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思量一番,如今帝王每隔数日便会送达一道谕旨问候于他,此情此景倒也可解。
眼看冬季将至,其余事务暂且平稳。
他记忆无误,今年北地正是入冬前后遭遇了天灾人祸。
大量流民涌现,然而朝中却不顾民生疾苦,致使北地爆发了一场修行界的动荡,生灵涂炭。
“如今虽非不顾,但每逢灾祸降临,难民骤增确是棘手之极。”
对于天灾,人力无法阻止,唯有事先预防。
李培恩片刻未曾耽误,径直走向藏书阁。
提笔欲书,却又放下。
“此举万万不可,倘若告知帝王,北方即将遭受天灾,岂非被视为妖言惑众之举?”
他该如何预知未来尚未发生之事并以此说服帝王呢?
故此理由显然无法采用。若以谏言献策?
“假使我提议帝王预先做好应对准备,又会有何后果?”
然而思索过后,此举似乎亦难以奏效。
“目前尚无异象显现,百姓生活安定,军队需要对付那虎视眈眈的皇太极势力。”
正如他先前所言,壮大修为高深的军队乃当务之急。
帝王必然将以军队的丹药与修炼资源置于首要地位。
“我涉足此事之时已然太迟,若能更早些,或许局面会有所不同。”
尽管他已经竭尽全力,赚取的灵石仍旧不足以填补各地军需的亏空,只为百姓的生活稍许改善。
但这仅是微乎其微的进步。
“国库空虚至极,送去的灵石根本无法维系。”
尤其是供养修炼中的士卒,他不久前刚向帝王进言要善待将士。
此刻又提及挪用修炼资源去抚恤北方百姓,即便帝王还未开口,他自己都觉得此举颇为无理取闹。
“直言不讳不成,谏言献策亦难行,那究竟该如何是好?”
“我记得没错的话,今年延安府整整一年滴雨未落。”
为何此刻才想起这件事来?李培恩连连拍打脑门。
“真是荒唐,为些许小事沾沾自喜,竟将这般重大之事忘得一干二净!”
此事发生在崇祯帝王登基之后,北方经历修行界动荡后的次年,延安府整整一年未曾降雨,导致草木枯萎凋零。
百姓无物可食,只得掘草根充饥。然而草根也被挖光后,他们只能靠食用泥土聊以度日……
"不可,无论如何,那北方之地即将面临的仙劫天灾,加之明年注定降临的旱魃之患,皆需妥善化解!"
否则的话,届时人间惨剧,生灵涂炭之事,只怕已成定局。
"陕西爆发的农夫修道起义,其根源也正是因这祸事而起。"
即便他在陕西一带广设商业据点,修炼资源流通,但他足迹所至,终究未能遍历天下每一处角落。
"既然田亩之中已有一载未曾降下甘霖,此刻凡夫俗子们的口粮必然是早已耗尽无疑。"
然而如此重大之事,竟无人上报于高层修真势力知晓,更不用说寻求化解之法。
李培恩心下一震,顾不得披挂外袍,便毅然推开房门,疾声呼人。
"张三、李四!速召姜旭前来,还有方泽!传令下去,将所有可调动之人悉数召集而来!"
张三李四见李培恩于深夜如此匆忙,心中暗忖莫非又是触发了何种修真洞见。以往此类情形并不鲜见,李培恩时常于夜深人静之际领悟玄机,起身记录修炼心得。但此番情形却又显得异常严重,二人不敢怠慢,连忙奔往院中唤醒所有人。
众人在深夜里纷纷穿戴不整地汇聚到书斋。
"大人,深夜唤我等前来,究竟有何紧急要务?"
李培恩向他们透露实情:"关于陕西延安之地,我记得不久前我们已派遣一支修士商队前往,不知有何进展回报?"
前往延安之事是由王长峰与方泽两位修为高深的修士负责接洽。
二人面面相觑,均感困惑:"并未发生任何异状啊。"
李培恩答道:"吾并非询问当地是否安宁无事,而是问你们那支商队是否传来确切的消息。"
二人再度互望一眼,随之对李培恩摇首:"至今未收到任何消息回报。"
李培恩自然不便提及自己是在夜探史籍时忽然忆及此事,只称是白日外出时从路人之口中得悉。
"微臣今日外出,偶闻延安地区一年无雨,民间生计必然遭受重创,灾民频现,然外界却毫无动静传出。"
朝廷尚且无声息,更何况他们派出的修士商队亦未有任何回应。
"大人,您莫非担忧延安出了岔子?"
李培恩颌首:"非担忧,乃是确信那里已然出现了变故。"
如此重大之事,地方官员定会竭力封锁消息,遣兵防守城池,禁止居民出逃。商队一旦进入,恐怕难以脱身。
"方泽,立刻调集弟子,点兵前行;长荣,你速速联系延安方面,告知将所能筹备的所有救济物资悉数带上。"
此事刻不容缓,必须立即派人前去妥善处置。
李培恩于是匆匆执笔撰写一份求援飞剑文书,立即命人以最快的速度送往京城天庭,此事须禀告天帝,不得有误。
(https://www.biquya.cc/id122894/5679293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