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然,还没有见到天池的影子,大巴车先把众人拉到了一个叫“天池参”基地的地方。-_()
车尚未停稳,早就有两位导购小姐来到了车门旁。
导购小姐引着吴天放他们来到了人参展销大厅,里面关于人参的各类产品摆得琳琅满目。
导购小姐给大家讲,欢迎朋友们来到人参之乡。在我们这里,历来有东北三宝的叫法。关东山,三宗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人参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宿根性、阴性草本植物,地球展史上第3纪的古老植物,距今约6千万年,人称植物活化石,有“百草之王”的美誉。人参药材因其形状像棒槌,东北地区又名“棒槌”。
人参的自然生长主要在中国东北三省的长白山区和小兴安岭的东南部地区,大约北纬4048度,东经120137度的区域内。过这个分布的人参就会变种,也就是生遗传变异。因此,中医中药界有一句世代相传的话:“产在关外为人参”。
为什么人参有这么强的地域特点?这是人参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参必须生长在冬季寒冷,夏季较温暖,降水量大,而又不能积水;要有阳光,又不能烈日强光照射的一种特定的自然环境中。人参的栽培必须符合这样的自然条件。因此,人参多生长在深山密林树木茂盛的山坡树阴之处。其原因是所处的环境中土壤的有机质和空气中的挥油为人参的生长提供了必需的营养物质和特定的化学成分。人参只在长白山区生长体现了植物的共生规律,体现了长白山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
在东北,在吉林,有一个闻名天下的“人参之路”。这条路起自通化,终到长白山天池,长达上千里。(真实的人参之路是从孙良墓开始到棒槌山为止,全程40公里。)在通化市西南七公里处,有一座古墓依山傍水,面南背北,石碑上刻着“采参祖师孙良之墓”。坟旁一块巨大的卧石上面镌刻着祖师留下的一绝命诗:“家住莱阳本姓孙,漂洋过海来挖参,路上丢了亲兄弟,沿着蝲蝲蛄河往上寻,三天吃三个蝲蝲蛄,不找到兄弟不甘心。”
孙良刚刻完心字,便口吐鲜血死去。人们为敬佩孙良的为人,就把农历三月十六日作为“老把头”孙良的生日来祭奠,并修理了坟和庙。这一习俗流传至今。
传说山东莱阳有个穷苦农民叫孙良,同其好友张禄一起闯关东,到长白山里挖参,两人亲如兄弟,同甘共苦。一次张禄走失,孙良便不顾一切地寻找,经过七天七夜劳累,孙良昏倒在河边,苏醒后喝了几口水,抓到一个喇喇蛄生吃了,打起精神,在身边的卧牛石上刻下一诗。诗刻下之后,孙良在卧牛石旁咽了气。
从《绝命诗》内容,可以看到老把头为人的光彩。为了生存,他敢于在深山老林中探寻人生道路,为后来的采挖人参的穷苦大众开辟了生命之路、生活之源、寻宝之地,给人们树立了榜样。他在陷于绝境的时候,仍不忘记苦难兄弟。这种心地善良不畏艰险的纯真美德,引了与孙良有相似经历的广大群众的共鸣,把“老把头”树为自己心目中最美好、最理想的偶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渐渐把“老把头”尊为挖人参的创始人,作为“山神”加以祭奠和顶礼膜拜。于是陆续出现了“山神庙”、“老把头庙”。“老爷府”。在长白山的部分地区,把农历三月十六日定为“老把头节”,视为老把头的生日。如《安图县志》记载:“木帮、猎户、棒褪营,以及山中旅行者,咸于是日备香烛供品,向山神叩头,求其护佑,且有宰牲以祀者;乡人皆重视此日,争购酒肉,以度三月十六日。”《抚松县志》卷四提及:“是日家家沽酒市肉,献于老把头之庙前。”三月十六日成为长白山区人们最为重视的祭奠节日。
孙良死后,真的成了掌管长白山的神仙。因为他是放山入出身,踏遍了长白山的山山水水,为放山挖参踏出了不少道路,又是为寻找同件牺牲了性命,后代放山人都敬佩他的人品和功劳,即亲呢又尊敬地称他为’老把头”。‘老把头”对后代放山,也真是义气千秋,在他们迷路的时候,就变成了白胡子老头,拄一根索拨棍把他们引上正路。在他们长期挖不到参时候,就变成一个穿红兜肚的小胖小子,引他们挖着大货。要是他们中间出了杀人害命的恶入,“老把头”也会引来狼虫虎豹把恶入收拾掉。
在我们天池参基地,也有一个老把头墓,大家可以前往凭吊。
我们长白山当地的古老采参风俗,进山前必须在孙良墓前焚香祭奠,摆供品、烧纸马,高唱采参山歌,向祖师祭拜后,再沿“人参之路”南行,至棒槌山。在我们东北,你们有谁知道,棒槌指的是什么?
游客中就有人大声地说,棒槌就是人参。
导购小姐点点说,这位大哥说的不错。一会儿,我们会有礼物送给你,给你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导购小姐接着讲,人参是百草之王,是滋补强身的圣品。古人甚至以为人参是医治百病的仙丹妙药。
呆会儿朋友们可能参观我们的人参园,人参加工厂,还可以在这里选购货真价实的人参,人参补品、食品和化妆品,包括人参烟、人参酒、人参膏、人参茶等,也有一些以人参为题材的工艺品。咱们这里的人参都是真正的野山参,大家到长白山天池来一趟了不容易,带一些回去,可以自己用,也可以送给朋友、领导、情人,送人参,就是送健康、送品位、送真情。
对了,有兴趣的朋友们还可以去看每天上午10点半、下午3点半举行的采参仪式表演,了解厚重的人参文化。
吴天放说,小米啊,咱们去看表演。
基地里面其实就是一大片山林,山上草深树茂,遮天蔽日,据说这里是人参生长的天然宝地。
帮有帮规,行有行理。世间七十二行,各有各的规矩。挖参也不例外。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劳动环境以及特定的劳动方式,千百年来在挖参人中,也形成一套大家都共同遵循的山规和习俗。
进山挖参,是指到长白山原始森林里采集野生山参。山里人管这叫挖“棒槌”、挖宝,进山挖参人则自称为“放山”。进山挖参,一般是结伙而行,叫“拉帮放山”,最少三人,多的也就十一二个人,要是有十四五个人,就算最大的“放山帮”了。人数忌二、四。二人放山怕同路见钱起歹意,或出现纠纷无人调解。“4”与“死”字音相近不吉利。人数从单不从双,“单去双回”意思是挖到棒槌回来就是双数了。也有单独一个人干的,叫“放单帮”,也叫“撮单棍”。
山参籽第一年出苗为一茎三叶俗称三花;几年后变为一茎掌状复叶俗称五叶、巴掌子;又四五年后变为一茎二丫两组掌状复叶俗称二甲子;至10余年后变为3个枝、三组复叶俗称为灯台子、三匹叶;再过数年甚至几十年变成四丫五叶俗称四匹叶;以后长到五匹叶,长到六匹叶也叫六品叶一般就不再变了。七八匹叶是人参的变异现象极为罕见,所以挖到五匹叶就是挖到大货了。因为五匹叶的人参就要生长上百年了。
人参的再生能力非常强,野山参可生长上百年乃至上千年不死。民间流传“7两为参,8两为宝”,是以16两为1斤的旧称计算的,就是说挖到7两参已经很不容易了。1981年采到的现存人民大会堂吉林厅内的罕见大山参,按旧称算是9两2钱重,按新称是5两7钱重。
吴天放他们听人参基地的人讲,阳春四五月冰化雪消,参芽出土时叫做“放芽草”、“放勾勾头”。六七月人参伸巴掌长成绿色全草在丛生的杂草中很难寻找叫“放黑草”。人参六七月开花,花朵为绿白色,继而结出参籽叫“青榔头”。七八月参籽变红叫“红榔头”,这时放山叫“放红榔头市”、“放红头”。九月人参籽落后叫“放刷帚头”。到白露后人参叶杆枯黄叫“放黄罗伞”。最后只剩一个中心茎叫“放鞭竿”。俗话说:“棒槌鸟叫得欢,放山伙子进了山”,一般人都是七八月入山。这时候人参籽鲜红,棒槌鸟呜叫,比较好找些。不立秋分量不足,一般不挖出来,之前现了用红绳作上记号,底下埋上剪子作证据。也有挖出来栽在山参棚子里秋后长成了再加工的。
山上有有3个叶的“棒槌晃子”和两个叶的“元宝草”都和人参离不远。俗话说“看到元宝草,棒槌不用找”。
整个长白山区满族、汉族、朝鲜族等所有采参人的习俗规矩大致上是一致的:“拉帮结伙、看日子、拜庙、进山、修老爷庙、搭炝子、端锅、拜山、打火堆、观山景、排棍、叫棍、压趟子、翻趟子、炸山、喊空山、讲梦、圆梦、麻达山的处理、开眼、喊山、应山、贺山、上锁、架梁子、抽喜烟、许愿、抬参、打参包子、砍兆头、洗脸、圈梁子、辍棍、谢山、擗分子、重新拉帮”。不过,现在的采参人就没有这么多讲究了。
时间到了,一老一中一少三位采参人便拿上木杖、红线、骨针等工具,带着游人进到了密林中。行了一程,在一处简陋的山神庙前,三位挖参人便给祖师爷上了香,叩了头。
又走了一阵,年轻后生指着一棵红松下面的参苗说,看,那就是人参了。这时,白胡子老者便大声地呼叫:“棒槌,棒槌”
年轻后生便指挥着游客也连声说:“棒槌,棒槌”
三位采参人又卟的一声齐刷刷地跪倒在人参的前面,咚咚咚叩了几个响头,嘴里还念念有词。
老者就是把头了,他先用系着大钱的红绒线套在参叶上,据说这是怕参孩子跑了,把它牢牢拴住;再用树棍支个小架子,把头这才开始动手挖参。吴天放看到,挖参时,先破土,后用鹿骨扦子一根一地根地扒拉参须,如碰到草根、树根,用刀割断,免得弄坏了参须。把参须周围的土全都抠干净后,便用青苔茅子将参抬出。随后,用苔茅子、桦树皮,掺上一些原土,把参包起来,打成参包子。
后生对大家说,传说放山人现“人参”时,如果那参正顶着红榔头(人参籽),在喊山时,籽落下来了,人们就把这种人生籽称为催生籽。妇女在难产时,喝了催生籽熬的水,就能顺利地生下孩子来,而且那通红的参籽还在孩子的小手里攥着哩。
看罢虽然已经相当简化但仍有些神秘的采参仪式,游人大多兴奋起来。
回到人参展销大厅,果然就有不少游客掏钱购物了。
吴天放说,小米,我给你买点儿人参膏。
小米说,为什么?
吴天放说,今天是你的节日啊
小米说,我的节日?
吴天放说,今天是三月八号啊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 (未完待续)
(https://www.biquya.cc/id13598/750165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