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宁远伯登门
张晓家中,张晓正在安排新一期报纸格物版块的内容。
“振之,这期报纸的格物版块,就选这凹透镜和凸透镜的原理吧,顺便把焦点的知识也介绍一下。”张晓对李之藻吩咐道。
“好的,那是不是也要把凹透镜和凸透镜的样子画出来?”
“可以画,不过怎么画出来能让大家看得直白,就考虑你们的画工了。要是画的不像的话,宁可不配图。”
就在此时,吕章匆匆赶来。
“东家,宁远伯府下了拜帖。”
“哦,让我看看。”张晓接过了拜帖看了起来。
“宁远伯还有徐老夫子要亲自来,看来要辛苦你等了。”
李成梁还有徐渭如约而至,张晓已在门口恭迎,把两人迎到了主厅。
“宁远伯,徐老夫子,今日怎么有空来到寒舍了。”
“按说老夫也是功成名就,别无可图了。只是眼下我的三个儿子,还有我的好些远亲子侄还有老部下都在朝鲜。听说张侍读你准备要出使朝鲜,所以想和张侍读聊聊了。”李成梁说道。
“宁远伯倒是消息灵通。不过宁远伯伱久镇辽东,对朝鲜怕也是了解不少吧。毕竟朝鲜可就在辽东的边上。”
“当局者迷啊。我是真的没有料到倭国居然能敢跨海征伐朝鲜,要是知道有这么回事,老夫一定要整军备战,跟那个丰臣秀吉会一会。”
“丰臣秀吉可没有亲自来朝鲜,宁远伯要是在朝鲜,也就只能碰到他的那些部下了,也许能碰上丰臣秀吉的养子。”
“那丰臣秀吉是多大岁数?”
“五十大几吧。丰臣秀吉的岁数是和织田信长差不多,应该还小一些。织田信长在十年前,五十岁的时候在本能寺身死了。”张晓搜寻了一下脑海记忆说道。
“才五十多岁就不亲自带兵了,这可是十几万的军队,他也不亲自带着,底下那些人哪里会尽心卖命。难怪我儿如松拿下平壤的时候,其他地方的倭军根本不动弹。”
“宁远伯老当益壮,花甲之年还亲自带兵出塞捣巢,实乃国之柱石。”张晓夸赞道。
“诶,也是没办法,我手下这些人勇猛是够了,会统兵能打硬仗的人不多。”
“子茂将军连克平壤、汉城,威震东夷,麾下也是带着不少的辽东兵将啊。宁远伯何必过谦。”
“张侍读,自家人才知自家事啊。老夫作为总兵已经镇守辽东二十年,要是从当兵那会儿算,那基本上一辈子都在辽东度过了。辽东军跟蒙古人、女真人打了这么多年,基本没有怎么得过休整。辽东这帮军户,打仗伤亡颇多,种的庄稼又是经常被蒙古人袭扰掠夺,再这么多打几年,整个辽东军心民心都要散了。”李成梁叹道。
“不只是辽东一地。张侍读你也去过宁夏,西北的情况也没有好多少吧。”徐渭问道。
“西北边军过的极苦,比辽东军苦。辽东军有宁远伯统率,这么多年立了这么多军功,赏赐还是不少的。西北边军种地也不容易,打仗也难打,实话言之,军心已经不稳了。”张晓说道。
“从来无上策,莫笑嫁王嫱。北边的胡患,哪怕是汉唐,也是难以解决。国朝虽然建了长城,跟蒙古人打了这么多仗,蒙古人照样是年年入塞,难办得很。”徐渭感慨道。
“国朝不搞和亲。不过要说北部边疆管理的好的时候,反而是把王昭君出嫁给南匈奴的汉元帝时期。南匈奴后面向大汉称臣了两百年,也不错了。至于到五胡乱华刘渊起兵的时候,那就太久远了,也怪不到汉元帝的头上了。”张晓说道。
“国朝如今对付蒙古的方略,张侍读你怎么看?”徐渭问道。
“如今瓦剌退居西北,和我大明接壤的少了。西边的是顺义王一系,眼下朝廷给了朝贡岁赏,也就是小打小闹。蒙古左翼这边是达延汗的嫡系,大明一直没有给朝贡岁赏,所以也就是这么一直打打停停。不过守还是能守住的,眼下蒙古部落里面并没有如同当年也先、俺答汗一样的能号召各部的头领。眼下反而是女真部落这边比较麻烦。”
“哦,女真部落,你是说叶赫部?乌拉部,还是建州女真部?”李成梁问道。
“我要说是建州女真部,宁远伯你估计不信吧。”
“我确实不信。王杲父子、王兀堂都已经被我辽东铁骑剿灭了,努尔哈赤的建州觉罗部也不是什么大部落,倒是叶赫女真部人口众多,还有蒙古骑兵援助,我李成梁打了这么多年仗,叶赫部那个破主城,我愣是没打下来。”
“宁远伯,如今女真各部不断混战,朝廷不断干涉,更是搅得一团乱麻。万一,我说万一啊,当年金国也是这么对付蒙古部落的,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
“张侍读,你的意思是,有可能女真会出现一个雄主,把女真各部统一了,然后与我大明为敌?然后这个雄主就很有可能是努尔哈赤?”李成梁的眼光闪烁着精芒。
“这只是一种猜测,也可能是别的人。宁远伯,现在我大明主力都在抗倭,据边境塘报,叶赫部不满建州部的扩张,已经在联合诸部要对努尔哈赤开战了。这仗要是叶赫部赢了,那就是叶赫部彻底称霸号令女真诸部,成为东北霸主。要是建州部赢了,建州部以后也是要听调不听宣,单凭辽东镇的军力,也很难撼动了。反正只要这场仗打起来,大明就已经输了。”张晓分析说。
“那按照你所说的,大明如今在辽东一带要如何是好?”徐渭问道。
“要鼓励移民,鼓励屯粮,鼓励边民自守,甚至等人够了,就应该单独设立辽省。”
“哦,设省?”李成梁也有些意外张晓的这个建议。
“还有朝鲜,大明必须确保朝鲜牢牢站在大明的这一边,朝鲜的军队要有一定战斗力,也站在大明的一边。女真诸部虽然能战之士不少,但是他们人口有限,兵员也有限,只要把辽东和朝鲜发展好,不管是女真,还是蒙古,也改变不了强弱的态势,就怕问题是出在内部了。”张晓解释说。
(本章完)
(https://www.biquya.cc/id119146/5679303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