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首辅周延儒上前奏道:“启禀陛下,松锦大败,死者近八万余人,伤亡将士的抚恤,也该发下去了。若迟迟不发,战死将士的家属,必会闹事,恐会引发新的民乱。
而那些幸存的将士,看到朝廷不兑现死者抚恤,也会对朝廷心寒,从而增加兵变和投敌的风险。”
话音未落,就见吏部尚书李遇知
抢着发言道:“吴江、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湖广等地,连续四五个月未曾下雨,湖泊、江河尽皆干涸,秋粮颗粒无收,百姓嗷嗷待哺,饿殍遍野,死尸枕籍;易子相食,白骨成堆……”
“不要说了!”
崇祯摆了摆手,转头看向时任户部尚书的的魏炤乘道:“库中还有多少银两?”
“尚有十八万三千四百五十七两。”魏炤乘道。
这就是大明朝的悲哀!
堂堂国库,存银竟然不到二十万两。恐怕这朝廷之上每一位大臣家中的存银,都要比国库还多数倍。
崇祯皱了皱眉,开口说道:“先从国库和内府中各拿十万,共二十万两。十万两用来抚恤战死的将士,十万两用于给百姓赈灾。”
“陛下!这个……还远远不够啊!”李遇知大声说道。
“就这么多了!”
崇祯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不足之处,咱们再想想办法。”
“不妥啊,陛下!”
内阁首辅周延儒道:“这些银两发出去,那么……官员们的俸禄又怎么办?”
随之传来此起彼伏的应和之声。
作为给皇帝打工的人,他们最关心的还是“工资”的问题。虽然,他们贪污的银子比“工资”多几百上千倍。
但那是凭本事贪污。
俸禄是绝对不可以少的!
即使国难当头,也不能少了俸禄。这就是大明朝这些“众歪盈朝”的大臣们的节操!
乃至于,最后京城攻破之后,刘宗敏用铁血手段筹饷时,竟能一下子压榨出七千多万两白银。
想想看,只要取其七分之一,拿一千万两出来养军,又还有什么事情不能搞定。
所以,崇祯在临死前说“文臣个个该死”,所言确实不虚。
“先这样吧!”
崇祯语气坚定而又无奈地说道:“事有轻重缓急。朝臣们的俸禄,咱们再去想想别的办法!”
大家闻言,倒也没有再说什么。
随后,兵部尚书陈新甲又上前奏道:“五省总督丁启睿送来急报,中原民乱气势愈盛,而朝廷兵马不足,不仅无力征兵,连军饷都已拖欠了三个月。粮草亦是不足,已经无力行征剿之事,急需朝廷解决。”
又是钱的问题!
没钱就没兵。
崇祯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将国库里的八万两白银给丁启睿送去,再拟加征税收之策。”
这个可以有!
一听皇帝终于同意向老百姓加税,朝臣们尽皆大呼:“陛下圣明。”他们的呼喊声中充满了兴奋和期待,仿佛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决策,能够为国家带来无尽的财富和荣耀!
然而,他们所加的税并不是针对自己的,而是针对老百姓的。这些朝臣们都是官吏、举人、进士的家庭出身,他们从来不用交税。甚至连依附于他们的人口,也可以免税。在这个优待士人的社会中,他们享受着特权和优待,而背负着沉重税收负担只是老百姓。
而且,在收税的过程中,他们又可以截留、漂没一大笔。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因此,他们高呼“陛下圣明”,并不是出于对皇帝的忠诚和敬意,也不是为了这个国家的安危,而是出于对自己利益的考虑,在加征赋税的过程中,他们又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霸占更多的资源,贪取更多的财富!
遇上这样的好事,他们自然会高呼“陛下圣明”,并且举双手双脚赞成。
不赞成的都是傻子。
并且,迟早会被他们罢免或弄死。
现在是“众歪盈朝”的时期!
但凡有一个那样的傻子还留在朝堂之上,那也不能被称之为“众歪盈朝”。
呜呼!
这就是大明朝。
从根子上都烂掉了!
有人恨满清,有人恨流寇,有人还恨蒙古人。但是扪心自问,亡明者何人?
所以说,每一个朝代的灭亡,都不值得同情。
值得同情的,是那些乱世中的百姓!
……
接下来,大臣们开始讨论税收的事情。
在这个讨论过程中,崇祯却一句话也没有再说。
眼神有些空洞。
想起当下的局势,心中担忧不已。花重金打造的九边精锐十三万人,就这样一战尽灭。今后,又拿什么守卫北疆边界,又拿什么平定中原民乱?
莫非,大明朝真的到了应该灭亡的时候?
诚如是,自己又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
想到这里,崇祯再次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站起身来,就要往后宫走去。
不过,就在此时。
突然!
却听一阵阵非常突兀的声音从殿外传来。侧耳一听,那声音似乎说的是……捷报!
正要找人去问话。
却见太监曹化淳匆匆跑来。
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一边喘气,一边大声说道:“陛下,有捷报自辽东传来!”
“捷报?”
众人都是难以置信。
十三万大军溃败,哪里还能有什么捷报?
“没错,是捷报!”
曹化淳异常肯定地点了点头,又接着说道:“辽东监军张若麒、巡抚邱民仰一同传来捷报!”
这就更让人匪夷所思了。
张若麒和邱民仰,刚从松山城里九死一生逃出来,身边所带不过千余残兵,又哪里会有什么捷报?
大家都屏住了呼吸,朝堂之上落针可闻。
而就在此时,曹化淳已经趋步上前,将两封奏章交到了崇祯手上。
崇祯先是拿起张若麒的奏章。
只是看了一眼,便面有喜色!
尔后,就随手交给内阁首辅周延儒道:“周爱卿,你跟大家念念吧。”
周延儒正伸长着脖子想看捷报,见皇帝让自己念,赶紧说了一句“微臣遵旨”,然后接过捷报,大声念了起来:
“启奏陛下,天佑大明,今有微臣祖上世交王家后人、壮士王昊,驾大船一艘自海外回,应微臣之邀前来辽东相助征虏……”
接下来就是较大篇幅的描写自己如何指示王昊杀敌立功……炮毙阿巴泰、刀劈阿济格,血战渤海滩、奇袭临海堡的过程。
写得惊心动魄,妙笔生花。
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不过,却又言之凿凿,铁证如山,让众人不得不信。
因为,那阿巴昊被炮毙、阿济格被人砍了头,这么大的事情,也没人敢做得了假,并且,阿济格和那三千多鞑子的首级都在,只要一查便是。
众人闻言都是惊叹不已。
念完了正文,周延儒又开始念下面的备注:“注曰:关于王昊此人的身世,那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那么一个长得很帅的男人,因为向往外面精彩的世界,毅然勉妻弃子,加入了三保公郑和的远航的船队……(此处省略一万零三百字)”
众人听完,无不嘘嘘。
(额……不好意思,我写错字了,小孩子撒尿才叫“嘘嘘”,这里应该是“无不唏嘘”。)
……
(附录:小孩嘘嘘图片。)
……
(https://www.biquya.cc/id120450/5679313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