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潜龙 > 第10章 家传秘技

宁夕很快察觉到林幼娘的异常,搞清楚缘由后,真是又好气又好笑。看来以后得悠着点儿,毕竟这是封建迷信横行的古代,万一被当邪祟给除了可咋整?
  为了消除小妮子的顾虑,宁夕又是发誓又是讲故事,使出吃奶的劲儿,才让林幼娘勉强相信,自己还是原来的二哥,并非被邪祟附身。
  这么一闹腾,宁夕也没心情教林幼娘做鱼了,索性亲自上阵,省得麻烦。糖醋鲤鱼、红烧鲤鱼、清蒸鲤鱼,都是他的心头好。可惜调料严重不足,以上做法都行不通。
  无奈之下,宁夕只得从灶台下找出些木炭,用根竹签穿起鲤鱼,在炭火上烤起来。接着他又收拾了条鱼,打算请石头一家过来吃,一条鱼哪够分?
  估摸着鱼烤得差不多了,宁夕把两条鱼剁成块,扔进锅里,加水,丢几块山姜,大火烧沸,改小火慢慢炖……
  没过多久,锅里便飘出一阵勾人的鲜香。这纯天然野生的大鲤鱼,没有半点化学污染,跟那些人工养的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几乎无腥味,鲜得没话说。
  林幼娘看二哥不理自己,心里慌得一匹,满心自责。二哥刚对自己好点,自己就胡思乱想把他惹毛了,看来以后又得回归以前的日子了!
  恍惚之间,一阵浓郁的鱼香猛地钻进鼻腔,林幼娘虽然心事重重,却还是忍不住喉头一动,暗自吞咽起唾沫。谁能想到,被卧龙村人视为废物的鲤鱼,竟然能散发出如此诱人的香气!
  “去,喊王婶一家过来一起吃饭。”
  “哦哦,好的!我现在就去!”
  宁夕的语气虽然平淡,但在林幼娘听来,却如天籁之音般美妙。她欣喜不已,二哥终于愿意和自己说句话了。
  没过多久,王婶一家便应召而来。听完石头讲述宁夕捕鱼的经过,王婶愈发确信,宁夕同他父亲和大哥一般,绝非寻常之人,反复叮嘱石头要紧紧跟随着宁夕做事。
  小果被鱼香牵动,口水几乎要止不住地流淌,恨不能直接跳进锅里大快朵颐。就连王婶与石头,也目不转睛地盯着灶台,满心好奇宁夕是如何将鱼烹饪得如此香气四溢。
  “王婶、石头、小果,你们先坐着稍等片刻,马上就好。”
  此刻,宁夕正忙于和面。从赖志成家拿来的杂粮中,有一部分正是杂粮面粉。尽管身为农大博士,宁夕却辨认不出这些杂粮面具体由哪些谷物制成。可能是高粱面,或许是小米面,还可能混杂着麸皮等物,呈现出一片灰黑,观感不佳。
  然而在这个时代,即便是杂粮面,也不是轻易就能填饱肚子的。宁夕揭开锅盖,将和好的杂粮面团捏成一个个小饼,紧密贴附在锅壁上,这就是所谓的“贴饼子”,在某些地方也被叫做“锅贴”,是他前世颇为钟爱的一种乡土美食。
  饼子一半浸润在鱼汤中,另一半暴露在外,待鱼煮熟之时,饼子自然也就烹熟了。吸满了鱼汤汁液的杂粮饼,外层烤得焦香酥脆,只需轻轻一咬……
  嗯……
  哪怕用县太爷的位子来换,他也不换!
  宁夕吃得忘我,连年岁最长的王婶都不禁垂涎欲滴,她的小女儿小果更是眼巴巴地盯着锅里,仿佛魂都被勾了去。
  宁夕吃得津津有味,连连赞叹:
  “嗯,真香!”
  “嗯,好吃!”
  “嗯,哎,你们都瞅啥呢?怎么不吃啊?”
  众人集体无语,你倒是招呼我们吃啊!你不发话,我们哪好意思动手?
  “哈哈,快吃吧,别等凉了就不好吃了。”
  得到宁夕的许可,大家立刻放开了手脚,一拥而上,转瞬之间,锅中的贴饼子就被席卷一空。
  “你们咋只吃饼子,不吃鱼呢?”
  宁夕这才明白,原来不是大家不想吃鱼,而是不知如何下口,生怕被鱼刺卡住喉咙。无可奈何之下,宁夕只得边吃边演示,费了好大一番功夫,大家才战战兢兢地学会了吃鱼的门道。
  即便如此,他们几人加起来吃的鱼肉总量,竟还不及宁夕一人。两条大鲤鱼每条净重都在两斤以上,近半数的鱼肉都进了宁夕的肚囊。幸亏鱼汤足够丰富,每个人都痛饮了几大碗。
  林幼娘捧着微微隆起的小腹,表情甚是尴尬。吃的时候只觉美味无比,待停下筷子,才惊觉小肚子已胀得圆滚滚的。
  王婶家的小果更是紧张得连嘴巴都不敢张开,生怕一开口,胃里的鱼汤就会忍不住喷涌而出!
  “瞧瞧,石头,我没骗你吧,这鱼味道如何?”
  “嗯,真好吃!”
  石头完全被眼前的鱼汤锅贴所折服,打他记事起就没尝过这般美味,此刻别说跟着宁夕干,就算为了能常常享用这样的佳肴,豁出命去他都乐意!
  别低估了一个长期忍饥挨饿之人的心志,为了填饱肚子,许多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就在这节骨眼上,附近终于有村民抵挡不住那香气的诱惑,跑过来一探究竟。
  “幼娘,你在整啥好吃的呀?这香味儿太勾人了!”

  一个生活在大鱼大肉中的现代人,实在难以体会美食对人的巨大吸引力。极度的饥饿使人们的嗅觉变得异常敏锐,即使相隔百米开外,不少人还是捕捉到了鲤鱼的鲜香!
  宁夕自然不会藏着掖着,毕竟回来的时候那么多人目睹,就算想隐瞒也藏不住,还没等林幼娘回应,他就主动坦白道:“是鱼,我在卧龙沟里抓的。”
  “啥?鱼?宁二,你少糊弄人,鱼腥味儿重,哪能这么香?”
  宁夕心里那个无奈,谁让原主口碑不好,讲实话也没人信。林幼娘正为自己二哥感到自豪呢,见有人质疑,哪能忍得了,立刻激动起来,拽着一群小媳妇和大妈,指着满地的鱼骨给他们看。
  王婶和她女儿小果也不甘示弱,充当起解说员,极力称赞宁夕烹制的鲤鱼是如何美味,把他夸得仿佛天上难寻、人间罕见!
  人证物证齐全,众人纵然心存疑虑,也只能信服:“宁二,你是怎么做的?竟能把鲤鱼做得这么好吃?”
  “宁二,听说你抓了不少鱼,怎么抓的啊?”
  “哎呀,这是夕哥儿独家秘方,你们少打听!”
  王婶没等宁夕开口,便开始撵着一帮充满好奇的村妇往外赶:“去去去,你们忘了夕哥儿用抓鸟的方法跟村正换粮食的事了吗?”
  倒不是王婶自私,毕竟武朝并非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许多现代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东西,对古人而言却是能养活几代人的家传秘术,如木匠、铁匠、厨师、狩猎等手艺,想学的话,不给师傅家当牛做马干上几年,想都别想。
  而且,一旦拜了师,就得一辈子尊师如父,学了师傅的手艺,还要负责养老送终。人品不过关,师傅看不上,即便愿意当牛做马也无济于事!

(https://www.biquya.cc/id132685/5679314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