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两敏锐察觉到这丝异样,招手唤林婉儿近前,问道:“妹子认识?”
林婉儿先点了点头,却又摇了摇头,待纠结一番,才细若蚊蝇地回道:“阿哥,那日带人劫掠臧华山道馆的就是他,他还说……说……等奏请了教主同意,他……他……他就娶我过门当媳妇哩……”
陈三两冷哼一声,“就他,也配?”
林婉儿不由得抿嘴苦笑。
她是瞧出来了,似乎在阿哥的心中,普天之下能配得上他妹子的寥寥无几,也是,一个红莲邪教出身的少年,怎会能入得了他的法眼。
谁曾想,下一刻,陈三两竟然又喝止了衙差的暴行。
众衙差陆续罢手,再瞧那少年郎,已然被揍得鼻青脸肿,满身上下也尽是鞋印,却依然还是一脸的不服不忿。
唐小芊喝道:“跪下!”
少年眼神轻蔑,不言不语,像极了一个刺头。
这让唐小芊恼羞成怒,哐哐两脚踹在他的腘窝,少年一个踉跄跪地,却又努力地挣扎起身,眼眸之中依旧不屈不挠。
陈三两眉梢轻挑,眼中多了几分欣赏。
唐氏小队见那少年如此不识好歹,当即纷纷拿过水火棍,欲要用武力来强行将他摁跪在地。
陈三两轻喝一声:“住手。”
正当众人以为这是要放过那少年时,陈三两却忽的抽出腰间软剑,一步逼至那少年身前,剑身凌空一抖,剑尖笔直地抵在了那少年的咽喉,“跪下,吾可饶你不死!”
少年面不改色,纹丝不动。
倒是林婉儿多了几分焦急,失声喊道:“阿哥!”
陈三两不顾她,直接挥手一剑,风随剑起,只见一缕秀发自少年额头飘散而下,又一声剑鸣风响,根根长发在少年眼前断成两截。
少年惊诧,惶惶退步,却依旧没跪。
陈三两笑了,“倒是有几分骨气,你唤何名?”
少年铿锵回答:“莫问!”
林婉儿焦急地直跺小脚丫,怕他又惹得陈三两不快,赶忙出声劝道:“我阿哥问你啥你就回啥,莫要逞强,不然他可真会取你性命!”
少年只得又无奈解释道:“我姓莫,单名问,莫问。”
“呃……”
林婉儿表情一怔。
少年无言地耸了耸肩头,似是在说,这不怪他,都是爹娘起的名,他也没办法。
陈三两见林婉儿有意照拂,也便不再为难他,转头冲唐小芊命令道:“给他戴上手铐脚镣,拉上青云山务工,派人严密监守,但不得拷打体罚。”
“喏。”
唐小芊领命,当即押解少年离开。
少年一直回头翘望,殷勤目光只汇向一人,林婉儿不由得心弦微颤,羞涩地挥了挥手,少年这才心满意足地扭过头去。
待众人缓缓散去,大堂内仅剩下兄妹二人,陈三两忽的夸奖了一句:“那少年不错,待调教一番,可作良配。”
林婉儿好似被踩了尾巴,急慌慌地道:“阿哥,你瞎说什么呢,我只看他可怜,这才替他求情的,你莫要胡思乱想哦。”
陈三两呵呵一笑,不再点破她的小心思,接着转口问道:“铁柱学业怎样?”
林婉儿叹了口气,回了两字:“真笨。”
陈三两哈哈大笑。
……
十月初七,寒露。
闲庭独坐对闲花,偷得浮生半日闲。
时光宁静,岁月恬然,江流县一片祥和安定,陈三两也难得的多了几分清闲,手捧一壶清茶,静看林梢风吹落叶。
其实诸事很杂,皆需他来解决。
比如粮道的贯通,天青玉的售卖,江流县的重建,红莲教的隐患……等等,百废待兴,百业待举。
陈三两也只是适当放空心灵,以便更加沉下心来思考未来。
衙门外,阵阵诵读声清脆悦耳,那是林婉儿在教授孩童们习字读书,这几日,她也寻到了一桩为人称颂的好公事。
平整干净的衙前广场,盘坐着一地咿呀孩童。
林婉儿站在石阶上,竖着黑石板,捏着白粉笔,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一字一句写得板板正正。
普及新知,授业解惑,使其摆脱愚昧,谓之曰:启蒙。
而蒙学第一课,便是国学经典《三字经》,浅显易懂,朗朗上口,且包含天文地理及忠孝节义,正契合孩童启蒙之用。
开课第一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林婉儿轻声诵读,众孩童跟着大声复诵,朗朗读声娓娓动听,如同在演奏一曲温婉的乐章,抚慰着无数迷茫者的心灵。
一日一课,日日如此。
初时,还仅有孩童数几人,之后越来越多,直至坐满了整座广场。
没有纸张,就在地上撒上一把浮土,没有笔墨,就折断一根枝条握在指间,孩童孜孜向学,这让林婉儿倍感肩上之重任。
黄昏临近,课业方停。
林婉儿都会仔细检查每一个孩童的学业,问答俱佳者,还会奖赏几文铜钱,钱不在多,只在那一份勉励。
孩童守礼,皆会鞠躬拜谢。
每日课后,陈三两也会问她:“今日课业教授怎样?”
林婉儿便会滔滔不绝地讲述一番,比如刘家大丫最是聪慧,每日都能获得奖励,王家二小最为顽劣,经常上课吵闹,手心已被打了好几次竹板……
“铁柱呢?”
“唉……”
说来好笑,每当陈三两提及这个名字,林婉儿总会忍不住怅然一叹,似乎这个孩童,已然快成了她的魔咒。
陈三两便劝道:“不急不急,偶有学童开蒙稍晚很是正常,若是他学业实在不成,将来安稳当个小地主也是极好的归宿。”
林婉儿娇哼一声不理睬,似乎还没有泄气。
寒露之后,气温递降。
衙前广场一日凉过一日,不少孩童冻得瑟瑟发抖,若遇大风秋雨,第二日准有孩童感冒缺课,此为露天之弊端,林婉儿已愈发为此焦愁。
陈三两见时机成熟,道:“要不建个学塾,你来任教谕?”
林婉儿双眸一亮。
孩童乃江流之未来,兴建学塾培育英才,本就在陈三两的规划之中,只是因林婉儿的介入而提前施行而已。
若问学塾地点选在哪里,南荣老宅当属最佳。
自南荣世家覆灭后,宅内家丁奴婢四散奔逃,独留下了一座空落落的府宅大院,内部各类大小楼阁、耳房、厢房、跨院、偏院数十间,而且桌椅板凳也齐全,足可以承载举县孩童入学读书。
林婉儿听后兴致盎然,当即便要赶往南荣老宅去勘察。
(https://www.biquya.cc/id129854/808413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