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冷静。
大乔更有钱,都不炒股。
除了一些传奇大佬,没听说普通小老百姓靠炒股赚钱发家的。
能低调搞点零花钱,薅点统子的羊毛就不错了。
冯浩看杨处睡觉,大乔看小说,他也打开书包,翻出一本书,趴在床上,准备看书。
顺便给自己设个看书的时间条刷日常任务。
拿的书是之前图书馆借的,也是随手拿的,看着插画多,似乎挺有趣的,路上打发时间不错。
红色的书封。
《我俩的故事-平如美棠》
开篇是一个序,冯浩一般不喜欢看序,序是别人写的,这篇是柴静写的序,他直接略过了,除非后面很好看,他可能会翻回来重新看序,看看别人的观点和自己会不会一样。
正文内容,最开始是男主八岁开始发蒙,这是回忆体,第一人称叙述,发蒙的先生是他嫂子的爸爸,当时湖南最高法院院长。
凌晨三点,佣人喊他起床……
从开篇寥寥数句,看人物关系就知道,这是个二代,或者三代。
果然往后看,祖父光绪进士,翰林编修,清朝三品官,这比杨处家背景牛逼多了。
文章内容简单,语句看似平铺直叙,配着图,却别有一番雅趣。
冯浩先是趴着看的,看累了就坐起来,枕头垫着后背的火车璧,继续看。
火车哐当哐当声作为耳边的BGM,沉浸到书中。
时间就过的很快。
老肖在一边拍摄的火车外的景色,拍的枯燥了,就又拍摄浩子。
舍友的日常,拍摄他趴着看书,这个镜头挺好看,因为窗外景色变换,这个背景很有意思,然后拍他坐起来看书,身体随着或者会摇摆,同样看书,在图书馆看书,在火车硬卧里看书,画面又不一样。
火车上有一种反差感。
拍够了浩子,老肖又拿着手机去旁边硬座车厢取点景。
冯浩继续看书,这本书的时间线挺长的。
从主角是1922年生,从他8岁开始回忆,一直到他长大,娶妻,到妻子2008年去世,主角活到了99岁,2020年过世。
一个人的历史,也是一个时代的历史。
他的生活跟着时代变迁沉浮。
其间有苦有乐,但是他文字和图画表达出来的都是乐的点,有趣的回忆。
在国家动荡前途未卜的时候,坐火车坐一半被丢在某个小城中,记下的却是那个小镇的粽子好吃。
让冯浩最不可思议的是他因为身份问题,和妻子分开二十二年,这二十二年通过写信交流,开始是情情爱爱,后面都是生活琐事,孩子的鞋,孩子的工作,买豆子,等等……
他平反回来和妻子团聚,在一起度过十三年后妻子病重,妻子病了十六年年后去世。
他是在妻子过世后开始学的画画,回忆过去的场景,把那些场景画下来,那时候他86岁了。
他在90岁的时候开始学钢琴。
享年99岁。
一个人活的够久,时间线,拉长,他可以经历很多。
那个年代可以分开二十二年后仍旧在一起,相濡以沫,而如今分开两年可能就不记得对方了。
不知道是时代变了,还是人变了,或者是都变了。
冯浩现在看书,会看书的内容,会思考,笔者写的深层次的背景,结合时代来看,会更有意思,也会注意数字年份,把年份换算成年龄,会更直观。
看完,虽然感动于两人的感情,但是更多的是从字里行间,领会到那个年代的历史发展经历,干巴巴的读历史,这个阶段发生了什么什么,往往都记不住,可是从历史当中某个人的经历去了解,应对,就会记忆深刻,直观。
正文最后,妻子美棠的追悼会在2008年3月20日龙华宾馆举行,他写了挽联:
坎坷岁月费操持,渐入平康,奈何天不假年,恸今朝,君竟归去;
沧桑世事谁能料?阅尽枯荣,从此红尘看破,盼来世,再续姻缘。
因为带入的是男主,不知道当时是怎么写下挽联的,大约病的很久,也有心理准备了,从容去经历这一切,人成长后,就要学会办丧事,把长辈亲人送走。
附录是他们1973年-1978年五年间的部分信笺内容。
信笺内容平常,买南瓜子,孩子长大分配,孩子没有手表,你寄给我的6元20分都收到了……等等,都很琐碎的内容,不知道为何,看的时候眼眶就是很酸。
作为读者眼眶都酸,不知道当事人一遍一遍的重读这些信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很深刻的一段旅程。
火车在前进,他在火车前进中又到了书中,穿越了九十年。
被泡面的味道打断了。
回到了现代。
火车继续前进。
脑海里的机械音响起:
“宿主沉浸式阅读,领略了别人的人生经历,完善了自己的感情观人生观,奖励宿主初级道具入门级画画Level 1水平(永久),我们都有故事,区别在于,你会记录,别人不会,当你记录下来,你的故事对别人可能就有了价值。”
冯浩还有点缓不过来的感觉。
恩,还是没有看序,看到这里就刚好了,有自己的感悟。
火车里,热闹的很,舍友杨处也起来了,背着手在过道上走,大乔泡面,老肖跟别的乘客聊天,隔壁有小孩的笑声,也有妈妈的喊声:“别跑那么快,担心摔了。”
……
(https://www.biquya.cc/id144044/4850954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