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阳高照,晒的她脸火辣,李桃揣着满腹心事,也无心再洗什么衣服,费力捶打了几下就拎起来拧干水带回去。
走在村里,王老汉干完农活儿出来,顺路摘了一朵野花给王婆子,王婆子脸微红,骂了句老不羞的,王老汉理直气壮地说:“这有什么的,我瞧着颜色好看就摘了,什么羞不羞的。”
李桃路过,正好听见,她没忍住笑了一下,王婆子脸上笑的跟朵花似的,李桃心里嘀咕,都老夫老妻了,还搞得这么肉麻,王老汉今天这是收获了两朵花儿。
她转头想起柏石那个铁直男,好吧,不会送花但是会爆金币,也不算特别直男。
王婆子侧眼看到了她,她摸了把脸,嗔怒地看一眼王老汉,和李桃打了句招呼:“去洗衣啊?”
李桃点了点头,“阿婆,劳烦你转告招娣一声,明日就可以去县里摆摊了。”
王婆子笑眯眯地应了,罗招娣住在她家每月给租子,她能出去做生意赚钱就能交上租子,这对她来说是好事。
家里这个时候只有小枣和煤球在家,李桃把湿哒哒的衣服晾院子里,干完后带着妹妹和煤球去地里找娘。
赵春娘新得了两把豌豆种子,正挤出来一片菜地种下,见两个女儿过来了,忙喊:“哎哟,我刚浇了粪水,臭的很,你们别过来。”
李桃扇了扇鼻子,她听话的很,停在了菜地边上,拔了两颗大白菜放一边,站着跟她娘聊天,“娘,这几日天儿好,咱张罗些人把山上修整修整。”
赵春娘应了一声,“这天儿也不见的要下雨的样子,我一会儿就出去问问人。”
“围个大些的鸡圈,我带大木去山里再砍些荆棘种在鸡圈外面,再砸一层绳箍子。”
“好,再找些松针,多找些。”
事情就这么说好了,村里这会子没那么忙了,赵春娘两下就把人找齐了。
李桃再在村子里多寻摸了不少鸡苗,都是有两个月的鸡,抱回家养些时日就能放山里去。
她找上了老牛头,商量好他在山里养鸡看鸡,一月加四百文,鸡在山里放养,不怎么要管,食嫩草昆虫,饮露水甘泉,再每天喂一顿松针碎、麦麸谷糠豆糟,喂不多,保持鸡能多长长肉就行。
老牛头欣然同意了。
县里的豆腐生意搁置了几日,暂且让二鸭媳妇管着东市的摊子,忙不过了就把铁板豆腐的生意停了。
赵春娘召集了三四个壮劳力在山上盖了两间简易的木屋和几个鸡圈。
姐弟两个去山里寻摸了好几日,移栽了不少半大的核桃和板栗树苗跟果树苗栽载一起,松针也一框框地搬,树林子看起来丰富了不少。
家里动静这么大,村里还有壮劳力给他们家干活儿,李家人要在山上养鸡的事不胫而走,有邻居问起,李桃也没瞒着,大大方方说要在山里养鸡。
二鸭婶子面露惋惜,劝道:“山里可不少黄大仙,你这鸡养山里,没几日就要被糟蹋个干净。”
“有做的准备,没事。”
更有村里人背后凑在一堆,聊起这桩村里的大新闻,无不咂舌说:“李家可真是糟蹋钱啊,不知道卖那豆腐赚了多少。”
旁人白她一眼:“人家赚钱那是人家福报好,你可别在这瞎叭叭了,今年我家地里那麦苗长得好,我男人说应该就是今年地肥的好,这可多亏了桃丫头。”
“是啊,他家做的事我看都能成,桃丫头本事多,指不定这回也成了,就是不知道在山里养的鸡跟家里养的有什么区别......”
村里的风言风语李桃听不到,山里的房子和鸡圈都建好了,鸡还要在家里再养一段时间,她想了想,拿上柏石给的两张地契去了县城。
李木在摊子上守着,她借口要去买东西,去县里转了一圈,按着地契上的字找到了那两间铺子,铺子都在临水街上,相隔不远,一家是卖杂货的,一家还空着,听说之前的租客是做吃食的,生意不好就搬走了。
她打听了一番租金,细细琢磨了一番,租子不便宜,她觉得租出去更好。
这地契不是她的,她也没那个意思想收进自己口袋,打算把这事再跟柏石讲讲,这些东西还是物归原主为好。
难得来县里,她去药铺买了不少点豆腐要的石膏,盐卤也买了不少,路过县衙的时候,正瞧见县衙门口围着乌泱泱一大片人。
她凑过去看热闹,只见堂下跪着好几人,其中一个她认识,正是陈实那厮。
围着的人七嘴八舌说道:“陈员外这么大年纪了......没想到还能有这精力。”
有人一脸八卦地说:“哎哟,你看你就出来的少,县里谁不知道陈家父子俩爱女色的很,只是这父子两人抢一女,这,这......”
“听说那陈少爷前几天才被人打了一顿狠的,哎哟,这家子这几日可倒大霉了。”
“倒什么霉啊,明明是自作孽不可活!”
李桃竖起耳朵听,八卦的雷达都响了,她错愕地睁大双眼,不可思议地看着堂下的几人。
(https://www.biquya.cc/id133270/5679300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