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也第一时间派出了使臣前往大明,希望大明能够同意大和国主成为大明藩属,同时希望大明支持大和国一统诸国。
此刻,老朱安然地坐在文成殿内,美滋滋地正享用着那姜茶,哼着那凤阳小调。
而李善长与那汤和也是乐呵呵地坐在一旁,至于徐达,现如今又再一次回到了北平,主持那北平的修缮工作。
如今大明王朝的主宰者老朱已然明确了大明将会迁都前往北平之后。
一切的筹备都显得顺理成章起来,虽然朝中还是有人不停的各种哔哔哔。
可问题是在面对老朱这位喜欢玩族谱消消乐的大明主宰者跟前,这些声音,都刻意地小声而又低调。
最多也就是寻一些理由来表达一下迁都的困难。
可问题在于,随着那海上运输的量越来越大,再加上,许许多多的物资,松江府那里就足以供应,大量的建筑材料,建筑工具,都直接在松江府那里制造之后。
直接通过海运北上,使得那些想要整妖蛾子的玩意也都只能干瞪眼而无所作为。
而运河现如今主要是用于民间贸易,毕竟运河两岸许多的节点城市还是需要运河的运输来繁荣致富。
徐达到了北平之后,大力地兴建天津的码头,而且那从天津港直达北平的水泥官道,如今也已然修缮得差不多了。
再有就是,天津至北平的铁路,目前亦在建设当中。
之所以如此迫切,说起来还是之前老朱领着几位重臣,又暗戳戳地离开京师,特地去好好地感受了一回那火车的便捷。
从那常州登车,抵达那松江府最东端的青山大港,差不多五百里的路途,火车居然仅仅只花了六个时辰的时间便以抵达。
这还是中途停靠了几个站点的原因,不然,五个时辰跑完全程完全没有问题。
这样的速度,自然让老朱等人都激动的差点抽了过去,年纪最大的李善长虽然长期保健得很好,可当时也真有种快要脑溢血的感觉。
毕竟这样的速度,太过惊人了点,而且这列火车足足拉了十二节车厢,装载了超过十二万斤的货物。
正是因为这样惊人的运输能力,再加上这样的速度,让那老朱毫不犹豫地决定拍板,也要在那天津港到那北平之间,兴建铁路。
天津港到那北平城的距离不过三百二三十里地,那么以现如今火车的速度,一天之内轻轻松松跑上一个来回完全没有问题。
可若是水泥官道交通,明显要慢上许多。
考虑到北平的建设,所以老朱毫不犹豫的拍板之后,徐达这位负责北平建设的大佬自然是举双手表示赞同。
毕竟北平想要建设好,那么各种物资就需要能够跟得上,天津港抵达北平的铁路一旦建成,必然能够极大地缩减时间,提高效率。
特别是现如今,从那东边的金山市运来的那些巨木,最是适合用来建设和修缮新帝都的各种建筑。
就在老朱正与李善长一边喝着一边闲聊之间,毛骧又屁颠颠地快步冲进了文成殿。
此刻原本正在文成殿内兢兢业业的预处理着各种奏折公文的那些内阁成员齐刷刷地抬起了头来。
看向那位一脸兴奋之色的锦衣卫指挥使,不消说,肯定又是有什么好消息传来。
果然就见那毛骧赶到了老朱的跟前之后,直接就递上了一叠公文。
“上位,这里是扶桑一带的四位国主特地向上位进献上的国书。”
“四位?哈哈,来来来,给咱好生瞧瞧,咱倒要看看,这帮家伙的国书,都是怎么写的。”
老朱双眉得意地一挑,接到手中之后,拿起了最上面的那一封国书看了一眼之后,不禁大乐,朝着身边的那李善长道。
“看来啊,如今这些倭人,总算是学乖了,你看这份国书上写的是什么,大和国王臣足利义满……”
李善长一边拍着马屁一边凑近扫了一眼之后,顿时眉头一皱。
“那都是因为上位天威,令四夷威服,只不过依臣之见,这所谓大和国主,仍旧显得甚是逾越。”
“此邦不过一弹丸之地,过去自命不凡,妄自尊大,号天皇,而今虽去皇号,却还在国名之前加大字,依臣观之,此国贼心犹未死。”
这话落入了老朱的耳中,亦让老朱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百室言之有理,咱也觉得这些小倭,犹不死心,居然还想我大明恩准其为百倭之主,以讨诸倭,呵呵……”
“看来这个足利义满明明就是想要取之前的倭王而代之,再一统百倭。”
老朱冷冷一笑,手指头戳在那份国书之上。
“他倒是想得美,可惜啊,咱岂能由着他胡来。
而且其国号咱亦不准,小小倭人,若是不让他们明白谁才是天下之中,日后怕是又要折腾。”
“圣明无过于上位,既然如此,不如还请上位赐其国名,若是那足利义满敢有怨言,如今我大明留在扶桑的兵马,正好讨之,避免那百倭之中,再生一统之势……”
“呵呵,还是百室你懂我,之前已然赐国号予那徐行悟,其为扶桑国国主,徐行悟乃是主动请我大明赐下国号。”
“而今嘛,朕要赐那足利义满国号为东瀛,而且不许私下更易,不然,我大明必定其国,毁其社稷。”
“至于岛上百倭,不少都已遵奉我大明为宗主,既是我大明蕃属,我大明自然要一视同仁,不许诸倭相争。”
“若有违者,那么他这位东瀛国主就干脆别当了……”
随着那老朱自信而又从容的嗓音响起,一干内阁成员都不禁嘿嘿一乐,暗暗挤眉弄眼不已。
现如今陛下这脸皮当真是较之过去厚黑了许多,当然主要还是因为现如今,那扶桑的南北朝都已陨落。
就连他们所谓的传国三神器,现如今也已经被李文忠这位陛下的外甥,悄咪咪地送回了京师献给陛下。
所以,现如今百倭涌现,纷纷认大明为宗主,这自然是再好不过的喜事。
(https://www.biquya.cc/id133778/5679254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