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七百零五章织布机

第七百零五章织布机

“本官很疑惑,为何洋布的价格如此低廉,不知孙掌柜可明白其中缘由?”赵无忌看向孙掌柜问道。

孙掌柜坐直身子,恭敬答道:“小人也曾就此事专门寻那些洋人打听过,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这些洋布产于印度,而棉花是印度的特产,印度棉花质量既好,价格又低,这就是洋布便宜的原因。”

赵无忌哦了一声,心中突然想起一事。

他想起了珍妮纺纱机。

众所周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珍妮纺纱机在十八世纪中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大放异彩,依靠珍妮纺纱机,大英帝国生产出了大量的棉布,并以其物美价廉的品质,在世界上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珍妮机的出现也被誉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

赵无忌虽然并不知道珍妮机的具体结构和图纸,但他却听说过珍妮机的故事。

首先在英格兰,人们先是发明了一种叫做飞梭的织布工具,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也因此导致了对棉纱需求量的大大增加。

随后英国有个织布工,叫做詹姆斯,有一天他下班回家的时候,一不小心一脚踢翻了妻子正在使用的纺织机,他正准备把纺织机扶正的时候,却发现被踢倒的纺织机还在转,只是原先横着的纱锭变成直立的了。

詹姆斯当时就想到,如果把几个纱锭都竖直排列,用同一个纺轮带动,那不就可以同时纺出更多的纱了么?于是他说干就干,按照这个想法,第二天他便造出了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纱锭的新纺织机,将纺纱机的功效提升了八倍,并以他的女儿珍妮的名字来命名了这种机器。

赵无忌觉得,以华夏人的聪明才智,自己再在关键的地方提点几下,提前造出珍妮纺纱机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强行以加关税的方法保护布匹产业毕竟不是长久之策,努力地提升实力,把布匹产业做大做强才是正途。

布匹产业一旦发展起来,便可以吸纳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正好可以用来安置那些跟着赵无忌从山东过来的百姓们,赵无忌决定,等一会会议结束后,便去寻顾炎武,看看能不能把珍妮纺纱机给复制出来。

衣食住行,这个‘衣’字排在最前,可见这个织布产业的重要性。

赵无忌决心打劫日不落帝国的国运,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桂冠,戴在大明百姓的头上,而这一切,就从提前面世的珍妮纺纱机开始吧。出了会神之后,赵无忌对着面前的孙掌柜笑了笑,便再不提起此事,而是转而开始望向盛唐轩的李周文李掌柜。

未等赵无忌开口,李掌柜便呵呵一笑,率先说道:“请大人放心,咱们大明的陶瓷,向来都是洋人抢购的紧俏货,完全不需要担心销路,印度的瓷器品质比咱们的瓷器低劣很多,虽然他们价格便宜,但成不了什么大气候,此外,茶叶行业也是如此,你说对不对,周掌柜?”

天德茶庄的周掌柜忙不迭地在一旁连连点头,“李老说的是,请大人放心,咱们茶行绝不会给大人丢脸,定能将印度茶叶打得屁滚尿流。”

赵无忌笑着点了点头,自古以来,茶叶,丝绸和瓷器便是华夏的标签性的产品,独步天下,创汇无数,这几样产品赵无忌是非常放心的。

不过赵无忌记得在后世的钦州,还有一样特色产品,便是坭兴陶,这坭兴陶是以钦江东西两岸的特有紫红色陶土为原料,经过一定的处理后,烧制而成,号称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在后世号称广西两件宝之一。

“陶瓷这方面本官是完全放心的,”赵无忌笑着对李掌柜点了点头,“不过本官听闻此地的陶器,品质十分出众,本官给李掌柜提个建议,今后要多多发展陶器,要走出一条与别处不同的特色之路,有特色,就有销路!”

李掌柜听了,连连点头,心中对赵无忌的钦佩又增添了几分,心想赵大人对自己这个行业,果然是下了功夫研究过的,也难为钦州伯在百忙之中,将钦州的各个产业都研究了个透。

赵无忌又看向莫云喜,梁仁明两位土司,“本官知道,你们各个部落也都有自己独特的产品,本官希望两位土司辛苦一些,联系诸位土司头人,把你们各部落的商品整合起来,做大做强,保证稳定的供货品质,本官到时也会把你们的商品,向洋人做重点的推介。”

莫土司,梁土司二人于是便答应了下来。“本官的想法,你们五个副会长,比较熟稔各自行业的情况,数日之后,你们便作为谈判的代表,跟随夏先生和归庄,前去和洋人谈判罢。”众人急忙也答应了下来。

随后,赵无忌便请众人在府中用了一顿便饭,饭后自有夏允彝和归庄,孙曦三人和李掌柜这几人商讨接下来谈判时的对策以及具体贸易的细节,而赵无忌则带着顾炎武,前去城外工匠们的住所。

珍妮纺纱机,宜早不宜迟。

赵无忌的诸多工坊中,最赚钱的是玻璃和香水工坊,而赵无忌最重视的则是铁器和火器工坊,人数最多的则是水泥工坊,纺织工坊相对来讲,在众多工坊中的位置,是稍稍靠后的。

前几日顾炎武带人前来,召集了铁器,玻璃,水泥三大工坊的负责人,向他们宣布准备开始筹备工坊建设的时候,没有被选中的工坊负责人心中都有些酸溜溜的。毕竟先开工,就能先赚钱,没有活干的时候,这些工匠也有薪水拿,不过拿的可就是最低薪水了,只能说是聊以糊口而已。

工匠们的住处,依旧延续着赵无忌一直以来的特色,还是足足可住二十人的大通铺,这些简易的房屋,都建在用篱笆墙围起来的大院子里。

南方气候炎热,这些刚从北方过来的工匠们很不习惯,此时此刻,众人都是十个八个的在院子里聚成一群乘凉,扯上几条凳子,各自围着一张八仙桌,八仙桌上放着两把大茶壶,一个里面是滚烫的茶水,另一个里面是晾凉了的白开水。

每人的面前都摆着个大碗或是杯子,里面倒着凉开水或是茶水,一边聊着天,一边喝着水,夏日的微风时不时从旁边掠过,给众人带去一丝丝的清凉。

铁器,玻璃,水泥三大工坊的工匠们如今都在外面忙着筹备建设工坊之事,留在这里的,都是那些暂时没有事情做的工匠们。大部分工匠们聊的都是家长里短,天南地北的奇闻异事,聊到高兴时便往往会爆发出一阵的哄笑声,而其余的工匠都是一些技术狂人,便是在休息之时,他们聚在一起,商量的也是一些技术问题,在思想的碰撞中,经常有一些奇思妙想,便会在闲聊之中不经意的得到。

这些奇思妙想可是好东西,只要能在工坊主管面前证明它的价值和作用,再由主管将其作为技术上的突破革新上报上去,几日之后,通常就会有一笔不菲的奖金发下来,根据这些点子的价值和作用,奖金的数目也不尽相同,从几两银子到几百两银子不等。

赵无忌对工匠们的重视,在大明可谓是无人能出其右者,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白花花的银子砸下来,技术上的突破便会逐一而来,日积月累之下,早晚会由量变进化到质变。

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除了那些已经深深地沉浸在技术的世界里无法自拔的少数工匠们外,其余所有的工匠们都不约而同地停止了聊天,人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殷切的期待之色,翘首望向马匹驶来的方向。

片刻之后,赵无忌等人的身影便出现在了众人面前,一名亲兵纵马奔了过来,冲着这些人大声喊道:“纺织工坊的老郑,老郑在不在?大人找你议事,把你工坊内的技术骨干都带上,大人有话询问。”

“在在在,小老这便去,这便去。”一个六十余岁的瘦小老头急忙站起身来,忙不迭地应着,随即他便在众人羡慕的眼神中,招呼上工坊内二十多个技术骨干,跟随这那亲兵而去。

很快,亲兵便将老郑等人带到了赵无忌和顾炎武的面前,老郑见了赵无忌,就打算下跪行礼,没想到赵无忌却抢先一步上前,伸出双手扶住了他。

“郑老来到这里,可还习惯?”赵无忌和蔼地问道。“习惯,习惯,小老原以为广西这地方是个蛮荒之地,如今看来,却是小老妄加揣测了,这里还真是处世外桃源般的所在,吃得好,也蛮繁华的。”老郑恭谨地说道。

来不及跟老郑聊一些家长里短的话,赵无忌直接便步入了正题,“郑老,咱们纺织工坊最近的技术可曾有所突破?本官交代你的,先进织布机与先进纺纱机的研制进展如何?”

一提起机器,老郑顿时便是眉开眼笑,“大人放心,大人的工钱给得慷慨,大家伙平时也都是拼了命的干,唯恐误了大人的要事,小老带着这群伙计们一直对大人的吩咐牢记在心,时时不敢或忘,这两种新型机器,如今都已经初具雏形。”

(https://www.biquya.cc/id146171/4645565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