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教书先生
朝堂之事,李歆霓并不关心。
回到骊山之下女宫、君子楼的李歆霓就开始忙碌着离开之事。
女宫与君子楼之中的一些事情,皆交给其中可信之人,同时,开始交代诸多事宜。
忙完这些,李歆霓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清闲了下来。
又是一年的春日。
春雨淅淅沥沥地从昏暗的天空之上飘落,散落在大地之上,发出微微“簌簌”声,犹如是以人的耳边轻轻的抚摸,让人心境宁静。
贞观二年。
大唐在皇帝李世民的治理之下,变得愈发地强盛,朝堂之中,名臣武将云集,辅佐着李世民治理这个偌大的国家。
因为之前的国力积累,大唐开始对外用兵,主要是向西域进军,夺取前汉失地。
天下大势似乎正在发生着轮回,轮回大汉初期的行为。
似乎因为皇帝李世民的功绩,民间开始有人拿李世民同当初的大汉皇帝汉武帝相对比。
其中种种,争论不休。
然而,此时正在身处南方的李歆霓听着路边茶摊之人的诉说,默默的喝着茶。
距离她离开长安城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她真正的做到了云游天下。
陪伴她的,唯有一匹白马——踏雪。
以及躲在暗处的神鸟。
此时,真是初春时节,暖风阵阵,百花盛开,路边绿草如茵。各种未知名的小花开放着美丽的花朵。
犹如满天星,点缀在路边。
而路边的茶摊正好处在野花之中,这给过路的行人饮茶的同时,也能带来踏春般的惬意。
身前的桌椅由未知木材打造,上面刷的桐油漆已经剥落,处处皆能看出岁月的痕迹。
但是桌面却被茶摊小儿擦的光可鉴人。
低头看着桌面倒影出的自己的身影,李歆霓身着普通的劲服,头上的青丝被扎成简单的马尾状,美丽的容颜之上带着一丝英气。
而在桌面之上,却也放置着一柄长剑,显示出她并不是普通的弱女子。
一旁饮茶的行人见到李歆霓独自一人,还是女子,皆忍不住打量一番,不过却也仅此而已。
因为大唐长安城有女宫、君子楼,如今整个大唐的女子地位却也随之提高不少。
至少在家中,丈夫不可以随意打骂妻子了。
同时,对于外面,外出行走的女子也没人敢随意欺辱,亦或是动邪念。
和煦的阳光照耀在身上,带来了春日里特有的暖意,支在城外路边的茶摊,自然是为了方便外出行走的旅人。
同时,还有城内那些出城踏春的才子佳人。
甚至是达官显贵家中的女眷。
严格说起来,达官显贵之家的人自然不珍惜在这样的茶肆之中饮茶。但是却也有人特地来此处,不为其他,只为体会这种情趣。
李歆霓这边饮茶,一边打量着路边行走的人。
不远处,有承载着城中貌美女子的马车缓缓停下,马车旁边有丫鬟家丁一类的人守护。
也有青年才俊乘马而出,约上三三两两的好友。一丝在这春风之中,纵马疾驰。
良久,李歆霓才收回目光。
同时,她开始思考接下来去往何处。
一路走来,并没有具体的目的地,甚至此处她都不知道是何处。
在这一年的时间之中,也曾遇到过可怜的孤儿,她自然直接移交给了当地的官府,让他们将这些孤儿送往长安城。
一路走来,随心所欲,却也惬意。
放下手中的茶杯,李歆霓将几枚铜钱放在了桌子上,随即准备起身离开。
拿起一旁的长剑,然后朝路边的踏雪走去。
踏雪全身鬃毛洁白似雪,神骏非凡,无论是谁来看,都会一眼看出这是一匹好马。
当然,此时也不例外。
更不要说今日外出踏春的人如此多,早就有人看到了踏雪的神骏,在旁边指指点点,称赞不已。
李歆霓靠近,看到众人围着踏雪,也只是微微一笑,然后上前示意众人自己要离开了。
围观的人不乏年轻俊杰,欣赏骏马的同时,陡然看到骏马的主人竟然是一位绝美的女子,顿时又是一阵失神。
就在李歆霓将要上马离开之时,一个模样颇为英俊的男子突然出声问道:“姑娘有礼了!”
“有礼了!”
李歆霓看向对方,微微点头,然后回应道。
“不知姑娘家住何方,芳龄几何?”
或许是因为美人在前,让男子有些失态,直接帅冒昧的询问。
闻言,李歆霓愣了愣,当即摇摇头,沉默不语。
然后翻身上马。
踏雪打了个鼻响,然后马眼斜觑后面的人一眼,似乎是在嫌弃这些两脚兽的吵闹。
李歆霓也并未回答那人的问题,缓缓离去。
后面的上方的见此,顿时一阵失望的要投资。他们知道,眼前的女子恐怕知道了自己的想法故而沉默拒绝。
……
“每经过一地,皆会如此……”
离开了茶肆,坐在马上的李歆霓不禁轻笑摇头。
“盖因貌美所致!”
隐于李歆霓身体之内的白止回答道。
随后,李歆霓缓缓进入了一座大城之中,抬头看着城门之上的字,李歆霓却陷入了沉思。
随即说道:
“好像之前看到的神童,便在此城之中!”
听到李歆霓的自语,白止并没有回应。
跟随在李歆霓出来已经一年时间,在这一年之中,他感觉自己的身体变化越来越快。
同时,他还不时返回长安城,食用大量的药材。
因为皇帝李世民的供奉,现在的他也不缺少药材食用。
城中,繁华非常,商贾阜盛。
熙熙攘攘的街道之上突然给了李歆霓一种身在长安城的错觉。
随后,她进城之中找到了一个客栈,然后居住了进去。
客栈的房间颇为整洁,李歆霓要了一个角落里的房间,胜在安静,开窗之后,正好对着一片竹林。
将东西放下之后,李歆霓才缓缓的道:“恐怕要在这里多留上一段时间了!”
“怎么了?”
白止不禁询问。
“身上的钱财不多了!”
李歆霓缓缓的说道,随即又道:“不需要你给我,既然是云游天下,这些必然是要自己面对的。”
李歆霓倔强地说道。
“那你如何去赚钱?”
“……”
李歆霓摇摇头,随即便走出了客栈。
婺州城,再江浙之地。
经过前汉的治理,曾经濒临百越之地的荒凉之地,却也繁华非常。
李歆霓走在城中,发现了城中百姓富足,甚至还看到了城中竟然还有学堂。
看到这里,李歆霓沉默了。
所谓的学堂,曾经不过是世家特有,而大汉之时,武帝在长安城设立太学,给了寒门子弟一样。
而此时婺州城内的学堂,竟然不属于世家,同样,也不属于官府。
而是属于私人建造。
原来,城中有一人曾是前汉富贵人家,自大唐建立深感家长人才凋零。故而出资建立了这处学堂。
只要是婺州百姓,皆可将自己家的孩子送入学堂之中,只需要付出一定的束脩,便可在学堂之中修学一年!
别说是李歆霓,即使是白止,看到这个学堂也有些吃惊。
如今依旧是世家的时代,更不必说如今的皇帝李家,因为夺得了天下的缘故,便是最大的世家。
但是在老牌世家眼中,即使是皇室的李家,也不一定能够入他们的眼。
而知识,更是被世家所垄断。
但是,现在竟然有人开了先河,主动创立了私塾。
“不知这私塾之中,缺不缺教书先生……”
李歆霓不禁低声自语道。
会过神来的白止听到了李歆霓的话,并不意外李歆霓会有这种想法。
“就是不知道这学堂之中,收不收女先生……”
“进入一问便知。”
此处学堂,明显是一处院子改造而来,进入院子之后,并不是学堂,而是学堂之中教书先生的办公之地。
根据朗朗读书声传来的方向,孩童读书的房间,应该在原来的后院之中。
“不知姑娘是否是送家中子弟来读书?”
李歆霓刚刚进来,却见一名小厮打扮的人迎了上来。询问道。
“并不是,我是来这里竞聘教书先生的。”
李歆霓回答。
“教书先生?”
听闻此言,小厮也不禁一愣,不禁仔细打量李歆霓一眼,当即看出了李歆霓美丽的容颜。
但是小厮显然也是见过世面之人,第一眼便从李歆霓身上看出了一种特别的气质。
这种气质即使是城中一些贵人都未曾有过,于是心中也不敢怠慢。
“还请姑娘里面稍候,我这就去请我家家主前来。”
“有劳!”
李歆霓笑了笑,笑靥如花,让小厮不禁微微一愣。
看着小厮离去的背影,白止也不禁打量这个学堂。
显然,这个学堂已经有了后世私塾的影子,且其中的教书先生也不止一人。
“未曾想,这学堂之中竟然还有女孩……”
白止有些惊讶,因为后院的学生之中,竟然有女孩的存在。
想到这里,白止不禁看了李歆霓一眼,之所以此时学堂之中有女孩,皆是因为李歆霓啊!
因为李歆霓建立了女宫,间接提升了大唐女子的地位,如今,女孩也能大大方方的走进了学堂之中。
“不过,也不过是七岁至十二岁的女孩……”
再大一些的女孩,就已经及笄了,到了说婚事的年龄,自然不可在随意同男子在一个学堂之中了。
片刻之后,却见一位须发皆白的看着缓缓走进了厅堂之中,同时,便看到了坐在厅堂之中的李歆霓。
显然,对方看到李歆霓也有些惊讶,不过却也快速将心绪隐藏。
“见过这位姑娘!”
“见过长者!”
待行礼罢,老者自我介绍道:“老夫姓张,城中之人皆称我为张老,这处学堂便是老夫建立的。”
“张老!”
李歆霓当即也叫了一声。
随后张老便说了一下自己建立这座学堂的初衷,基本也与李歆霓打听的一般无二。
随后,这才问起李歆霓的来意。
“我这次来,想必张老已经知道,没错,我想在学堂之中某一件差事。”
“谋一件差事……”
还没等张老说话,李歆霓继续道:“听说张老的学堂之中也有一些女孩,教授女孩一些诗书,想必一些时候颇为不便。”
“而我此次前来,便可劫掠这个麻烦。”
听到这里,张老不禁停顿一下。
曾经他不是没想过这个问题,也有意招一名女子老师,可是许久都没有人前来。
于是便耽搁了。
而现在却没想到,眼前的女子竟然主动前来了。
念至此,他不禁询问道:“不知姑娘从何处而来?”
“从长安而来,我姓李……名歆霓!”
李歆霓犹豫了一下,便说出了自己的真实姓名。
毕竟,真正知道自己姓名的人并不多,只知道大唐有个永安公主而已。
“长安,姓李……”
听到这里。张老情不自禁的多想了,然后忍不住多大量李歆霓一眼。
李歆霓绝美的容颜本来就让他有些惊讶了,没想到还来历如此……神秘。
显然,他心中也已经猜到了什么。
“我从长安开始,游历至此,见此地人杰地灵,故而想要多停留一段时间,故而,便想在此寻一件差事。”
“原来如此……”
张老点头。
……
李歆霓成功地留在了学堂之中,而学堂便叫做张氏学堂。
听闻李歆霓居住在客栈之中,张老也非常大度地在学堂之中收拾出了一个小院子,让李歆霓居住。
张氏学堂的建立之地,曾经便是一个颇大的院子,给李歆霓提供一个小院子,也绰绰有余。
居住于学堂之中,也方便李歆霓教授学生。
学堂之中。
学堂之中原来的两个教书先生同样是老者,随着李歆霓的进来,顿时引得一众学生激动不已。
毕竟新的老师往往会有许多的趣味。
每个人都会喜欢新鲜的事物。
更不必说这个孩童们。
“这是你们的新先生,以后便传授伱们剑术!”
“君子六艺:礼、乐、御、射、书、数。”
其中射不仅仅是射箭,更是自身武艺的提升。
大汉儒生往往配剑而行天下,大唐继承前汉,且不说此时刚刚统一天下,儒生气节更盛往昔。
自然不会忽略“射”。
(本章完)
(https://www.biquya.cc/id121607/5679295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