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夜色总是格外深沉,如同一块巨大的墨色幕布覆盖在古老的宫殿之上。婉嫔晴岚(王晓涵)独坐在长春宫的庭院中,手中执着一支烛火,微弱的光芒在夜风中摇曳不定。此刻的她,心中萦绕着一种难以名状的不安,那是一种源于现代女性对未知风险的敏锐感知,也是对后宫暗流涌动的直觉预兆。
近日来,宫中流传着一则关于婉嫔的谣言,说她并非寻常秀女出身,而是来自异域的神秘女子,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能够洞察人心,甚至干预朝政。起初,晴岚只当是无聊宫人的闲言碎语,未曾放在心上。然而,随着谣言愈演愈烈,甚至开始影响到她在宫中的地位和与乾隆皇帝的关系,她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
谣言的源头尚不明晰,但晴岚猜测,或许是自己在处理某些事务时展现出的超乎常人的判断力与见识,引发了旁人的猜疑。例如,她曾成功预测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提前为长春宫的嫔妃们准备了御寒衣物;又如,她通过细致观察,识破了一位侍女偷盗首饰的企图,避免了一场可能引发轩然大波的宫内盗窃案。这些看似偶然的“神迹”,在后宫这个封闭且敏感的环境中,无疑为谣言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晴岚深知,谣言若不加以遏制,极有可能演变为针对她的恶意攻击。在尔虞我诈的后宫之中,任何微小的瑕疵都可能被放大为致命的弱点。她决定采取行动,一方面澄清谣言,另一方面找出幕后推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首先,她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向乾隆坦诚相告。在一次御书房的单独召见中,晴岚以平和而又坚定的语气,将谣言的内容及自己对此的困惑告诉了皇帝。她没有刻意强调自己是穿越而来,而是巧妙地解释为对历史的深入研究使她具备了超出常人的洞察力。
乾隆听罢,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恢复平静,他凝视着晴岚,温和地问道:“朕记得你曾说过,你的家族世代研习史学,或许这就是你与众不同的原因吧。只是,这谣言若是影响到了宫中安宁,朕也不能坐视不理。”晴岚微微欠身,感激道:“皇上明鉴,妾身愿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并无异心,只求能在后宫安分守己,侍奉皇上。”
得到乾隆的支持,晴岚心中稍感宽慰。但她明白,皇帝的庇护只能暂时缓解问题,真正的关键在于后宫内部。于是,她决定举办一场名为“慧眼识真”的诗会,邀请各宫嫔妃及宫女参与。诗会的主题是揭示生活中隐藏的真实,借此机会展现自己的才情,同时引导众人理性看待谣言,揭示其荒谬之处。
诗会筹备期间,晴岚亲自挑选场地、布置主题,又请来宫中知名的文人墨客担任评委。她还特意写了一首《辨谣赋》,以骈俪文体阐述谣言的危害与辨别之法,准备在诗会当天朗诵,作为开场白。
诗会当日,长春宫中花团锦簇,丝竹悠扬。晴岚身着一袭淡紫色宫装,手持朱笔,端坐于主位。她率先朗诵《辨谣赋》:
**《辨谣赋》**
**谣也者,假言以乱实,惑世以欺人。**
**其生于无端,起于无形,散于无界。**
**或凭空造事,或曲解真相,或煽动人心。**
**犹如雾障江天,乱人视听;**
**犹似风卷落叶,扰人安宁。**
**察谣之始,或出于私怨,或源于嫉恨,或图谋权柄。**
**口舌之利,胜于兵戈;**
**蜚语之毒,甚于鸩酒。**
**一言既出,四海传扬,**
**是非混淆,黑白颠倒,**
**令清者蒙冤,浊者窃喜。**
**然谣言止于智者,**
**辨之之道,有三焉。**
**一曰审其源,探其根,**
**究其发端之所,考其传播之径,**
**辨其言之真伪,察其人之心术。**
**二曰验其实,证其据,**
**详考史册,博采闻见,**
**理明事理,辨析逻辑,**
**不为虚言所惑,不为表象所迷。**
**三曰持其正,守其信,**
**立身端正,言行一致,**
**以诚待人,以信立世,**
**谣言自无所附,自当消弭于无形。**
**是以,遇谣勿惊,辨谣勿躁,**
**守正辟邪,智者无忧。**
**谨记谣言之害,**
**修己慎言,方能远避其祸。**
其词典雅庄重,逻辑清晰,令人深思。随后,嫔妃们纷纷献诗,有的揭示谣言对个人名誉的损害,如德妃的《谣言伤人赋》:
**《谣言伤人赋》**
**谣诼纷飞似乱云,蔽日遮星难辨真。**
**无辜受累心蒙垢,清誉毁于一旦间。**
**明珠投暗失光泽,白璧蒙尘显瑕疵。**
**谁人无过?谁人无瑕?**
**却因谣言陷囹圄,何其悲哉!**
有的描绘谣言如何扰乱人心,如庆嫔的《谣言惑众词》:
**《谣言惑众词》**
**谣言如疾风,吹皱一池春水。**
**人心易惑,随波逐流,**
**真假难辨,是非不分。**
**一时谣言起,百般猜忌生,**
**骨肉相疑,亲友疏离,**
**家国社稷,亦受其累。**
还有的直接讽刺造谣者的险恶用心,如瑞贵人的《谣言丑行吟》:
**《谣言丑行吟》**
**小人之言,如蛇蝎之毒,**
**藏于唇齿,发于舌尖,**
**阴险狡猾,暗中伤人。**
**或以谣言构陷忠良,**
**或以谣言挑拨离间,**
**或以谣言败坏名声,**
**其心可诛,其行可鄙!**
诗会气氛热烈,大家在诗词交流中逐渐认识到谣言的危害,对晴岚的误解也逐渐消解。
与此同时,晴岚暗中安排信任的侍女调查谣言源头。经过一番周密排查,线索指向了永和宫的一位低品级嫔妃——珍嫔。原来,珍嫔嫉妒晴岚得宠,又忌惮其才智,便捏造谣言,企图以此动摇她在乾隆心中的地位。查明真相后,晴岚并未急于揭发珍嫔,而是选择了更为高明的策略。
她利用一次乾隆亲临长春宫的机会,不动声色地将珍嫔的所作所为透露给皇帝。那日,乾隆正在欣赏晴岚新作的一幅山水画,画中远山近水,意境深远,他赞叹不已。此时,晴岚轻声道:“皇上,您看这画中的山水,虽有云遮雾绕,但只要拨开迷雾,便能看到真实的风景。正如近日宫中流传的谣言,只要用心去辨,便能识其虚妄。”接着,她简要叙述了珍嫔的行为,言语间并无指责之意,只是客观陈述事实。
乾隆听后,眼中闪过一道锐利的光芒,他沉默片刻,淡淡道:“朕明白了。此事你处理得很好,朕自有定夺。”尽管他没有明确表态,但晴岚从他的话语和神情中看出,他已经对珍嫔产生了怀疑。
不久之后,珍嫔因一件小事被乾隆降为大应,失去了原有的宠爱与地位,谣言的源头就此被剪除。宫人们私下议论,皆认为这是珍嫔咎由自取,对晴岚的敬重与畏惧又增添了几分。
通过这次事件,晴岚不仅成功地遏制了谣言,更在后宫中树立了公正无私、智勇双全的形象。她的才情与胆识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也为她在复杂多变的宫廷环境中赢得了宝贵的生存空间。然而,她清楚这只是后宫生涯中的一个小插曲,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了未知与挑战。晴岚暗自下定决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守自我,用智慧与勇气面对一切困难,守护自己与乾隆之间的深情厚谊,同时也不忘寻找那条通向现代的归途。
(https://www.biquya.cc/id130696/5679313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