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中文网】www.,为您提供高速文字首发。 居然将远征军的规模提高到八十万,无论在谁看来严绍这次都是下重注在协约国身上。而严绍在一些重要场合下的表现,也让许多人觉得自己的猜测无误。
自从与协约国的新条约达成,在公开场合,严绍公然宣扬对欧战的信心,并动辄口称协约国之利益。完全将自己,将中国视作是协约国的一员。
对此协约国自然是深感高兴,《泰晤士报》等知名报纸更是连番报道此事,提高协约国公民对此次战争的信心,并认为在这条协议达成之后,中国算是彻底投入协约国阵营,并再无二心。
对于这点看法,即便是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也持相同意见,美国的《华盛顿邮报》更是认为中国已经将协约国的利益彻底看成是自己的利益,而在中国远征军已经在欧洲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后,八十万远征军在欧洲战场也将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甚至是在西线僵持阶段的情况下,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且..
“……………中国的总统是一位年轻且富有野心的统治者,无论是中国加入协约国亦或者是派遣远征军赴欧参战,都是在他的坚持之下推动的,虽然有人认为他是因为自己曾经在法国的那段经历以及在自己那位法国妻子的鼓动下,所以才会在这场战争中倾向于协约国,但毫无疑问的是,如果协约国在欧洲战争中落入下风,那么已经决心加大远征军规模的严绍无论是为了协约国承诺的利益,还是他自己在中国的统治地位,都只有继续加大对协约国的支持,以此保证中国能够成为这场战争当中的胜利者,如此一来协约国将毫无疑问的得到极大的优势…”
在发表在《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文章上,一名年轻的记者如此写道。
而这篇文章在发出后,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
许多人都认为,严绍之所以会坚持加入这场战争并站在协约国这一边。完全是因为他自身在法国的一些经历,还有就是自己那位法国妻子的‘枕边风’,毕竟当时中国对此的反对声浪还是很大的。
如此大的反对浪潮,任何一个统治者都不可能会忽视。
然而在决定参战的时候。严绍却无视了几乎所有的反对声,这种程度的事情,严绍自己的决心当然是极为重要,但如果没有人在旁边鼓动也是不可能的。而在所有人当中,伊莱诺无疑是最有可能也最有理由鼓动严绍,同时也是对严绍最有影响力的一个人。
法国人的身份,再加上那位担任陆军中将的父亲都让她有理由鼓动严绍帮助法国赢得战争。而严绍妻子和雨石集团管理者的身份,也让她对严绍有着莫大的影响力。
而这些,也让伊莱诺成了最有嫌疑的人——————当然谁也想不到,严绍之所以会支持。纯粹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和旁人无关。
当然,有一件事那个记者还是说对了的,那就是如果协约国真的有可能会陷入败局,那么即便是穷其所有。严绍也要帮助协约国赢得胜利。
毕竟中国与德国之间曾经的友好关系,已经随着凡尔登而烟消云散。两国虽然不是像法德一样的死敌,但关系也绝对谈不上有多好。
再加上协约国给严绍许诺了许多利益,其中的伊拉克是奥斯曼土耳其的领土,科威特则是英国人从土耳其人手里抢走的,再加上一个一直倾向于土耳其的内志王国。
即便严绍在协约国陷入困境的时候落井下石,恐怕德国人也不会如此牺牲自己的盟友。所以如果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严绍就只能穷其所有的去帮助协约国获得胜利。
万幸的是,德国人虽然兵强马壮,战斗力要比英法高出一些,但在陆上毕竟没有二三十年后那么强,此时的德国虽然名将不少,但是和后世相比恐怕也…
眼下东线俄国人虽然被德国人打的头破血流。西线也是陷入僵局,但是胜利的曙光还是可以看见的。
何况…
真要是有什么问题的话,八十万随时可以变作一百万,反正严绍也打算让国防军维持在一个一百五十万上下的数字,这就当预先弄好了…
不管怎么说。新条约的诞生不但让英法等国的公民对中国产生极大好感,在条约签订的那一天自发的去中国驻英法等国的公使馆前献花,就连那些老奸巨猾的政客们,对中国也有了深深的好感。
毕竟算计是一回事,好感则是另一回事。
在这种困难的时刻,有一个愿意出手帮忙的人,总是值得感激的。
至于别的?比如说条约上有关领土的问题?
关于波斯湾沿海领土的问题,几乎所有人都下意识的遗忘掉了。
毕竟那点土地,对协约国来说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一些,而且位置偏僻,土地荒芜。用这么一块土地换来五十多万乃至更多的援军,在许多人看来都是值得的,毕竟那里只是东波斯湾内的沿岸,又不是苏伊士运河那边的沿岸。
如果是那边的话,说什么英国人也不会答应的,毕竟如果把那里许给别人,将会威胁到英国对苏伊士运河的统治。
可是东波斯湾沿岸,就截然不同了。
不但到处是荒漠、沙子,没什么产出,而且位置也十分偏僻。
在许多人看来,用那么多兵力换来这么点土地,严绍完全是亏了。
就连英国人自己,虽然有些不爽,但也觉得自己才是赚了的那方。
因为就像顾维钧当初说的那样,虽说阿拉伯半岛是英国的势力范围,但是如今的内志王国一直都倾向于土耳其,和英国人根本就不是一条心的。既然如此,牺牲这么个国家的领土实在是件划算的事,反正也不是一条心,英国人也不会觉得可惜或者是歉意,有的只是两个字…
“活该…”
而在协约国签订,且又有了凡尔登的例子之后。英法等国也总算是将中国真正视为协约国的一员…
当然,中国这边也是如此,毕竟将来出兵的规模将会达到八十万,再有异心也不可能了。
甚至就连美国人也认为。经过这么一件事后,中国已经真真正正的加入了协约国阵营,至于当初山东战役时中国与英法等国之间的龌龊已经彻底消失…
————————————————————
暂且不提若是在后世某些人的眼里,看到一大群中国人动辄以协约国自居会有多无语,多欢乐。至少这时的中国在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民族自信心之后,已经显得自信起来。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大洋彼岸,某些人也在谈论着与中国有关的事情。
确切的说,是与中国有关,但实际上更多牵扯的。却是欧洲…
美国,华盛顿…
与被硝烟笼罩的欧洲和正整兵备战的中国相比,这里无疑要显得宁静许多,而作为美国的首都,至少在这个时代。华盛顿还是非常安全的…
毕竟除非是穷途末路,不然无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都不会想到去招惹美国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尽管他的实力未必就比英国或是德国强——————至少在这个时代是如此…
在这个远离战火的国度,居民们正悠闲的漫步在街道上。
在欧洲,不但战火连天,而且欧洲各国早已无节制的进行征兵。百姓的生活早已受到干扰。过去那种和平宁静的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
其实何止如此,这场战争之惨烈,世所罕见,即便是战争结束后,没有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恐怕也无法弥补这场战争中遗留的一些创伤…
甚至…
因为这场战争的关系。反而可能会出现更多创伤…
至于中国那边,八十万远征军,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即便是整个国防军原本也只有七十多万,即便是能通过常备部队的方式来弥补一部分,严绍依旧需要从地方上征召至少五十余万的预备役出来。
这还没有算上欧洲战争爆发之后。部队如果出现严重伤亡,需要进行补充的兵员,和上面的一些问题相比,这个问题的难度恐怕还要更大一些。
毕竟远征军与在欧洲的协约国部队有着语言不通的问题存在,如果是其他的远征军部队,像是英国或者是法国,通常都有自己的殖民地,即便是有些损失也可以直接从殖民地抽调兵力。
而且都是英法的殖民地,寻常的交流肯定不成问题。
事实上在许多英法的殖民地,英语和法语都是比较通用的语言,在一些地区甚至是官方语言,就好像是后世的印度一样。而且在这个时代,印度是唯一的官方语言。
如果英国的本土部队出现严重损失,那么为了作战需求,英国人完全可以弄一些殖民地部队进来临时的补充一下。反过来,中国就没这个办法,不要说是这种办法了,即便是想找英法要一些殖民地的兵员进来也没可能。
毕竟彼此的语言不通,就算要进来了也没法指挥。
你总不能再每个班或是每个排里面都准备些翻译吧?若是成团成团的来用,那还不如要一支殖民地部队听从只会算了…
(后世印度的官方语言是印度语,30%人口使用,英语已经在1965年终止了它唯一官方语言(与印度语相同的)的地位,但依旧保留了它“第二附加官方语言”的地位,亦是全国性的语言。)
所以远征军需要大量的补充兵员,而且在战争中会出现的并不单只是阵亡,也会出现受伤,有些即便不会让士兵落个残疾,恐怕短时间内也没办法在继续进行战斗了。至少根据国防部的保守统计,如果远征军打算增加到八十万的话。
那么除去已经在欧洲的兵力,国防部必须要征召八十万的兵力才行。
这,可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
————————————————————
“托马斯…”坐在属于自己的专属座位上,威尔逊看向了坐在对面的托马斯。“你觉得我们还需要站出来去支持协约国吗?”
从侍者的手里取过一杯咖啡,托马斯微微摇头道。“我觉得已经没必要了。”说着小小的喝了一口,托马斯继续道。“总统先生您也知道,我们原本在协约国的身上投入了很多,多到如果无法收回成本和利息。即便是我们自己也承受不住的地步,这也是为什么过去我一直都在建议您,找一个合适的时机让美国也参与到这场战争当中,帮助协约国赢取胜利的关系。毕竟若是协约国输了,就算我们没有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我们的经济损失也未必会比那些参战国小上多少——————都是等闲无法承受的地步。”
“但是现在不同,中国人已经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来,而且有些出人意料的,他们居然发挥了相当不错的实力,或许能成为仅次于英法俄的拥有决定性力量的一个势力,如此一来我们自然就没必要这么着急参与进去,只需要等待我们的收获就可以…”
听着托马斯的话,威尔逊低头沉吟了一下。
“坐享其成吗?”
“没错。”托马斯点头道。“而且眼下国内的孤立主义情绪严重。如果没有非常必要的理由,即便是我们想介入进去,恐怕也不会是件容易的事情,毕竟您要知道,还有国会挡在那里呢。想要说服那些家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且,现在我们也没必要在介入这场战争…”
“当然,这并不意味这我们不参与进去…”
听到刚开始的话,威尔逊还在微微的点头,但是等到他听到托马斯的这句话时,却忍不住把头抬了起来。
“什么意思?”
“意思其实很简单…”托马斯呵呵一笑。“当初我之所以建议您在适时的时候介入这场战争,是因为担心如果协约国失败。那么我们在协约国身上的投资会打水漂,当初中国人虽然加入了进来,但谁也没想到他们居然能有这么强的实力,但是现在………既然中国人已经表现了足够的实力,而且也愿意为协约国的利益做出一些贡献,我们自然也就没有必要那么着急了…”
“可是为了美国的利益。我们完全可以在胜局已定的情况下加入这场战争,并借此机会分一杯羹,凭着美国的实力,相信协约国应该不会拒绝,甚至于。他们可能还会主动邀请我们…”
看着托马斯坐在那里不住畅谈的样子,威尔逊点了点头。
在这么一个**裸的时代,恐怕再也没有什么比利益更重要了。
当初因为协约国的形势并不是特别的好,托马斯曾经建议威尔逊参与到这场战争来,恰好当时一艘客轮被德国人的潜艇击沉,这也让他们有了一个合适的理由。
但那个时候同盟国依旧有很强的力量,他们加入进去的确能帮助协约国奠定胜局,但是损失恐怕也不会小。
这些美国人一个比一个奸猾,让他们帮助协约国赢得胜利当然没什么,但是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就有些………何况他们也未尝么有借着欧战的机会,削弱和消耗欧洲列强实力的想法。
毕竟欧洲列强的强势,同样限制了美国的发展。
殖民地这东西,美国人当然不可能会没兴趣,毕竟如果他们没兴趣的话也不会朝着西班牙动手,顺便把菲律宾等地囊入其中。
后来威尔逊提出的威尔逊十四条,也未尝没有针对欧洲列强的意思。当时整个世界几乎都被列强瓜分的差不多了,美国虽然也是工业强国,但是其实和德国差不多,在外都没有多少殖民地存在。
所以如果能借着威尔逊十四条,把列强的殖民地都弄乱了,即便美国不能得到这些殖民地,依然能得到许多好处——————美国一直提倡贸易自由,可如果你销售货物的地方是对方的殖民地,那肯定是会有些麻烦的…
而现在,如果能再协约国奠定胜局的情况下,让美国介入进去。
那么凭着美国自身的实力,还有在战争前期对协约国的支持,绝对能从中得到许多好处,这,便是一个极大的利益。
这个时候严绍根本不晓得,因为他的关系,美国人居然都不打算介入欧战了。如果他知道的话……………恐怕他也不会在意。
现在中国实力虽然不如美国,但是凭着四亿人口,外加英法列强的支持,动员上百万兵力赴欧参战的能力还是有的。即便美国不介入这场战争,严绍依然有把握能获得胜利,只是损失肯定会大一些。
不过…
中国毕竟不是这场战争的主力,主力是英法才对,如果中国的损失大了,那么英法的损失只会比中国更大。这恰好也符合了严绍当初的想法,那就是借着欧战的机会削弱欧洲列强,从某种角度上讲中国与美国人的想法到时不谋而合…
(https://www.biquya.cc/id12054/782826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