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办妥,三人都松了一口气,带着满心的欢喜回去了。
这条收鲜船,算是解决了他们的一大难题。
有了这条船,明年的小黄鱼汛期,多赚个一二十万一点问题都没有。
而且,价格方面虽然没有便宜,但是相比现在下单订一艘船,还是要便宜很多。
接下来,他们只需要耐心地等待即可。
另外,就是挣钱了。
话说他们现在背负的债务可是很高的。
紫气号和收鲜船都能在年前交付,尾款高达近40万。
而现在都五月底了,距离年底也就半年多一点的时间。
冯晔倒是没什么压力。
以他的能力,坚信可以从海里面把这40万挣出来。
更何况,还有作坊的利润。
但冯暄和阿灿就有些焦虑了。
买的时候只顾着高兴,没有想到这一点,等反应过来,发觉如此大的一笔债务压身,心里总是不太踏实。
因此,在两人强烈的要求下,冯晔也不得不同意提前一天出海。
若不是时间有点来不及,两人都想今天就出海。
上次回来的时候,预计下一次出海的时间是六月初一。
这一下提前到明天,要做的准备工作就多了。
首先就是通知四个船工,还得跟萧昭军说一声,让他那边也提前安排一下。
另外就是准备物资。
虽然冰块、柴油、米面粮油等都是花钱买,但像淡水、蔬菜这些,还是可以家里准备的。
这样也能节省一点成本。
三人回到家,就分头行动,各自忙碌开了。
……
第二天又是个好天气,万里无云,阳光明媚。
唯一不好的就是日头有些大,天气太热。
因此,等到下午四点钟,大家才出动,忙碌地将东西搬上船。
送他们出来的小船离去后,东升号和丰收号上的各项机器也检查完毕,跟着启动了。
两艘船缓缓地动了起来,朝着大海的方向驶去。
当然,还没这么快就前往捕鱼的海域,他们得先去镇上加油加冰,采购一些物资。
今天的镇上码头没有什么大船停靠,不需要排队,加油和加冰都挺快的。
冯晔在等待的时候,问了一下才知道,原来大船在前天和昨天就差不多都出海了。
他们算是出去的比较迟。
柴油和冰块加好,结完账,等采购物资的人回来后,两条船马上又驶离了码头。
这一次,不到捕鱼海域,可就不会再减速了,更不会停船。
丰收号在前面开路,东升号紧随其后。
两艘船一前一后,在海上乘风破浪,朝着既定的方向快速前进。
甲板上面太热,大家都聚在船舱里打牌。
刚上船,精神头都好着呢,也不用急着去休息。
反正干活也要到下半夜,上半夜有的是时间睡觉。
一直玩到傍晚时分,大家弄了饭吃完,然后去睡觉。
凌晨三点,冯晔和阿灿被叫了起来换班,同时下网。
甲板上,风有些大,吹在身上挺凉快的。
海浪也不小,一波接一波地拍打着船身,发出哗哗的声响。
网放下去后,两人就在驾驶室里期待着第一网的收获。
毕竟,这是他们提前出海的第一网,都希望能够有个好兆头。
夜色深沉,海面上只有他们两艘船的灯光在闪烁,显得格外孤寂。
而时间在等待中缓缓流逝,天渐渐亮了。
太阳初升的清晨,像是一幅壮丽的画卷。
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波光粼粼海面上,泛起一层层金色的涟漪。
只是,这第一网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多的惊喜。
网拉上来,鱼获并不多,约莫3500斤的样子,而且也没什么稀罕货,水草垃圾也不少。
分拣一下,估计有用的也就不到2000斤。
尽管冯晔有这个心理准备,还是不禁有些失望。
不过,这才刚开始,他聚鱼的能力还没有发挥出来,后面有的是时间。
后面的几天时间,收获缓慢上升中。
从第五天开始,几乎每一网都能拉上7000斤左右,偶尔爆一下网,甚至能到万斤。
只不过基本上都是常见的货,并没有惊喜,也算正常。
好货之所以是好货,就是数量够少,够稀罕,哪有那么随便就能捕捞上来。
……
这一天,又是一个清晨。
冯晔站在船头看完了今天的日出,他才收回心神,转身走向后甲板。
还没走到近前,他就听到正在收网的叶琛亮和杜玉林在那里讨论着什么,声音中带着几分疑惑。
“在聊什么呢?”
冯晔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加快了脚步。
叶琛亮回头看了他一眼:“阿晔,你快来看看,这一网感觉有些不对劲。”
杜玉林也道:“是啊,这一网收的特别慢,比平常慢了好几倍。
按理说应该差不多收上来才对,可现在曳纲都还没收绞完,还有好长一段在水里。”
“怎么会这样?”
冯晔皱了一下眉头,随即心中忍不住咯噔一声:不会是发动机出问题了吧?
发动机可是渔船的心脏,是船上的一切动力来源。
这要是真的出了点什么问题,就必须尽快靠岸修理。
东升号可是只有一台发动机,并没有像还在建造中的紫气号那样装了两台,一台坏了还有另一台备用。
好在,是和丰收号一起出海,彼此有个照应。
就算发动机真的坏了,东升号也能被拖回去。
不至于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https://www.biquya.cc/id133320/5679241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