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先知的我,一路狂飙 > 第182章 全线投产

找人帮忙,哪能白干的,这都是人情,陈元生很懂这个道理,只要人家帮忙了,该给的钱,一定得给。
  再比如陆青竹,她虽然是开咖啡厅、西餐厅的,但身为富婆,也有自己的小圈子。
  而且陆青竹也愿意力所能及的帮陈元生点小忙。
  她就给陈元生联系一家“家纺生产厂家”,规模还不小。
  客户是给你了,初期合作人家当然会订购一些,但能不能持续下去,还得看你自己的产品质量和工艺。
  人情不能当饭吃,共赢才是王道。
  而对于国企纺织厂,产品质量是没问题的,主要是成本有点高。
  陈元生要求压着成本线给客户供货,绝对不能让客户感觉吃亏了。
  因为他相信,随着新制度的采纳和应用,纺织厂产品的成本绝对会持续下降,争取在阳历年之前,达到正现金流。
  而且陈元生就没指望二色织原来的销售部,靠他们这帮老油条出去跑客户,就尼玛知道吃吃喝喝。
  这些小客户,陈元生都交给了余晴。
  余晴新来的,啥也不懂,你给她大客户也不行,先练练手。
  …………
  进入10月中旬,纺织厂终于迎来的了几个中等客户。
  这几个客户,都是青州市附近的国企或附属单位,以前二色织的主要客户就是他们。
  其实这些年因为成本问题,这些客户都是象征性的在二色织购买点产品,支援一下老国企。
  现在,这帮人是在孟副市长、周区长等人的推荐下来洽谈的。
  你想搞定这些客户,靠下面销售人员推销是没用的,但只要上面的大领导打个招呼,那就不一样了。
  这些客户,桌面上的交易要谈,私底下该送的好处,也不能少。
  陈元生带着谭雅跟这帮客户接触,该吃吃、该喝喝,该送的送,别人会的咱都会,别人不会的,咱也会。
  在酒桌上,陈元生当着谭雅的面,把一盒盒伪装成茶叶的现金送给各位领导,也就顺理成章的拿下了。
  这叫对症下药,光说好话不行,你得来实在的。
  这年头,收了钱能给你办成事的,都是讲义气的。
  这些客户,陈元生都交给了谭雅,这也是领着谭雅上道,不能避讳,再以后送礼,就是你来了。
  谭雅知道里面的事,只是以前没这么直白的接触过,现在也是开了眼了。
  不过谭雅有她的优势,人漂亮,很多领导愿意跟她打交道,而且还有不少人,她以前就认识,是她老公的朋友。
  …………
  到11月14日,纺织厂的三、四车间开始正式生产,谭雅和余晴还参加了简单的投产仪式。
  因为这两个车间还是以前的老国企制度,所有岗位不变,说投产就能投产。
  其他车间现在还在巨大的变动中。
  不过能有两个车间满负荷生产,在二色织也是两年多没见过的景象。
  让全体职工看到了希望。
  11月18日,纺织厂终于迎来了三个大客户,港商。
  这三个港商,是宋乔安亲自带着来的。
  董启明很牛逼,但是他的身价才几千万而已。
  宋家在香港,那是资产几十亿的家族,两者没有丝毫的可比性。
  宋乔安在接到陈元生的求助电话之后,也稍稍下了点功夫,联系了几个做服装的港商老板。
  好家伙,宋家大公子出面联系的,这个面子必须得给一下。
  当然,这个时候人情只是敲门砖,港商再有钱,也不可能因为人情而采购比其他厂家贵的产品。
  别人卖10块的东西,你卖10.1元,我就不要你的。
  陈元生很果断:艹,不就是卷吗?谁怕谁?
  董启明能盈利的东西,我就不能盈利?
  对于港商的到访,陈元生拿出了巨大的诚意,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谈成了两千万的订单。
  从目前来看当然是赔的,但随着产能的提升,职工的分流,成本的压缩,盈利指日可待。
  11月23日,一车间、六车间试运营。
  一车间的情况很特殊,这里只有一个名义上的车间主任老钱,其他几个都是班长。
  车间连维修人员都没有,就老钱和几个班长负责维修。
  以前二色织一车间的岗位是368人.
  现在车间总职工人数,只有191人。
  什么副主任、书记、考勤员、安全员、库管、电工、维修、段长、副段长、副班长等等通通没有,
  这踏马要是不盈利,你找谁说理去。
  11月25日,二车间试运营。
  二车间跟一车间情况稍有不同,因为老钱下手早,挑了好多优秀的职工过去。
  比如那几个班长,以前就是干维修的,设备出了问题,班长就能解决,不用另外安排维修人员。
  所以二车间的职工人数是209人,比一车间多18个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11月27日,最后一个车间,五车间试运行。
  至此,在远盛实业接手纺织厂四十天以后,六个车间全部投产。

  如此盛况,是二色织三年来所没有的。
  全厂绝大部分职工,都是在懵逼中持续懵逼。
  谁也搞不清楚,怎么厂子就稀里糊涂的全线投产了。
  实际上,只要二色织有了订单,然后抓住腐败和浪费的口子,厂子就能盈利,至少养活自己绝对是没问题的。
  归根结底,职工冗余并不是导致二色织破产的致命因素,腐败和浪费才是。
  当然,现在五车间、六车间的生产还不算顺利,聘请来的技术人员也在持续努力中。
  陈元生给了他们一个月的试错时间,大胆搞,浪费点原材料没什么,这点试错成本,我出的起。
  …………
  “听说没有,二色织全线投产,盈利了?”
  “盈利应该还早,他们厂据说贷款就好几千万,每年光利息就几百万了。”
  “能全线投产,这就了不得啦,照这个局势发展下去,说不定真能缓过劲来。”
  “我艹了,这才一个多月吧,二色织就全线投产了,据说那个陈老板通过关系拉来了港商,赔本签了几千万的订单。”
  “赔本是不可能的,很多道理大家都明白,原材料控制住了,销售掌握了,不贪污、不浪费,换了谁也赔不了本。”
  “这个陈老板是真有两把刷子,前几天大家还等着看他笑话呢,这踏马才多长时间,这就起来了,这个便宜占大发了。”
  某小饭店。
  这里也没有包间,大家都在外面的桌子上边吃边聊。
  自从陈老板接手二色织后,动静闹的挺大,大家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难免聊几句。

(https://www.biquya.cc/id133189/5679297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