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去大明扶贫 > 第111章 太子也是谋略高手

退朝后,他又把太子和这次到辽东实地考察的三名钦差叫到西宫,专门详细询问此次考察情形,讨论辽王的方略。
  他也相信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他首先问道:“魏国公,你对辽王的方略到底是怎么想的?”
  魏国公徐允恭答道:
  “陛下,臣去辽东实地考察了屯垦情况。辽东水稻长势不亚于内地,确实可以屯田。”
  “但臣建议量力而行,先设立十三屯卫,辽西由辽王自行选址设立五屯卫,辽南还是以辽阳为中心,设立五个屯卫,沈阳以北也可以尝试设立三个屯卫。”
  他此次到辽东,体会还是比较深刻的。
  他的观点是屯田大有可为,规模适可而止。
  至于辽王所提在西辽河设三个屯卫,在长春设立五个屯卫,搞什么蛙跳战术,完全超出了他的想像。他也不可能赞成。
  他的意见其实是在辽王提出的十八屯卫和老朱最初提出的十屯卫两种意见之间耍了个滑头,作了个折中处理,同时兼顾了辽王的面子。
  老朱不置可否,把目光瞅向驸马。
  梅殷连忙报告道:“陛下,臣以为,可以按辽王意见,在盖州、金州、辽阳等地先行设置州县,民政上暂归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管辖,待辽东人口过百万时,再建行省不迟。”
  他这次负责考察的是设置州县、管理民政事宜。经过广宁之行,他还是被那里大量涌入的民户和欣欣向荣的景象所震憾。
  他的意见是支持归支持,但要徐进缓图,表面上看倒不失稳重。
  而且辽东移民大部分是从山东去的,说白了,如果支持辽东的力度大了,他所在的山东就要被辽东吸空了。作为山东要员,他的脸面也不大好看。
  至于广宁城周边,那是辽王的直接辖区,虽然最适合设置州县,但他也耍了个滑头,根本没有提及。
  尽管他是驸马,算是皇室,那也是站到五环以外去了,边缘得不能再边缘了。
  在官场上混了几年,他也知道其中的政治风险,知道自保,亲王的利益尽量少触碰。
  何况,按照资历,如果不出大错,皇帝最近就会把他从正三品的学政提拔到从二品的布政使上去的,全面主政一省,俗称藩台,那可是正二八经的封疆大吏。
  老朱同样不置可否,把目光瞅向兵部职方司郎中齐泰。
  郎中只是正五品,相当于千户,在此次考察钦差中,品级最低。但是由于经常要帮朝廷参谋军事,一旦意见被皇帝采纳,往往会被高看一眼,青云直上,一夜之间连升三级变成侍郎或外放为布政使等封疆大吏,都有可能。
  齐泰尽管心情很激动,还是好好整理了一下语言,争取好好把握这次机会,说道:
  “臣以为,辽王所提在北平和广宁之间以及在沈阳以北增设都司确为必要,可另派亲王镇守。”
  “但是,沈阳处于女真环伺之下,一日三惊,不适合作辽东防务中心。而且,辽阳作为辽东腹地,守备兵力不过千人,力量过于薄弱,必须要加强,最好让辽东都司半年驻广宁,半年驻辽阳,形成惯例。”
  他负责考察的是辽东城防事宜,他的意见是增设都司,厚实辽东。
  他之所以这样提,是因为他昨天回京后,已经连夜把考察情形及辽王方略都向太子详细汇报了。
  太子觉得辽王方略虽过大胆,却有可行之处。但问题关键不在辽王的方略本身是否可行,而在于辽王的态度值得支持。
  谁也没想到,这个才十来岁的小辽王在外面历练两年,好像什么好人好事都让他碰上似的,仅仅到辽东大半年,就混得风生水起,或者说是风头太盛。
  齐泰等人着急上火,太子也有隐忧。
  好在通过这次考察,太子知道辽王还是比较识趣的,不主动修建城墙,反而主动请求设置州县以分民政之权,另设都司,以分军权,而且还把武功最盛的燕王给设计进去了,同时也符合皇帝的亲王御边方略。
  所以,太子让齐泰既要原则上赞同辽王的构想,又在细节上不留痕迹地提些小问题。
  “太子,你的意见呢?”
  “父皇,儿臣建议,犁庭扫穴,继续北伐。”
  当老朱问到太子的时候,太子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这是一个类似于“今天天气不错,我要去干饭”之类的神回答,好像与皇帝的问话风牛马不相及,这和讨论辽王经营方略是哪是哪啊?
  这也是一个让所有人都感觉到突兀得有些疯狂的应对。大明不是刚刚结束一场国战么?
  在众人的疑惑眼光中,太子好像很有胸有成竹似的,进一步解释道:“父皇,这次冯胜北伐,徒耗国力,仅俘获北元十万老弱病残,纳哈出虽然被俘,但其主力并未受到重创。如果不继续北伐,辽东永远处在蒙古与女真人的夹击之中,无法放心大胆地北进和屯田。”
  显然,太子也看出来,上次北伐战果徒有其表,而且把北伐与辽王经营辽东的方略终于关联上了。

  老朱只好问道:“那北伐兵力如何解决,再进行全国动员吗?那粮饷如何筹集?太仓可是已经空了。”
  太子慢慢答道:
  “这次十五弟参加金山战役,深入松花江,能够直捣黄龙府,说明兵在精不在多。现在蓝玉率八万大军垦集在大宁府一线,士气正旺,足以胜任犁庭扫穴重任。”
  “如果辽王愿意从长春一带出兵协助,那就更万无一失了。”
  “至于军粮,蓝玉已经来信说,不仅后面追加的五十万石军粮根本没有来得及动用,就是前面冯胜请拨的二百万万石军粮,现在还有近二十万石仍然屯积在大宁府。如果能让常茂虚报冒领的二十万石也退还给大宁府,就再好不过了。”
  “如果不彻底扫除残元对辽东的威胁,十五弟的方略虽好,也只是镜中月,水中花。”
  看似忠厚的太子不留痕迹地又把辽王给设计进去了,看来他和那些饱学之士没少学权谋。
  老朱却是眼睛一亮,蓝玉八万大军挟金山战役之余威,以现在之军粮,确实可以对北元乘胜追击,也不怕朝堂那帮文臣瞎逼逼了。
  关键这主意是太子想到的,不仅盘活了在大宁府闲置的蓝玉大军,也让臭屁儿子的经营辽东的方略变得更为可行。
  这个储君还是有战略眼光的,真是国之大幸!
  老朱连夜下旨,以六百里加急召蓝玉进京,商议再次北伐大计。
  没两天,老朱经过一番思考,又决定将此次金山战役中俘获的蒙古部落一分为三,设为三个羁縻卫,暂由辽东都司代管。
  其中,将辽王收服的原辽王阿扎失里所属翁牛特四万部众安置在西辽河原北元泰宁府旧地放牧,设为泰宁卫;将纳哈出在金山投降的近五万蒙古兀良哈部众安置在朵颜山至金山一带放牧,设为朵颜卫;将蓝玉追击俘获的四万余蒙古别部安置在长春州故地放牧,设为福余卫。
  三卫之中泰宁卫尚有五千多精壮,实力最为强悍。老朱暗地纵容大宁府驻军刻意打压,后又经蓝玉一番屠杀,反而成为三卫之中实力最弱的一卫。
  福余卫实际为蒙古化的林中百姓和女真部落组成,也叫蒙古别部,一直在长春以北的松嫩平原和大兴安岭东南一带过得不温不火。
  朵颜卫虽是老弱病残,毕竟是纳哈出的嫡系兀良哈部落,有着很强的凝聚力。后来,兀良哈部乘明朝打压泰宁卫之机,悄悄猥琐发展,拉拢福余、泰宁二卫辖下部落人口,很快发展到壮丁六千,马匹近万,时不时地裹胁其他二卫,竟然成为影响东北安宁的一大祸害。这是后话。
  紧接着,老朱又同意辽王先设立十三个屯卫;盖州、金州试改民治,县卫同城,民政由山东代管;辽东都司至少半年驻在辽阳,以辽阳为中心,加强城防,重建海州、复州二卫,威慑女真……
  看来皇帝对辽王的大部分建议还是比较支持的。
  最重要的是,老朱不仅同意了辽王增派两万新兵的请求,还多给了一万人。
  山东从元朝建省以来,本以盐利富甲天下。可惜经过元末黄河泛滥和战乱,人口十去其六。
  大明收复山东后,陆续从辽东、山西迁来不少移民,经过二十年休养生息,生产好不容易有所恢复,今年又遇到大旱,夏粮绝收。
  虽然后面来了雨水,也只是惠及接近河流水网能种水稻的地方。像鲁南丘陵山区的百姓,还是活不下去,到处乞讨,形成一股随时可能揭竿而起的流民。
  山东学政梅殷自从辽东回来后,对那里纵横交错的辽东水网和沉甸甸的稻穗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恰好辽东请求朝廷支援两万新兵,梅殷就建议从山东流民中招募新兵到辽东。
  这样,朝廷去了隐患,辽东有了人手,百姓有了饭吃,一举三得。

(https://www.biquya.cc/id126739/5679304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