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李桃一路都琢磨着怎么卖。
木板车每日都在他们手上,但是东市和集市上一样,都是早市,过了那个时辰人就少多了,所以桃花村有集的日子,他们就得二选一,或者再借一辆木板车?但是他们家就四个人,还有一个六岁的小枣,也只有一张桌子,不知道能不能忙得过来。
到了家,赵春娘看见他们买的石磨,她有些惊讶,问:“多少钱买的?”
“七百一十文,还送了两个陶碗。”她说的有些心虚。
还不待赵春娘说话,她又把自己算的苦槠子能赚多少钱说了,赵春娘听了想了,犹豫道:“苦槠子真能卖五文钱一斤?”
“我觉得可以,这是能当粮食吃的。”
石磨买回来了,听女儿这么算她心里是有数了,赵春娘也不再说什么了。
后院里母鸡也买回来了,花了七十五文,鸡圈里现在有十二只鸡,那只红毛野鸡昂首挺胸地走到母鸡面前咯咯两声示威,母鸡扑过去恶狠狠啄了两口,它害怕了,尖叫着鸡嗓子跑走,蹲在墙角息声了。
李桃看它这副怂样子哈哈大笑,李木很是心疼,就想开了鸡圈门进去,赵春娘走了过来,说:“没事干就去菜地里把石块都刨一刨,这野鸡凶得很,今早差点啄了鸡苗,有母鸡在也好。”
要不是看着它会打鸣,她都想直接炖了。
李桃哦了一声,原来还是只欺软怕硬的鸡。
她侧头跟赵春娘说自己的想法:“娘,我们想明日去县城里摆摊,县里也不要摊位费,我们先去试试,要是县里好卖,以后我们就不用专门趁桃花村的集市了,每日都能做生意。”
赵春娘愣了愣,她思索了片刻说:“倒也是可行,就是路上远,到那里会不会没位置了,可别白跑一趟。”
桃花村集市的位置就不好抢。
李桃也在思索,他们前两次来看,东市里头倒也不是满满当当全是摊子,因为做生意摊位费这种都还是其次,主要是能不能赚钱,也不是所有买卖都能赚钱的,就算是卖自己家种的菜,一天卖不得几文钱还要费时间,也没有多少人愿意。
不过有可能是他们去的时间晚,挺多摊子都收摊了。
而且桃花村的集市小,东市长长的一条,位置要多一些。
李桃沉吟片刻说:“应该有位置,我们起早些做豆腐,明日我们做少一些试试,多条路我们就多能赚一条路的钱。”
李木也附和,说:“娘,县城里头人多,我们的豆腐不愁卖的。”
赵春娘一听,觉得试试也可以,最多赔两三板豆腐。
“行,明日我们一起去,豆腐做多少?”
“做三板,嫩豆腐两板,我买了盐卤回来,盐卤点豆浆,做出来是老豆腐,我们再带一板老豆腐去,好卖的话我们过几日再上苦槠豆腐。”
赵春娘点头,女儿安排的井井有条,她不再多说。
说干就干,钱早日赚到自己口袋那才是自己的,晚上李桃多泡了几斤豆子,第二日鸡叫第二声的时候几人都起床了,家里有石磨就是方便,不用拎着豆子带着桶去村里的石磨磨豆浆,李桃试着用盐卤点了豆腐,不一会儿,老豆腐成型了,看起来比嫩豆腐紧实一些,表皮浅黄色,李桃估摸着一斤豆子大概只能出两斤的老豆腐。
“那老豆腐卖贵一些,三文一块。” 她沉吟着说。
多余的豆浆还是用石膏点了,成豆腐脑了,放了点饴糖,这就是早食了。
那头的赵春娘把饼子也摊好了。
天麻麻亮的时候,一家四口就出发了,时辰还早,秋露浓重,寒风瑟瑟,一出门几人齐生生打了个寒战。
赵春娘给小枣裹紧了衣裳,李木趁机说:“娘,我们过几日再上山一趟,摘些芦花回来。”
“多摘一些,今年天冷的早,冬被也要早早做。”
附近的邻居正要起床,耳边恍惚听见车轮声,心道隔壁也不知道在做什么吃食,说是孩子做着玩的都玩这么好些天了,过几日还是去集市上瞧瞧。
推着木板车一路往县城走,走到的时候,天大亮了,东市里人潮拥挤,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地穿行在集市的街道上,李桃只觉得人多都暖和了不少。
“哎,别挤别挤,这有孩子呢。” 有妇人后背被挤了一下,她一手护住孩子,大声喊一句。
“对不住对不住。” 撞到人的男人出声道歉。
赵春娘扫了一眼,她牵紧李枣,嘱咐李桃和李木说:“小心些,车别撞到人了。”
李桃和李木双双应声。
卖包子的几笼包子蒸好,蒸笼揭开,热气混着包子的香味升腾,香气随着寒风弥漫,“包子好咯,萝卜包,菜包,肉包,热气腾腾的包子咯。” 摊主吆喝。
有几人瞧见听见,停下脚步拿着钱上前买包子。
李桃搓了搓手,天渐渐冷了,热食好卖,她琢磨着,要是行,她也能卖点豆腐的衍生品,豆腐脑就不错,一碗下去身子都暖和了,要是生意不错,她还能卖卖豆腐做的吃食,豆腐汤之类,那她的豆腐就更好卖了。
他们来的不算太晚,在东市里头转了一圈,李木眼疾手快在卖胡饼的摊子隔壁抢到个位置,卖胡饼的摊主嫌挤,往过挪了挪,赵春娘朝他投向感激的目光。
桌子摆下来了,木框子也搬了下来,围着的那一圈木框是能拆的,拆下来之后白嫩嫩的豆腐就露了出来,瞧着俏生生的,附近的人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你这是卖的什么?吃食?” 有人问。
“是。” 李桃笑着说,豆腐在集市上卖过好几次了,她知道怎么说才能激起别人买的兴趣。
“我们老家南边的吃食,这里没有的,叫豆腐,这边这个是嫩豆腐,两文钱一大块,买回去和鸡蛋菜蔬煮汤还是酱焖就是好的,您一看就知道,吃起来口感那叫一个滑嫩,里头有小孔,吸饱了汤汁是极鲜美的,这个是老豆腐,三文钱一块,比嫩豆腐紧实,更适合做酱焖,不容易煮破,有嚼头。”
路过的人也被吸引过来了,好奇地问:“豆腐?豆子做的?怎么不像啊。”
“正是豆子做的,自家的配方,你们这边没有的。” 李桃笑着答。
“那给我一样拿一块,五文钱是吧。” 有人爽快地给钱,县城里的人比村子里的人有钱一些,五文钱对他们来说只是小钱,还能买两个新鲜吃食回去,围着摊子的人都纷纷掏钱。
“给我各拿两块,我给我娘家送两块去。” 有妇人说。
赵春娘手脚麻利地给他们包了,她笑着递过去,说:“好吃您再来。”
妇人掂了掂,一块不轻,这几文钱花得值,她满意地走了。
“放家里能存多久?”有人问。
李桃答道:“镇在水里能放两三日,不过还是越新鲜吃越好吃,您要是放的久,那煮的时候得闻闻,有味儿了就不能吃了。”
“那给我也拿两块,噢不,三块,那个嫩豆腐给我多拿一块。” 老翁搓了搓手,他牙掉的差不多了,只能吃软和的,这个嫩豆腐他瞧着就好,多买些明日就省的出来买菜了。
人来人往,他们豆腐摊子生意出奇的好,赵春娘收钱都收的笑合不拢嘴,人少的时候,李木站在摊子前吆喝两句,马上就有人了。
而且和集市上摆摊不同,县城里的人一听价钱不贵,又是新鲜玩意,多是两块三块的买,三板的豆腐五十四块,没过多久就卖完了。
几人高兴的不行,李桃琢磨着明日再来卖一趟,李木拢了拢衣裳,说:“姐,要不我们明日就去摘芦花吧,这地界好像比我们老家冷好不少,阿嚏。" 说着打了个大喷嚏。
李桃扇了扇空气,赵春娘说到:“磨刀不误砍柴工,我觉得就尽早吧,你们冻坏了生意做不了了就算了,还得吃苦药。”
一听吃药,李枣忙摇头,“不吃药不吃药。”
“行。” 李桃也觉得冷,她有些怀念上辈子的羽绒服了。
推着车子出了东市,门口还是站着两个胥吏,李桃脚下一顿,问道:“官爷,我想打听打听,县里除了东市还有别的相似的市场吗?”
胥吏打量她一眼,应该是附近的村民进城来卖东西的,“西市,在西边,跟东市差不多大。”
“多谢官爷。” 她心里有数了,车推出去老远,她转头跟赵春娘说:“娘,我们再买张或者借张桌子,以后我们东市西市一起摆摊,我们分开摆。”
(https://www.biquya.cc/id133270/5679310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