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韦出了议事堂后向岛上百姓居住的区域走去,他边走边看,见周边的荒地上已经种上了他带来的各种农作物,有些已经可以收成了,其他也有些开始开花结果了,一串串青色小西红柿挂满枝头,番薯苗长成一大片,可摘采苗茎作蔬菜食用,土豆苗长得有半膝高了,再过两三个月估计就可以采挖。
辛韦一直担心粮食无法满足百姓们的日常食用,只好教他们以面粉和米粉熬粥拌上野菜、海产充饥,庆幸的是海产品丰富,人们不缺食物,不必挨饥抵饿。
还有玉米已经长有半人高,到时候玉米收成后加上番薯、土豆等就不用再担心粮食问题了。
辛韦看到农作物长势喜人,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到了前面的一大片民居,因是临时赶建,规划得不够完善,街道狭窄,显得很拥挤,他不禁眉头一皱有些不快。
辛韦顺着窄巷子一直向前走,忽然听到前面有女人的痛苦叫声,他快步走上前去,只见一户人家的大门开着,里屋有一妇女捂着肚子侧躺在长木板上痛苦地呻吟着,辛韦正考虑着要不要进入,这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他回身看去,是一个老汉带着一名年轻姑娘快步走进屋里,老汉扶起妇人,那姑娘经过望闻问切后,从药篓里翻出一些生草药让老汉去熬药汤。
老汉这时才抬头看向辛韦,他定了一下神后双膝跪下伏在地上行礼:“鄙人拜见将军。”
辛韦抬手示意老汉起来,口中说道:“老人家,你不必多礼,起来说话。”老汉起身后忙将屋里唯一的一张椅子搬过来请辛韦坐,辛韦摆摆手,让那妇人坐下,他问那姑娘:“小娘子是一名郎中?”
“回将军,小女自小随爹爹习医,懂得些医道皮毛。”
“小娘子,你爹爹姓甚名谁?住在何处?”
“小女爹爹早两年被拉去从军,已不在人世,母亲也在年前死于战乱,现只有小女和妹妹及幼弟一起,住在前面两个街口转弯处的屋中。”
“小娘子,那位大娘的病如何了?”
“回将军,大娘她有疮疾,因溃烂严重已经伤到脏腑故而疼痛。”
“你药篓中的草药能治吗?”
“小女的草药能缓解痛症,内服也能消炎,可是大娘的疮疾外边感染得厉害,恐难痊愈。”
辛韦想起自己的住处还有些消炎和抗生素成药,于是就说:“小娘子,辛某处有些药可能对这位大娘的病有效,你随我来取。”
姑娘跟在辛韦的后面一直来到屋外站住,辛韦则进屋内翻出几盒消炎和抗生素交给她,并吩咐道:“这些药每天吃六粒,分早午晚三次服用,第次两粒,用烧开的凉水和着直接吞服,另外把药的胶囊拆开,倒出药粉敷在患处,用纱布包好,每天换一次药。”
“小娘子可知大娘的病有些食材是忌口的?”
“回将军,小女知道,也会嘱大娘忌口的,但凡海产类食材都不能食用,只能吃清淡的东西。”
“小娘子忙好后,去一趟议事堂找耿副将,有事与你说。”
姑娘应了后就离开急忙往大娘家走去。料理好大娘的病后,她依辛韦的吩咐来到了议事堂外面等候。
辛韦来到时,耿副将已经将姑娘的户籍及专长登记好交给了他。辛韦看后知道这个姑娘名叫杨少娴,年二十二周岁,有一个十岁的妹妹和五岁的幼弟。她能看书认字,也能写药方和辨别草药,跟随父亲行医多年,是难得的一位女郎中。
辛韦招呼她坐下,将打算成立女子学堂和女医馆的想法向她说明,问她是否愿意当女夫子和挂牌做坐堂诊症的女郎中。
杨少娴回道:“回禀将军,小女还有妹妹及小弟要照顾,一人之力恐难胜任。”
“小娘子不必忧虑,耿副将会替你打点,女子学堂不会只有你一位女夫子,现阶段正在物色,另外女医馆开设的费用和地方均由耿副将安排,只是请你负责牵头总管事务,女子学堂成立后担当女夫子管事,女医馆设立后由你任女郎中管事。”
“至于小娘子妹妹可以上学堂读书识字,小弟也可去学堂上学,还会配多名女学徒协助小娘子做事和照顾弟妹的。”
杨少娴听后,心里有些忐忑,怕自己做事不稳妥,误了将军的大事,负了众人的厚望。
辛韦见她有些犹豫就安抚她说:“小娘子不用担心,你回去只管把你的想法写一份报告给我,有任何想法和建议都可写出来让我等参详,女医馆只收妇女和婴幼儿的病症,是打算成立专科医馆的。希望小娘子能专攻这一医学范畴,成这个范畴的专家女郞中。”
杨少娴听后放下心来,心情激动,从没想过辛将军会对自己委以重任,而且对岛上居住的女性如此关心和照顾,是女子们的福报事业,自己又怎能再推辞,她一咬牙暗下决心无论多难都要办好这两件大事。于是她应允后施礼告辞。
(https://www.biquya.cc/id129160/5679302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