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军阀:我在乾末当总督登基称帝 > 第174章 全面学习浪潮,读书人待遇

8月,整个帝国各省的省府在疯狂的抢人,要是识字的都可以直接聘任为工厂的主官,各地的省督们整宿整宿的睡不着。
  毕竟张启恩光派了他们来各地上任,省督府的框架需要他们自己搭建,其余什么省、县的村参议院和民议院好办。
  警司衙门、思使衙门、军屯衙门都是中央直属的,也不用省督操心。
  可县一级的发展,就是他们省督的责任了,张启恩在他们临上任前可是给足了钱,压实了粮食重担,工业发展重担,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重担。
  内阁规划了海城经济圈、神京城经济圈、陕甘金城经济圈、金陵经济圈、粤城经济圈、蜀川渝城经济圈6大重点发展区。
  可谓是在举全国之力在发展这六个地方。
  人才、资源、技术、贸易等都向这些地方靠拢。
  所在经济圈的省督们是第一责任人,经济第一位,其次是农业、教育、工业等,压力十分的大,就是倾斜资源,各省的省督们也是缺人的头皮发麻的厉害。
  海城大学刚毕业的617名大学生,直接被各省高薪抢走,没有抢到人的,直接将矛头瞄准了大学的教授老师。
  人才资源最多的南直隶,就成了各省抢人的重点,气的天天拍桌子的宋丹阳直骂娘。
  李九良、孙宝成、许大维几个军方出身的大佬,不仅是行政的一把手,更是地方驻军的一把手,因此忙的更是不可开交。
  再加上他们所在的地方不是战略要地,就是匪患丛生,没有一点军队的威慑,靠武装警司不是很靠谱。
  但几个军方的省督们,为了发展更是将目光盯上了军队里的白云山老兵,当初1万人的老兵,此时的军队里只有4000多人了。
  而且这些老兵不说各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最起码都是经历过大世面的人,而且忠诚度是最高的一部分,很多都是汉语、英语、德语三语都会点。
  许大维给开出了哈城大学教授、副院长的职务,孙宝成更是直接给开出了最高“副省督”的职务,来吸引护卫军老兵。
  李九良则是厚着脸皮去找老领导颜学儒。
  李九良将目光放在了警司里残疾退下去的白云老兵,他是想办法去颜学儒那里,搞到批条抢人。
  因此,就更不要说各地的知识分子了,在可惜在土改打击后,全国的秀才也才300人,举人400人,进士50多人更是直接被中央截留。
  童生倒是很多,但质量也都是参差不齐,必须拉进小学、中学里来回个炉。
  地主里面秀才是最多的,士绅官员里面举人是最多的,所以也被抄家,拉去劳改营的很多。
  军队正在扩编的关键时期,很多在重要岗位的老兵纷纷请辞,搞的安龙、安虎、冯虎、黄甫良、薛万彻几个给张启恩打小报告。
  紫禁城内。
  此时的张启恩也都要被各地缺人急疯了,甚至夏昌珉都建议,实在不行将劳改营里的那些有问题的官僚拉出来用。
  那可是30万大大小小的大乾帝国官员啊。
  张启恩果断拒绝了,这些人是对新帝国有敌意的,他们恨不得将新帝国挫骨扬灰了,怎么可能会帮着建设。
  各地的军队当初是做的太绝了,直接对着这些官员是抄家,许多都闹出了人命。
  “那我们适当的放开吏的招募?”夏昌珉建议道。
  张启恩也是摇摇头道:“刚开始咬不住牙坚持,一旦开了口子后面就没办法收场了!”
  夏昌珉也是认同,先例不好开。
  但此时海城、吉城、哈城的新官吏们被抽调的极限了,很多官员要是在抽调,东省就要瘫痪了。
  张启恩看着眼前几个战区司令,给自己上奏的“参奏李九良”、“参奏许大维”、“参奏孙宝成”的奏章,哭笑不得。
  此时,颜学儒在给薛万彻交接完一切工作后,北上来了京城,张启恩直接将他抓来了御书房里参政,给了个御书房行走的虚衔。
  夏昌珉捋着胡须笑道:“小赵、小颜,之东兄、坤一兄、你们不说说意见吗?”
  内阁里白耀祖带着任务南下巡视去了。
  赵毅升摇摇头道:“如今不光是缺人的问题,我们各地的省府缺钱的要紧,就是刘堪也几次上奏缺钱。”
  夏昌珉微微皱眉,道:“军屯不要再按照海城的高标准配置了,一个军屯团就要200辆拖拉机,朝廷哪里承担的起!”
  赵毅升闭口不言,看了眼上座的张启恩。
  “通知军屯衙门,叫刘堪因地制宜的发展建设兵团,发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不怕牺牲,艰苦创业的精神,没有拖拉机、牲畜就用人力开地!”
  夏昌珉拍了拍自己的肩膀道:“我们老祖宗几千年了都是靠着肩膀和双手延绵传承的,怎么条件稍稍差了就干不了了!”
  “下次,刘堪在上奏这种,直接让他给我打电话,我到要问问刘堪是离开了机械设备就不会发展了吗!”
  此时的夏昌珉也在指桑骂槐,说给屋内的内阁成员听,各省可以是临走前各自带走了1000万两的白银,2.3亿两张启恩可是已经掏空了家底。

  甚至为了保障经济不崩盘,愁的到处找钱的张启恩,将冉琪儿接来了紫禁城,让她入住了坤宁宫,这才让老丈人冉久林奉上了2亿两白银的无息借贷。
  “夏参谋长你消消气,我也刚从下面上来,各地军队里的人才不能动,这是底线。夏参谋长你前面说的艰苦创业,我觉得应该给全国推广!”颜学儒说道。
  “咬牙加持,大干三年!”
  一声夏参谋长,让夏昌珉满意的点点头,随即也坐回了座位。
  张启恩思虑了一下,看向颜学儒问道:“军队目前是没有问题的是吧!”
  “回陛下,军队都是以老带新,可能战斗力减弱了,但训练个半年后,明年肯定能形成战斗力,同时我下令各个战区保留了一个师的老兵战斗力!”
  张启恩满意的点点头,说道:“军队你们兵部拿主意,我们先集中力量保证军队,东省目前是我们的大后方,所以也优先保障!”
  听完刚刚夏昌珉的建议,张启恩也才放弃了让老兵从政的想法。
  几次斟酌后,张启恩还是想让各地咬牙坚持,不准备直接纳入军人和残疾军人。让各省大学开足马力培养自己的人才,并鼓励各地的学子,参与科考。
  “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不怕牺牲,艰苦创业”张启恩喃喃道,这是他当初给军屯衙门改制时,提出的誓词。
  张启恩来到一旁的书桌前。
  王德成心领神会的急忙去研磨。其余内阁成员都靠了过来。
  “奉献、进取、创新、开拓、节约、协助”张启恩一口气写完,对着王德成说道:“给各省省督,以及直属衙门拓印后送去。”
  张之东作揖道:“我想各省应该会理解陛下的良苦用心!”
  张启恩起身来到一旁的地图前。
  “金城、渝城所在的甘省、蜀川省,是我们的战略大后方,这里我已经让路翳明带领集团的高层去建设了。”
  屋内的众人都知道,护卫军尖端武器的研制,以及工业的复制2.0都在这两地。
  “就按刚刚夏阁老的意思,咬牙坚持,大干三年!”张启恩说道。
  “不过还有一个好消息是,石油集团在西北、西南等地勘探出了石油,甚至天然气也被发掘了出来,我们的能源危机可以缓解一下!”张启恩说着。
  “下令各地打破一切壁垒,我们华夏民族当团结一致建设自己的美丽家园!”张启恩放下毛笔,坚定的说道。
  “公路可以缓缓,但铁路务必全省联通,金陵钢铁厂、长安钢铁厂、京城炼铁厂、济城冶炼厂,以及东省各大工厂开足了马力修路!”
  “遵旨!”
  “夏昌珉、张之东你们二人负责各省童生、秀才、举人的选拔,宁缺毋滥!要严格,并开启每1年的“公务吏”的招录考试。”
  “遵旨!”两人异口同声道。
  “刘坤一,赵毅升劳烦两位爱卿带着内阁的意思,给各省传达到,并视察豫省建设和赈灾情况!负责督促各省汉字简化运动,并对各地私塾、学堂的建设进行督促!”
  “臣,遵旨!”
  “臣,遵旨!”
  “颜学儒,加快巡视各地的民兵、军屯、城防、海防、机场、军营的建设情况!”
  “末将领命!”
  “各省缺人,朝廷也缺,民间也缺,让大家伙铆足力气,大干3年!”
  “臣,领旨!”众人领了任务开始忙碌起来。
  第二天。
  张之东和夏昌珉联合诸多的大乾进士,研究着34科的科考试卷,并让各省依次在各县开展秀才院试,来大规模的填充各地县府的中学。
  同时,张之东也选派人手,去各省巡视加快各省大学的乡试举人的考试,定下了各省前800人的名额。
  张启恩可以在童生考试中放水,只要你识字就是童生,但后面的秀才和举人可是国家的中坚力量。
  没一点学识,那可抓瞎了,所以名额少的可怜,但张启恩会每两年开考一次。
  童生、秀才有功名的读书人,可以选择从商、从政、去工厂、做学问等等。
  但无论秀才还是童生,想要从政就要参加“帝国公务吏”的考试。
  除非是举人可以不用考试,各省的省府直接聘任;进士更是直接可以入翰林院,翰林院此时就是一个帝国的政务学院。
  最短三个月,最长一年,就被安排去中央或者去地方任职,地方上最低都是县督的职务。
  前三甲的状元、榜眼、探花郎更是直接赐予内阁、御书房行走的虚衔,各部的尚书和张启恩亲自指导培养。
  刘坤一、赵毅升最近巡视各省的简化汉字的扫盲情况,张启恩可是将汉语拼音都放了出来,为的就是尽快的扫盲。
  用的教材,张启恩直接复制的《赤脚医生手册》、《民兵军事训练手册》和《军地两用人才之友》三大神书。
  这些书籍因其内容的广泛性和实用性,被认为即便是在古代或未来遭遇极端情况时,也能提供极大的帮助和指导。

  所以张启恩就定为了新版的扫盲教材,里面都是简化字。
  内阁中的两位阁老,都被派往南北两地出去督导巡视了。
  各地的士绅们纷纷响应,因为大家看到了朝廷的决心,真的要放开文化限制了!
  私塾、家族学堂是纷纷拔地而起,老百姓也看出了未来是读书人的天下,不再抱着娃娃念书无用的旧观念。
  同时在这股学习识字扫盲的浪潮下,也让各地缺人到极致的省督们,推上了高潮。
  很多家庭都是依附在各自宗祠的力量,举全族力量培养读书人,或者整个村子来供养一个娃娃来考取秀才、举人。
  南方有的省,挑选成绩优秀的童生,直接点对点的培养秀才、举人,全程省府掏费用。
  读书人的待遇,这次被抬上了历史最高潮,虽然读书人取消了官府终身供养制度,但朝廷和社会给予读书人,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最高的荣耀。
  让民间的私塾和宗族学堂来供养,也是目前的无奈之举,但唯一的好处就是以宗族为核心的凝聚力将整个民族牢牢的凝聚在一起。
  老百姓家里,只要有孩子愿意学,都不用家里操心,家族和村子都会大力支持和供养。
  最近宋丹阳就上报了南直隶的做法,恢复被废除了三百年的学田制度!
  很多宗族要求自己的族人上缴1亩土地的收入,当做供养后生们学习的“学田”,这田为整个宗族所有人监督,只能用来供养学子读书。
  将来要是有发达了的族人,必须向“学田”里捐地,捐钱,捐物!这些都是公有的。
  各地县衙开始组织编修《县志》,宗族开始修撰《族谱》。
  帝国礼部,最近加班加点的刊发了,帝国提出的仁孝为治国之本和社会行为准则的书刊,引导各地宗族修改祖法。
  原本要暴力废除的宗祠制度,被张之东用更加和顺的办法过渡,逐步的去修改帝国陈旧的法律和地方宗族内陈旧的家法家规!
  “老百姓们笑了!”只是杨增新这些天在直隶看到的感叹。
  因为他收到了张启恩的命令,前往京城面见张启恩后,就要去西疆做省督。
  目前的西疆、蒙古、乌斯藏不具备选举省督的条件,所以张启恩准备找到合适的人直接任命。

(https://www.biquya.cc/id128438/5679297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