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农门败家子:我靠科举发家了 > 第390章

大年初五,三朝元老、前太子太傅、内阁首辅王晨病逝的消息传回了京城。

此时尚未开衙,京官们都还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得到消息都是一怔,随即把目光投向了皇宫,等待着皇帝的反应。

皇帝紧急召集内阁和礼部官员进宫,沉痛地说:“朕年幼之时,曾听过王太傅讲述,父王临终前,嘱咐朕多听王太傅教诲。如今得知太傅仙逝,朕心中甚为悲痛。”

群臣劝道:“陛下节哀!王太傅年近八旬,已是高寿。想来他老人家在天之灵,也不愿看到陛下伤心。”

皇帝又追忆了一回在衡川府时的岁月,最后让待诏学士姜丰拟旨,赐太傅王晨谥号“文忠”,命礼部前往衡川府、协助王家治丧,以“三公”的规格、全省四品以上文武官员前往吊丧!

这个规格就非常高了。特别是皇帝亲封的谥号,只有为国做出重要贡献的高官才有资格。

文臣的谥号中,最高的是“文正”,古人得过这个谥号的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死后谥号文正,后人称之为“范文正公”。

而“文忠”也是很高等级的谥号,比如说欧阳修,就是“欧阳文忠公”。

特别是一个“忠”字,体现了皇帝对王晨的定论。叛军发出檄文,说王晨和衡川王一系勾结谋害先帝,这一个“忠”字就是要堵了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从此盖棺定论,不用再胡说八道。

对于这个谥号,现任阁老崔凛微微嫉妒了一下,就赞同了:“陛下圣明!”

唉……要是他死了之后,也能得个“文正”、“文忠”的谥号就不枉此生了。

这道旨意一出,与王家交好的官员都松了一口气,看来王晨大人虽然不在了,皇帝对王家的宠幸却还在啊!

但是接下来的一幕,却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王阁老的长子、巡抚王博上了丁忧的折子,陛下一下就准了。

长辈逝世后,晚辈是要上旨“丁忧”。丁忧就是回老家守孝,三年孝期结束后再重新“起复”。在此期间,原本的官职就会由别人来担任,三年之后还能不能官复原职就是个未知数了。

一般来说,像王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第一遍上旨“丁忧”,皇帝为了表示对他的重视,都会意思意思地表示“国家缺不了你啊”,批一个“夺情”,就是你不可或缺,还是继续为国效力吧。

然后孝子再第二遍上旨要求“丁忧”,只要不是前线边疆的官员,皇帝就准了。

这样两个回合下来,皇帝给足封疆大吏的面子。

现在皇帝一下子就准了王巡抚的丁忧折子……这不按套路来啊……

如果说皇帝年轻、性情直爽,不喜欢玩套路。但是接下来,翰林学士王玢上旨“丁忧”,皇帝第一轮“夺情”了!又上了第二轮奏折,皇帝才准了。

满朝文武都被皇帝这两下子给惊呆了。要说皇帝不懂套路,这明明懂得很啊!

可是这当老子的不“夺情”,反而给当儿子的“夺情”,这不是明晃晃的打王巡抚的脸吗?只怕王巡抚这羞愤之下还得迁怒王玢。

姜丰得知了这个消息,一怔之后就笑了起来,皇帝可真是够意思,这是给小伙伴王玢出气呢!

现在他和王玢的交情也深了,也影影绰绰地知道了一点王家的那点事。

当年好好的王三公子为什么会做道士打扮呢?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这大宅门里,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王玢的母亲戚氏本来也出自高官大族,只是戚家牵涉到一起动乱中,斩首的斩首、流放的流放……

戚氏大受打击,王家长媳的威信也没了。这还不算完,王博从任上带了二房回来,据说是盐商的义女。

所谓“二房”,也不过是一个妾,要是过去,自然不能被戚氏看在眼里。但此时戚家败了,妯娌对于管家权虎视眈眈……那妾氏不知和哪一房勾结,最终陷害了戚氏。

戚氏悲愤之下,自尽以证清白。年幼的王玢成了一个没娘的孩子。

这之后,那二房又吹耳边风,让王博更加厌恶王玢,最后以王玢八字克父为由,将他送到道观里出家。

(https://www.biquya.cc/id148699/4438205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