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毫米,就是子弹和炮弹的分界线。
不论它射程多远、能否爆炸,口径达到20毫米都是实打实的炮弹。
穿甲弹打人,属实大材小用。
不过这时候的龙国坦克兵们没有感到丝毫可惜,反而杀的正起劲。
足足400发炮弹打出去,至少能灭掉鬼子一个营。当然,东瀛没有营级别的单位,只有大队和中队。
这一路上,猎豹坦克所到之处皆会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在车灯的照耀下,一名名东瀛士兵看到刚刚还活蹦乱跳的伙伴现在死不瞑目的躺在地上,四肢和内脏都散落一地,顿时绷不住了,更加崩溃的撒腿狂奔。
也有一些人吓傻了迈不动步子,结果被后续的暴雨轻击枪给收割掉。
这些人还算死的痛快,最惨的是那些被打中了胳膊腿没有当场死亡的,他们躺在路两边拼命哀嚎,央求着同伴们带自己离开。
可惜得到的结果全都是被无视。
至于为什么伤员们不躺到路中间,那是因为躺在路中间的都被坦克们给活活碾死了。
那些被坦克履带碾过的东瀛士兵身躯,如同爆浆的番茄汁一般染红大地,持续散发着刺鼻的血腥味儿。
东瀛士兵们从来没见过如此恐怖的战争兵器,它不光移动速度快、火力凶猛、能打夜战,而且还防御力极强!
别说普通的步枪手枪了,哪怕是手榴弹和掷弹筒都无法有效针对它。
虽然偶尔也有运气好的东瀛士兵用手榴弹炸断坦克履带,或者破坏装甲较为薄弱的底盘,让坦克无法继续前进。
但整体战场上的局势依然是一边倒的状态。
200多辆坦克大部分都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一边追击一边屠戮着东瀛鬼子。
而且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坦克里的龙国士兵们也后悔万分。
后悔刚刚补充弹药的时候太保守了,居然额定载弹4000发,就真的只补充了4000发!
早知道是现在这种情况,不装他个八千一万的,怎么有脸把坦克开出来?
他们对自己的错误表示深刻检讨,并且期待有下次能够有改正错误的机会。
只是对于他们面前这些东瀛鬼子来说,没有下次了。
一茬接一茬的金属弹头被喷射出来,泼洒在人群中,以极快的速度收割生命。
而冲在最前面的猎豹坦克一旦弹药耗尽,就会退至路两旁,让后边的友军坦克压上来补充射击位置。
这样循环往复,200多辆坦克都能吃到肉。
当然,也有一些等不及的龙国坦克兵们已经驾驶着坦克从野地里绕行,主动抢肉吃了。
每辆坦克都可以在夜里打开明晃晃的车灯,所以不用担心在平原上跟友军走散。
现在他们唯一担心的是,敌军数量不够多,肉不够分!
此时的东瀛部队最前方,川崎一郎听着麾下将领不断汇报上来的“失联报告”,心中滋味尽是一片苦涩。
在这个全军大撤退的时候失联,即便没有死亡也和死亡差不多了。
这些溃散失联的士兵就算把腿跑断,等到天亮之后也会被龙国的装甲部队和飞机追上,逐一灭杀。
由于之前顾北帮助幽州撤离百姓,导致现在整个幽州虽然土地广袤,但却没什么华夏子民,基本上全是移居过来的东瀛人和高丽人,所以中国陆军在作战中基本不用担心误伤本国平民的问题。
现在不光第八师团大量部队失联,就连他最为倚重的第一师团也开始出现大面积减员,现在已经有两个联队整编制的失联了。
川崎一郎在副官的极力劝说之下,才终于坐上一辆摩托车率先撤出战场。
他临走之前下达的最后一个命令,是抛弃所有辎重和火炮,再留下来两个联队断后,其余部队全速撤退。
抛弃了辎重之后,步兵的撤离速度能够大大提升,但是依然赶不上龙国的坦克。
只不过士兵伤亡速度会比之前慢一些,让更多人可以活着跑到盘山城。
现在川崎一郎把自己能想到的所有手段都用上了,可以说是黔驴技穷,依然没有任何办法能够克制龙国的新式重型装甲车,所以他现在对获胜不抱任何期望。
只有利用战略纵深把阵线后移,用空间换时间,才有可能支撑到获得应对之法的那一天。
他一直坚信任何车辆都是有弱点的,只是暂时还没有合适的武器来对付它们。
一夜的屠戮很快结束。
凌晨3:00。
装甲师的坦克旅旅长接到了田苍的后撤命令。
他当即带着几乎将弹药挥霍一空的坦克旅掉头返回,在天亮之前抵达宁远城,进行休整。
事后经过粗略统计。
此战龙国仅出动了第一集团军的装甲师18000人和部分空军,就在正面战场上击败了东瀛陆军两个师团5万人,击落近百架飞机。
他们不光大获全胜光复了宁远城,还击毙了超过31000名东瀛士兵。
如果除去受伤和走散的鬼子,真正能够跟随川崎一郎撤退到盘山城的士兵数量最多只有1万。
现在不光东瀛陆军主力师团当中的第八师团全军覆没,而且第一师团也伤亡过半,可以说是处于半残状态。
这一仗打完,东瀛陆军立刻跟惊弓之鸟一样将阵线后撤20公里。
就连陆军总司令川崎一郎也没有在盘山城久待,而是在巡查了一遍城防布置之后就匆匆返回幽州首府奉天城。
虽然对于总兵力70万的东瀛陆军来说,伤亡三四万人还远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地步,但通过这场战争暴露出来的双方战力差距,却让川崎一郎感到绝望。
一场战争,打碎了他多年积攒起来的傲骨。
让他对于接下来整个幽州的防御都有些失去信心,甚至产生了悲观的预期。
(https://www.biquya.cc/id125266/5679270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