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之野在战后总结结果中发现,在这场反击战中,夏军的减员呈“哑铃型”。
开战前几天由于勇敢有余,经验不足,伤亡较大;
后期撤军途中在敌军的围追堵截下,失踪、被俘人员较多,这是事实。
刘之野看过很多参战部队的战役总结,无一例外的对撤退行动写得很少,无一例外的称部队“完整撤出”。
无一例外的称“没有丢失一个伤员,一具烈士遗体”,这是不实事求是的。
刘之野的心尖尖——电子侦查分队回国后直接被空运回春城。
孟抗美他们休整了一个多月才解散,主要是总结、评功和疗伤。
这期间前指、军区各级领导以及其他参战部队的高级领导多次看望慰问。
但从没有地方的各级领导和新闻、文艺单位登门,这是电侦这一行的规矩:要做无名英雄。
评功中孟抗美大多数人都荣立二等功,个别一等功,最差的也是三等功,队长最吃亏。
兄弟部队给他建议特等功,孟抗美他们推荐的也是特功,前指经过平衡,上报的是一等功。
但他们单位给他的是二等功,原因是“未能严格执行上级命令”。
孟抗美他们这些队员们很不理解,但于队长却从没有说过什么。
后来孟抗美到京城军事科学院读研究生,周日经常到于队长他们单位去玩,才了解到原来这事另有隐情。
原来,于队长在他们单位兼任教导队教员时教过一个女学员,这个女学员毕业后又分到队长手下。
在共事中,她对队长由仰慕变成爱慕,两人又都是初恋,感情极好。
于队长包括其他人只知道她是普通军干子弟。
谁知文……后,她父亲出来工作,竟是军队的一位高官,她母亲也出任于队长单位总部的组织部部长。
但于队长和其他人仍不知这一情况。
去年,这位贵妇人带领一群秘书、干事来到于队长单位驻地秘密考察他,结果十分满意。
在于队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决定将于队长和她的女儿调到总部某单位工作。
于队长听说后就找领导询问,贵妇人正好在场。
她挑明了情况,并及其傲慢的给队长宣布了个什么“约法八章”。
这伤了于队长的自尊,宁可转业复员也绝不寄人篱下当什么驸马。
当场搞得这名贵妇人下不来台,如此“不识抬举”,当然种下恶果。
而那个女孩则是性格温顺,畏母如虎,哭着跟母亲回了京城。
以后于队长因业务表现突出,调到京城总部工作,也未与女孩联系,一对鸳鸯,终成遗憾!
在队长单位党委讨论一等功时,Z治部的一些人投了反对票。
不过在主要领导的斡旋下,还是给了个二等功。
战后,于队长一直在前线工作,参加过多次重大行动,行踪不定。
孟抗美和他最后一次见面是几年后了。
有一年他回京城看望父母,于队长在莫斯科餐厅为他接风洗尘。
告诉孟抗美他工作要调动,以后联系就不方便了。
因为他干的是那种“看在眼睛里、听在耳朵里、记在脑子里、烂在肚子里,带进棺材里”的工作。
孟抗美也没多问,从此就跟他彻底失去了联系。
再过了几年,孟抗美听有人说看到于队戴着大校的牌牌出没于西山一带。
……
反击战结束后不久,夏国就做了一件无法让人理解的事情,那就是“裁军百万”。
这场反击战夏国虽然胜利了,但是夏军却也在这场战争中产生了较大的伤亡。
而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就在于军队缺乏战斗经验。
刘之野在战后提交给上面的总结报告。
例如反击战中爆发的“凉山战役”和“街老战役”。
这两场战役相对来说夏军伤亡是比较大的。
而且在战斗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紧急情况。
如炮弹发射出去不会响,或者坦克经常被敌人穿甲弹击垮等等。
其实这种种的一切都是因为这时的夏军战士作战经验不足。
有经验的老兵,所以只能使用人海战术去和敌人对抗,这也就导致反击战时期夏军数量出现臃肿的情况。
这场自卫反击战,非要谈夏军战斗力,从单兵素质到兵种协调到战场指挥基本几句话概括;
有关军队的领导体制、编制体制、作战训练、官兵比例、干部年龄结构及素质要求等一系列问题。都成他聚焦思考的内容。
这时也有很多人对此产生了疑惑,为什么要裁掉这么多军人?
按照刘之野的意思就是“兵不在多而在精”。
此时还有人担心,“裁军那么多人咱们的军事实力会不会下降?”
而这笔钱完全可以用来给剩下的战士购买新型装备。
原本留下的战士就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精英。
再经过先进装备的包装,岂不是更好的加强了咱们的军事实力?
所以说,这场“裁军百万”事件看似是减少了我军人员;
但实际上却大大提高了我军的战斗力。”
其实,不裁军也不成了。
去年年底,全军总员额为512万。
今年由于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军队员额有所上升。
到年底,全军再次突破了600万。
总部根据意见,在扩大会议终于作出决定。
军队进行精简整编,重点减少步兵员额。
加大技术兵种的比例,以提高部队的防空、反坦克火力和机动能力。
大力精减机关,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部分部队实行简编。
总部正式出台了《关于军队精简整编的方案》。
《方案》规定:陆军军、师加大特种兵比例,增强防空、反坦克火力和突击力,提高机动能力;
将部分野战师由满员师改为简编师;精简沿海守备部队;
撤销省军区独立师;将部分担负内卫执勤任务的部队移交公安部门。
……
这年秋,王思成站在南疆前线某部军营的大门口。
望着那面飘扬的八一军旗,他心里五味杂陈。
原本应该在三天前就离开的王思成,因为他连长老周的一番话,改变了离开的时间。
却没想到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王思成是来自南河信阳的一个小山村的农村兵。
当年入伍时,他还是个憨厚的农村小伙子,除了会种地,什么也不懂。
在部队这三年,王思成从一个懵懂少年蜕变成了一名优秀的通信兵,也成为了连队里出了名的技术能手。
9月中旬,王思成收到了退伍通知。
按照规定,王思成应该在20号那天随着其他战友一起离开。
收拾行李时,王思成的心情格外复杂。
军营是王思成第二个家,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承载着他的青春记忆。
就在王思成整理行装的时候,连长老周来到了他的床铺前。
他是个三十出头的东北汉子,说话直来直去。
“小王啊,你等等,我有话要跟你说。”老周的声音略带沙哑,透着一丝焦急。
王思成放下手中的背包,跟着他来到了连部办公室。
办公桌上摆着一份电报,老周指着电报对王思成说:“上级通知,下周有一个重要的通信设备要运到我们连队。
可是负责设备安装调试的技术员临时有事来不了。
我知道你马上要退伍了,但是能不能帮个忙,推迟三天再走?”
看着老周期待的眼神,王思成一时语塞。
他的家里早就来信说,镇上的纺织厂已经给他留了一个技术工的岗位,就等着王思成回去报到。
要是推迟回去,这个机会可能就没了。
但是转念一想,这三年来,老周不仅是他的长官,更像个兄长。
王思成记得他刚入伍时,因为想家闹过情绪。
是老周半夜找他谈心,帮王思成度过了那段最困难的日子。
后来王思成对通信设备产生兴趣,也是老周特意他给弄来了很多技术资料,还经常抽空指导他。
看王思成迟疑,老周继续说:“我也知道为难你。但是你是咱们连队技术最好的,这批设备关系到明年年初的重大军事行动。
要是你能帮这个忙,我这心里就踏实了。”
王思成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连长,您放心,我留下来。”
听到王思成的回答,老周使劲拍了拍他的肩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就这样,王思成推迟了三天的退伍时间。
这三天里,王思成一边等待设备的到来,一边默默地又把军营里的每个角落都仔细看了一遍。
靶场上那排被曾经王思成打得坑坑洼洼的靶子,还有机房里那些他熟悉的设备,都仿佛在向他诉说着这些年的点点滴滴。
第二天深夜,设备终于运到了。
那是一台最新型号的野战通信指挥系统,比王思成他们原来用的要先进得多。
王思成和几个战友连夜开始安装调试,整整忙了一天一夜。
就在王思成他们即将完成调试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前指参谋长刘之野突然来到了他们连队,首长是专程来验收这套设备的。
当刘之野得知是一个即将退伍的战士在负责这项工作时,显得很惊讶。
王思成认真地向刘之野介绍了设备的性能和操作要点。
期间,刘之野不时打断王思成,问一些专业性的问题。
王思成凭借这些年积累的经验,对答如流。
刘之野的脸上逐渐露出赞许的神色。
“小王同志,你对通信技术很有研究啊。”刘之野说着,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什么。
这时候的王思成还不知道,这个不经意的相遇,将会成为改变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设备验收完成的这天晚上,刘之野特意把老周和王思成叫到了会议室。
“小王,你有没有兴趣去前指电子侦查分队?”刘之野开门见山地问道。
王思成一时没反应过来,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首长,这.这是什么意思?”王思成结结巴巴地问道。
刘之野笑着解释说,前指正在以电子侦查分队为基础组建一支新型野战通信技术部队。
需要一批懂技术的骨干,王思成的表现让刘之野很满意,他希望王思成能留在部队继续服役。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王思成措手不及。
王思成看向老周,老周的眼里闪烁着欣慰的光芒。
“小王,这是个好机会啊!”老周的声音有些激动,“电子侦查部队可是咱们全军的技术尖子,你要是去了,以后有的是发展空间。”
王思成的脑海里闪过了很多画面。
他家里的父母年纪大了,盼着王思成回去工作;
镇上纺织厂的工作也已经答应了;
可是,军营里的这份情谊,还有这来之不易的机会“首长,能给我一天时间考虑吗?”
回到宿舍,王思成整夜未眠。
想起入伍前,父亲拉着他的手说:“儿啊,当兵是好事,但是服完兵役就要回来,家里地里的活还等着你呢。”
可是这三年来,王思成已经不再是那个只会种地的小伙子了。
通信技术给了他一个新的人生方向,王思成渐渐爱上了这个需要不断学习和突破的领域。
翻来覆去的,王思成想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王思成就给家里打了个电话。
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充满了担忧:“思成啊,你真的想清楚了吗?”
王思成用坚定的语气回答:“妈,您和爸放心,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就这样,王思成接受了刘之野的邀请。
临行前,老周把王思成叫到办公室,递给他一个笔记本:“”这是这些年我整理的技术资料,你带着,以后肯定用得着。”
王思成郑重地接过笔记本,厚厚的本子里夹满了手写的笔记,有些纸页都已经发黄了。
“连长,这.这是您的心血啊。”王思成有些哽咽地道。
老周摆摆手:“你小子比我有前途,可不能辜负了首长的期望。
要是今后当上了咱们部队的技术专家,可别忘了你老连长啊!”
几天后,王思成正式加入了前线野战通信部队。
这里的设备比连队里先进得多,每天都有新的技术要学习。
王思成把老周的笔记本随身携带,遇到不懂的就翻出来研究,慢慢地在新部队站稳了脚跟。
年后,王思成又被选派去军事科学院深造。
那时他才明白,当初刘之野首长为什么会对他格外关注。
原来军队正在进行通信现代化改革,迫切需要一批既懂实战又懂理论的技术人才。
有一天,王思成特意回了趟老连队。
老周还在那里当连长,只是两鬓已经开始斑白。
看到王思成穿着干部装出现在连部,老周高兴得拉着他喝了一整天的酒。
“记得那会儿让你多留三天,你还犹豫来着。”老周喝得脸红红的,拍着我的肩膀说,“这人啊,有时候就是这样,看似无意的选择,却能改变一生的轨迹。”
“你们的运气好,本不想留,却都留下来了。
有的人,却哭着喊着不想走,最终不得不回家……”
王思成知道,老周说的你们,除了他自己,还有个人就是老闫。
前一阵时间,老闫眼看提干无望,家里又传来父亲身体不好的消息。
思虑再三,老闫还是决定退伍回家。
办理完退伍手续,老闫拿着117元的退伍费,收拾了东西就往车站走去。
老闫本不想走,但是最近部队开始精兵简政。
不仅士兵们的提干难度增加,几十万的普通士兵也面临着转业的问题。
在这个情况下,继续留在军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老闫在团里负责宣传方面的工作,并且已经在军队的学习中开始写作。
尽管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才能得到了上级的肯定。
可他的级别不高,想要留在军队里实在是不容易。
老闫面临着人生的抉择。
眼看提干无望,家中又传来父亲病重的消息。
老闫在部队前途和父亲病情之间纠结,最终无奈决定退伍回家。
就在这时,团长却亲自追到车站,告诉老闫回去后就能提干。
这个消息让老阎感到意外,没想到军队竟然如此重视他。
老闫原本以为退伍后就要开始全新的生活,没想到团长竟然还惦记着他。
时来运转,老闫站在车站,寒风中,他紧握着退伍费,心中充满了矛盾和纠结。
这场战争,让老闫明白了家国的重要性,但也让他更加珍惜亲情。
团长似乎看出了老阎的犹豫,于是对他说:“你可以先回家好好考虑,不过要尽快。”
团长的意思很明显,老闫若是愿意继续留在军队里,就得尽快回复,这次回家就当作休假。
上级的宽容让老阎很是感动,但他一时间也不好做出决定,便先回去考虑考虑。
(本章完)
(https://www.biquya.cc/id120104/5679265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