的很喜欢谭家这门亲事。
李氏也惊了,没想到老大家的生意这么賺钱,至于拿三十两银子向谭家下聘,她倒觉得是应该的。
谭家姑娘好,要娶人家姑娘,可不得拿出诚意来,再说谭家也不在乎这点银子,这下聘的东西还不是小两口的。
“弟妹啊,你也知道谭家的家底,我们准备少了怎么拿得出手,左右都是为了孩子,我们挣再多的钱,也都是两个孩子的。”
聘礼的事,是刘氏和周大伯商量好的,家里就两个孩子,女儿还能等等,儿子却是不能再拖下去。
他们还年轻,还能挣钱,等把儿子的事情办了,也给女儿攒上一份嫁妆。
凭心而论,三十两银子的聘礼,不说村里,就是镇上也少有。
金婆婆得了准话,在心里盘算一阵,一张聘礼单子也在她心里出了炉。
有了金婆婆的帮忙,没几日,刘氏便把聘礼准备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些不能放的东西没买,等到时候再买新鲜的更好。
要不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特别是这一老还如此有能耐,那更招人稀罕。
(https://www.biquya.cc/id149613/5679302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