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师祖佛图澄大智大慧,佛道皆精,抽丝剥茧,冒万难之险,终得盂盆。先师祖传法道安,道安传法法和,法和传志公,志公传傅大士。
传至傅大士时,大士为更好地悟透盂盆的精妙,遂于白多山结草为庵苦悟大道,大士较前几位祖师修为更进一层,大悟儒释道,遂于白多山创立光明白国维摩禅道场。
傅大士传妻妙光女尼,神尼妙光内收一徒罗玄,抚养一带发修行弟子杨坚,又渡一女名为伽罗。
和尚说完这一切,又继续道:“王爷可知,这罗玄,杨坚、伽罗分别是……谁?”
不等王爷回话,和尚又继续道:杨坚何人也?乃大隋开国高祖文皇帝也,伽罗又是何人也?乃独孤伽罗,文皇帝妻文献皇后也。文皇帝又乳名普六茹那罗廷,那罗廷金刚力士也,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伽罗佛炉沉香也。罗玄何人也,唐越国公汪华之师也。
唐越国公汪华,唐史有传。隋末,天下大乱,江山崩摇,诸侯割据,民不聊生,汪华为保境安民,起兵统领了江南六州,建立吴国,自称吴王。唐武德四年,汪华审时度势,说服文武群臣,率土归唐。高祖李渊授予上柱国、越国公,主管江南六州军政。
贞观二年,唐太宗李世明授予忠武大将军、参掌禁军大权,委以九宫留守,辅助朝政,位极人臣。去世后,太宗赐谥忠烈,予东园秘器。
汪华未有神通之力,但却身携排兵布阵之超能,与人打仗常常布置一种叫做六甲阵的阵法,轻而易举就能将对方打得晕头转向。到了大唐中心后,汪华参与朝政,参划兵机,排兵布阵之能更是声震朝野。
时值大唐帝王为李姓,皇帝以周末圣人老子李耳为祖先,奉道教为国教。也正因为如此,帝都与宫中多有道士出现,有道士闻听越国公汪华能排兵法奇阵,人所不能解,甚是仰慕与好奇,于是等汪华练兵时便秘而观之,一观之下,大吃一惊,六甲阵正是失传已久的三国诸葛武侯八卦阵。
关于武侯八卦阵,三国之时,天下三分,三足鼎立,蜀主刘玄德皇帝义弟五虎上将之首关羽,因被吴人所害而身死,玄德念桃园高义,愤而起兵伐吴。
蜀伐吴,刘玄德错扎兵营,最终惨败,蜀主刘备侥幸活命,仓皇而逃。蜀丞相诸葛武侯为拦东吴大将追杀,救蜀主刘备,便于渔腹之地设六甲大阵阻止,后人不知这六甲大阵由来,便称之为诸葛武侯八卦阵。
且说东吴大将陆逊进了六甲大阵,外面天高气清,阵中大雾漫天,不见天日,大风肆虐,黄沙滚滚,四面八方不知是从何处传来令人心慌胆破之声,天裂地崩,天雨如瀑,火焰成海,热浪滚滚,众人只觉完全被带到了另一个世界,无论怎么走,仿若走了无穷尽时刻,也走不出这阵法之地。
忽地只见阵中现出一个老人,这才将陆逊等人带出阵外。陆逊脱险后,忙问此老人姓氏名谁,以便日后好重谢。老者笑而答曰老朽乃孔明岳父黄承彦是也,此阵法正是老朽爱婿孔明所设,专用来阻止尔等追杀蜀主,此阵法不可与凡夫说,任你有千万兵马,进入阵中都如米入海碗灰入香炉。
据师门的笔记所载,黄承彦为什么会破这六甲大阵?其实武侯的六甲大阵正是其岳父教的,他会教自然会破。黄承彦为什么要救陆逊,实则是奉了其师之命。而他的老师又是谁呢?正是获得了盂盆的道人左慈。
国史有载,左慈曾显神通于魏王曹操,其目的就是要曹操放弃一统天下的雄心,去跟这位左老先生学道。左慈曾当面劝谏曹操舍人臣之位,随他学道。无奈曹操凡心未断,当面笑问我随先生学道,那谁来统一华夏呢?
左慈当面答道,蜀主刘玄德仁德治天下,又是大汉的正统血脉,该由他执掌天下。曹操听后大怒,当即下令诛杀左慈,有与左慈交好的谋士极力劝谏,曹操这才息了杀心。
死罪免了,活罪难逃,曹操下令将左慈当即押入大牢。事后曹操越想越不对劲,又要处死左慈,无奈左慈有神通之能,数次都没有将左慈杀死。
言而总之,总而言之,当时天下三分,左慈最希望蜀汉一统天下。魏蜀吴,魏最强,蜀吴次之,蜀与吴相战,无论谁败谁胜,最终受益的都将是曹魏,导致的是曹魏将最终一统天下。
设六甲大阵图,一阻一放,不至于蜀吴两国国本彻底败亡决裂,无奈天心难测,左慈纵有神通之力,蜀文有孔明,武有五虎上将,都是当时平定天下的一流之才,奈何不得天时,最终还是不得天下……。
世人皆知武侯八阵将陆逊困住,却不知为何武侯岳父又将陆逊放出;世人皆知武侯八阵好神,却不知武侯八阵为何神。武侯八阵正是六甲大阵,此乃精研盂盆,仿宇宙之造化,化形成阵,万物入阵中,以为是不辨方向而迷失于阵中故,实乃是阵法借宇宙造化之秘将万物早已带入了另一个空间。
卢逊等众人入阵中,响声恐怖,黄沙滚滚,天裂地奔,天雨如瀑,火焰成海,实际上正是被阵法给带到了天地进入坏劫时刻。
和尚说完这一切又道,六甲大阵自诸葛武侯去世后就一直失传了,奇怪,这大唐越国公怎么又会六甲大阵?
有道士为了弄清这越国公汪华为何会演这已失传了几百年的六甲大阵,于是便秘查汪华师承。功夫不负有心人,道士们终于搞清楚,汪华之所以会演此阵,全源于少年时在江南徽州一个叫覆船山的地方,有一段特殊的学艺经历。
于是道士们便秘访覆船山,一访之下,竟探知覆船山这个地方,在南北朝有位佛教大能傅大士尽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叫作维摩禅的秘密道场,而汪华正是在这道场中习得的六甲大阵。
道书有载这覆船山本名为为白多山,与黑多山遥相相辉,有文献记载此山曾有伏羲、女蜗、神农在此设道场,修法练性,大禹之时,山河倒换,禹治水患,曾行船至此,不知何因,禹王船翻,故后世又称此山为覆船山。
(https://www.biquya.cc/id122830/5679303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