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工还是很讲究的,并不是留下一堆烂摊子,就直接带着工人离开。
临走之前,把整个施工现场都收拾了一遍。
没有用完的建筑材料,都码放整齐,水泥则都搬运进地下室里。
整个后院,包括外面的鱼塘,都收拾的非常干净利索,如果不是看空荡荡的鱼塘,还有山上的建筑,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个工地。
送走王工之后,刘红军到狗圈的位置,看了看新建好的狗屋。
狗屋已经建好。
狗窝里没有刷什么涂料之类的,所以只要水泥凝固之后,就可以入住。
晚上,就可以让哮天等狗子搬家,回到它们的新家。
在山庄里转了一圈,刘红军关好后院大门,才离开山庄。
原来的酸枣围墙并没有拆除。
来到老院子,大家都在忙活着。
原本院子里堆积如山的野猪尸体,已经肉眼可见的减少。
刘红军来了之后,也加入到剥皮剔骨的行列中。
周秀芹等几个妇女,今天都来了,大家分工明确,有人剁肉馅,有人烤骨头。
野猪骨头要烤干之后,才好磨粉。
“红军,你做这么多狗粮,你家狗子吃的完吗?”桂香婶子看到刘红军进来,颇有些好奇的问道。
“桂香婶子,你知道我家一百多只大大小小的狗子,一天能吃多少狗粮吗?”刘红军笑着反问道。
“多少?”
“大狗子,一天就要三斤多狗粮,这还是它们自己进山捕食的情况下,消耗的狗粮。
如果不进山自己捕食,一天就要吃五六斤狗粮。
一百只狗子,一年下来就是二十几万斤狗粮。
你们光看到了我养的狗子捕猎厉害,却没看到它们有多么能吃。”刘红军苦笑着解释道。
其实,刘红军这里只是打了个马虎眼,根本没有那么大的消耗量。
如果真的是一百多只大狗子,一年下来,真要消耗二三十万斤狗粮。
可是,他的狗子,一般养到半大的时候,就会卖出去。
小狗的食量自然没有那么大,小狗崽一天也吃不到一斤狗粮,随着年龄增加,食量逐渐变大。
但是,随着长到半大之后,就会跟着哮天进山去狩猎,顺便跟着哮天等大狗子学习捕猎技能。
这又能够节省大量的狗粮。
真正平均下来,一只狗子一天也就是两斤不到的样子,也就是一年下来,不到十万斤狗粮。
其实,一年不到十万斤狗粮的消耗,对榆树屯的人,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啊?你这一年下来,光是养狗子,就得二三十万块钱?”有几个妇女同时惊呼道。
“差不多吧!”刘红军随意的点点头。
一群人,包括两个来帮忙的杀猪匠,也都纷纷咋舌。
暗暗感慨刘红军是真有钱。
偷偷猜测,刘红军他们究竟挖到几支人参。
鹿角谷已经被发现了,刘红军他们在鹿角峰留下的兆头,也被人发现。
所以,现在太平沟十里八乡都知道刘红军挖到一株六品叶人参。
其他人参则不知道挖到多少。
大家猜测什么的都有。
不过,刘红军在太平沟的威名还是很有作用的。
并没有人过来找刘红军的麻烦,也没人来打秋风。
只是钱胜利和大山、石头三个人有点惨。
不少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都登门找他们借钱。
好在,榆树屯这边发展还不错,榆树屯的人倒不至于登门借钱。
真要是登门借钱,也会被他们三个人打出来。
有个好处就是,大山和石头的爹娘,往两个人家里跑的勤快了。
经常拿一些蔬菜,或者零食,过去看看孙子孙女。
去年的时候,大山媳妇和石头媳妇,因为孩子没办法跟着进山。
而今年可以了,因为今年有老婆婆帮忙看孩子。
很现实。
可社会就是这样。
有些时候,你穷,你没钱,连爹娘都看不起你。
天气预报很准,王工离开的第二天,就开始阴天。
早上从屋里出来,能够明显感觉到空气中冷意。
气温已经降到零下。
87年的第一场雪,也许今天,也许明天就会降落。
今天,刘红军并没有继续制作狗粮。
而是和大家一块,把所有的野猪肉和野猪骨头搬运山庄里。
直接堆放在练功房里。
刘红军的练功房非常大,足有三百多个平方,差不多大半个篮球场。
接下来,刘红军他们就要在练功房里完成剩下的狗粮制作工序。
“红军,你在这里修建这么大的房子,是准备当仓库吗?”刘招娣打量着比普通房子更加高大练功房,好奇的问道。
“不是,这里是练功房,以后我和孩子们练拳用的。
我家仓库,都建在山体里,在地下。”刘红军笑着解释道。
“在地下?”
刘招娣没有参观过刘红军的山庄,在家的时候,也总是很忙,不太喜欢打听八卦,所以不知道刘红军的山庄,还有地下建筑。
“招娣姐,回头我带你参观一下,你就知道了。”杨秋雁挽着刘招娣的手,亲切的说道。
“好啊,从外面看,你们建的山庄确实漂亮,还真没进去过。”
“雁子,回头 我也去你们的新家看看,没有问题吧?”桂香眼神变幻了几下,笑着问道。
“桂香婶要参观,随时欢迎。”杨秋雁笑着说道。
几个女人说着话,把东西收拾好之后,一起走进山庄的别墅楼里参观。
刘红军的山庄有两个入口。
一个在山坡下面,有一道门,可以直接进入地下室,门很大,能够直接开车进去。
进入地下室之后,可以进入地下储藏室、密室,也通过地下室进入主楼和副楼。
还可以,顺着山坡上的台阶,或者石条路,上到山坡平台上,然后从山坡小院,进入主楼或者副楼。
杨秋雁很骄傲的带着刘招娣,桂香,周秀芹等一众妇女走进别墅楼。
一边走,一边给大家介绍着房间的布局。
“雁子,你家一共就六口人,住一栋楼不就够了,咋还非得建两栋楼?”
“我家两个儿子啊!
这山庄叫双子山庄,就是给他们准备的。
他们现在已经五岁多了,说长大很快的。
等他们长大了,就可以一人一栋。
等到那个时候,我和红军哥,就搬到老院子里去。”杨秋雁幸福的说道。
(https://www.biquya.cc/id143133/4866301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