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来参加庆典的倭国和安南两个国家之外,其他周边国家也都收到了兴汉发生大变故的事情。
短短时间内兴汉就被大明取代了。这还不算什么,原本和兴汉交战了8年的北原也被大明吞并了。
如果是长达几年时间的血战就算了,可是这个大明可怕就可怕在有本事攻入两个帝国的首都,活捉两个帝国的皇帝,然后其他地区纷纷投降,几乎没有抵抗就传檄而定。
北原十三胡里就有家族投了大明,周宇刚登基的时候也一下子有5省追随,后面攻下了京城之后原本拼死抵抗有机会划江而治的南方五省也迅速纷纷降了明,这才让大明举旗三个月内就拿下了整个天下。
这等天选之人当了皇帝,谁敢说是凭运气?所有人都会觉得那是大明皇帝高明的谋划下才能做得到这旷古烁今的奇迹。
登基三个月建立一个疆域亘古未有的大帝国,不是奇迹是什么。
因此他们赶紧纷纷派出使节前往大明京城觐见新皇帝,献上忠诚。
对于倭国和安南的使者,他们提前见到了大明的军队威势之后,更是只想把和平挂在嘴边,不希望惹恼了周宇,他一生气派兵把他们两国也吞并了。
周宇正好拿捏住了他们的心理,开始对两国提出要求。
周宇要求倭国和安南都必须派遣男童过来大明学习知识和文化,另外派遣年轻女子过来当仆人,算是在大明务工赚钱了。
男童必须聪明与努力兼备,每年送来的数量为送来务工年轻女子的五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想送一个男童来大明“留学”,就得搭50个女工。
大明负责他们的衣食住行,但没有零花钱。如果聪明伶俐学习好,才会发少量奖学金。
而女工其实就是仆役,其实说是来务工赚钱,其实就是给延寿教内部单身汉们相亲的对象。
延寿教内部还是有很多条件比较差娶不上老婆的,他们在本地婚姻市场没有竞争力,年纪一岁一岁变大还是很急的,如果有一个外族女子可以娶,只要能生养,他们其实并不介意娶。
大明的生活水平会不断提高,只要对比一下生活水平的差距,她们也会愿意嫁到大明来。大明几天挣的说不定都比她们在家乡一年赚得多。
年轻女子流失对一个国家来说肯定是不好的,但周宇给出了诱饵,愿意帮你们培养“留学生”,这对安南和倭国却又具有十分强大的吸引力。
中央帝国的文化、知识对周边小国来说真的是令他们垂涎欲滴。如果是私派的学生,他们当然可以自己派人来学,可是大概率找不到门路。没什么老师会去教一个外族学生,教完回去了一辈子说不定都再也见不到面。
在这个老师和学生具有父子关系一般的年代,外族学生只能花大价钱才能找到一个老师,还可能学不到太多东西。
而公派留学生绝对是大大的不同,有朝廷兜底大家一起上课,肯定是有好老师的。那至少有了比较公平的机会,学到的东西比较多花费的成本也小。
那些安南、倭国的权贵,肯定是会喜欢把自己的后代之一派到大明来留学的。学不学得到多少另说,万一结识到足够有力的人脉的话,今后在权势的争夺中,说不定还会成为关键助力。
有一个官位两个人条件差不多,分不清好歹的时候。此时其中一个是大明留学回来的,国王心一偏就选了留学生,仅仅因为这名头听起来更像个“人才”。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留学生需要搭配50个年轻女工又不算什么了。对这些愿意把家里子侄派过来留学的权贵来说,都是小问题。
好歹这两个国家都是百万到千万人口之间的中等国家,区区几十名年轻女子,送得起。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周宇要培养这些留学生,其实更深层的用意是在他们的思想中种下亲大明的思想钢印,觉得大明就是文明、先进、发达,永远用仰视的态度来看待大明。
如果大明真的开始对外扩张,这些未来极有可能占据他们国内高层政治一席的人,也会在心里想要与大明合并。就算不愿意合并,他们也会觉得抵抗只会粉身碎骨,而在大明面前变成软脚虾,充满了投降的想法。
周宇为了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下闲子铺路,倒不是真的充满了恶意。
对内压迫掠夺,对外殖民掠夺,都不是周宇会干出来的事。
种田、生产来创造财富比直接抢要可持续得多。
不管是游牧还是海盗,地球就这么大,当抢无可抢,或者抢够了抢饱了之后,后续就没有力气发展了,兴起和覆灭的速度一样快。
周宇让大明去抢周边邻国制造仇恨,制造出一批家园破灭穷的只有一条命的对大明充满仇恨的人出来干嘛?
那样做是纯纯有病。
扩张就要好好地把对方纳入版图,和正常的国民一样平等对待。当然,要享受正常国民待遇,语言、扫盲这两关都得过。
周边国家的百姓只要辛勤劳作,将更多大明需要的经济作物、矿石等原材料输送到大明,大明制作出新的产品返销当地,他们也能凭借辛勤劳动买得起“进口商品”生活过的也不错。
而如果被大明纳入版图成为大明的一员,他们等于也有机会获得投资和技术,能够利用本地的原材料优势来精加工原材料成为终端商品,直接出口换取更多的利润。等于是从原材料供应端一跃成为生产端了,生产效率上升,成本下降利润飙升,上下游通吃,发生质变。
这才是周宇会做的事情,而不是用吞并的手段抢下地盘和人口,然后像压榨国内的民众那样压榨新地盘的人口。
相比安南和倭国需要更长期的计划,高丽这边就真的成了杀给猴看的鸡,根本没有什么慢慢来。新的明军乘船抵达后狂暴轰入,登陆后直接进攻武州、康州、良州,全被明军拿下。
之前第一支登陆部队,两个师的明军还用云梯攻城。因为他们追求的是速度,需要把高丽打一个措手不及。
后面他们把高丽军队在战场上正面击溃之后,后续在武州和康州的登陆部队的准备就更充分了,也不用搞突然袭击,因为高丽军队在这个方向上已经被大量调动走,他们没有实力四处防御。
所以后续进攻武州和康州的四个师兵分几路,不用云梯攻城,而是用上了带过来的易拆卸简易箭塔。
简易箭塔经过实战发展,此时已经加强了足部支撑力,降低了支撑脚断裂的风险。同时将标准版做了出来,统一将高度设定在6米,如果遇到更高的城墙,可以再加高3米。
同时对于坠落防护更好了,还加上了简易的弹药供给滑轮,让弹药的供给不再需要人送上去,而是直接从地面吊上去,省时省力。
高丽城墙本来就矮,5米都算高,小城大多是4米多的城墙。最矮的只有3米多,简直弄几个台阶垫一垫就能上去。
因此明军直接大胆抵近到20米距离把简易箭塔立起来,最矮的箭塔就是6米高,盾弩手上去之后把盾一架,全是高打低,城墙上根本没办法站人,一射一个不吱声。
明军没有用多少简易箭塔,因为没必要四面围攻。只要用简易箭塔控制住一面城墙,把守军压制住,然后云梯攻城,将明军士兵投送到城墙上,守住“登陆点”,让明军士兵越来越多。
高丽的无甲兵是根本扛不住明军精锐的先登重甲近战兵的,只要上去上百人,一面城墙就算拿下来了,然后高丽士兵就只有溃退一条路。
这种攻城方法可以将云梯登城过程中的损失降到最低。除非城墙上的守军有针对箭塔的重型武器,否则就得用人命填,无限制地用人命来换箭塔上的弹药。
显然高丽人既没有重型武器,也没有那个敢于顶住被单方面射杀还能坚持的士气。
一座座小城都被明军用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内拿下来,拿下一面城墙的时间甚至不到一个时辰。大多数时间是围城和搭建箭塔的时间。
遭遇这种新颖的战术,兴汉的京城尚且没有多少有效办法,高丽的守军更是束手无策,一个个都被围在城市里瓮中捉鳖。
失去三个州之后高丽一方已经知道厉害了。
他们倒不是对明军的战斗力有什么误解,而是他们对明军的数量感到害怕。
如果明军只能抽调之前那3万明军来打高丽,只要占的地盘太大,这3万明军是根本不够分兵把守的。
最多集中在城市里,但是城市外的乡村明军根本没有控制住,物资、人力都没有失去,他们不会太担忧。
但现在情报显示明军的军队数量飙升到了9万甚至10万,说明大明可以从大陆抽调足够多的军队来对付他们。而且不知道后续还有多少部队会过来。
这种军队数量已经显示兴汉根本没有对大明造成实际的威胁,甚至真的像李文赋所说的那样,兴汉已经灭亡了,大明已经入主中原,成为了一个新的中央帝国。
这种前景就太可怕了,他们选了错的路,而且错的离谱……
如果是被大明三万人打得失去三个州,高丽人还敢打游击抵抗,因为你的人数就这些,总有顾此失彼的时候。
可现在是被九万十万人打得失去了三个州,那高丽还有几个州可以丢?
全高丽一共就九个州,丢掉六个州那和灭亡没区别。只要大明随便扶持个傀儡出来,军力将瞬间逆转,就是大明加高丽六个州打三个州。
不用再坚持抵抗,灰暗的前景会让底下的人纷纷投降,高丽王朝会瞬间如风中残烛一样随时灭亡。
因此在明军开始下一波进军全州、尚州、溟州的时候,他们立刻作出决定,释放李文赋,带上丰厚的财物和人质,让高丽王室的重要人员陪同过去向明军乞降。
只求可以当大明的狗。
兴汉?不熟,不认识了。
(https://www.biquya.cc/id128184/5679244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