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盛长柏的提醒
看着众人皱眉苦思,李安心里暗笑。
这道题其实并不难,但是因为题目有陷阱,若是不跳出来,很难答出来。
上辈子李安第一次接触这个题的时候可是抓耳挠腮的想了半夜,人都快崩溃了,才弄明白。
题目说每个人住店九文,总共二十七文,其实已经包含了小二藏起来的两文。
正确的算法应该是二十七加三,出题的时候却偷换了概念,乍一听好像没有毛病,人在计算的时候,受潜意识影响,自然而然的就会照着出题时的影响去计算。
盛长柏皱眉想了一会,眼里露出恍然之色,看向了李安。
李安微微摇头,盛长柏微笑着点了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对于盛长柏能这么快反应过来,李安并不惊讶。
他出这道题之前就想到了,他知道以盛长柏的才智,即便能答上来,也不会回答的。
赵宪思考了好一会,看向李安苦笑道:“子谦大才,这道题我实在答不出来,不知可否告知我答案?不然我怕今晚会睡不着。”
“自然可以。”
李安心里暗笑,上辈子大多数人看到这道题的时候,只要是没有很快答上来的,脑子里都在想这道题。
他自己也是如此,因为这道题看着实在是太简单了,就好像一加一等于几一样。
一个人碰到一道十分深奥的题,知道自己答不上来,根本不会多想。
反而是这种自己明明能够做出来的题,偏偏做不出来,反而十分纠结。
当李安把答案说出来的时候,众人都有些无语。
你说这是题吧,确实是,要说不是吧,好像也能说的通。
“子谦哥哥你这也太赖皮了,出这样的题不是难为人么。”墨兰有些不岔道。
以前的脑筋急转弯,答案虽然离谱,但是也能说的过去,现在这样的题简直就是在耍赖。
“呵呵,我就说我不会出题了,这道题只是玩闹罢了,当不得真。时间不早了,明日还得上学呢,要不咱们回去吧。”李安说道。
“对啊,时间已经不早了,世子殿下,我们就先失陪了。”齐衡附和道。
如兰和刘婉儿都没玩够,想要说话,一个被张桂芬给拉住了,一个被明兰给拉住了。虽然心里有些不情不愿,却老实的没有说话。
“呵呵,正好我也准备回去了,咱们一起吧。”赵宪微笑道。
一行人出了大相国寺,来到马车停放的地方,寒暄了几句,各自上了马车。
“韦叔怎么了?”
走了一会,李安感觉马车停了下来,有些疑惑的掀开了车帘。
“公子,是盛家的马车停下了,堵住了路。”韦林说道。
李安探出身子,看到盛长柏从马车上下来,往他这边走了过来。
“则诚,怎么了?”李安说着就准备下车。
“你别下来,我到伱车上坐坐,有些话和你说。”盛长柏说道。
德生闻言连忙从车厢出来,说道:“盛公子请!”
盛长柏进了车厢,坐了下来,让车夫继续赶车。
“则诚,到底怎么了?”李安疑惑道。
盛长柏脸色有些凝重道:“子谦,你应该察觉到,遇到兖王世子没那么简单吧?”
“汴京之前就有传言,说兖王曾向英国公求亲,兖王世子应该是冲着张三姑娘来的。”李安说道。
“我开始也这么觉得,但是仔细一想发现没有那么简单,他的目的并不是张三姑娘,或者说不止是张三姑娘。”盛长柏说道。
“难道他是奔着元若来的?”
李安有些惊讶,仔细想想,却又觉着不太可能。
齐家虽然显赫,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平宁郡主从小养在宫中和官家亲厚。
抛开这一层,齐家也就一寻常国公府罢了。
在汴京虽然是豪门,但是拉拢价值不大。
齐国公靠着平宁郡主的原因,才能管理盐务,并不受文臣待见,而因为齐家这两代没有人在军中效力,在军中也没多少影响力了。
盛长柏摇了摇头,说道:“不是元若,而是你。”
“我?”
李安一脸惊愕的指了指自己,说道:“则诚,你别开玩笑了,我虽然有一个文散官在身,但和白身没多大区别,能让兖王世子亲自来拉拢?”
别看兖王世子在剧中都没出过场,但是人家身份高贵着呢。
现在谁也料不到,赵宗全能捡个大便宜,当上皇帝。
在所有人眼中,邕王和兖王两人必有一个是储君。
从概率上来说,两人各占百分之五十。
而兖王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一旦以后登基,赵宪就是太子了。
“没和你开玩笑,你自己想想,兖王世子和我们同行那一段时间,和谁说话最多。”盛长柏说道。
“呃…”
李安仔细回想一下,这一路上兖王世子和他们几个都说过话,但确实好像和自己说的最多。
就连和张桂芬、齐衡两人说话的次数都没有他多。
因为只是闲聊,并没有深聊,加上李安不想和他深交,每次都是敷衍应付,并没有特别留意。
现在经过盛长柏一提醒,让李安回过神来,这兖王世子该不会真的奔着他来的吧。
“是不是有些难以置信?其实我开始也只是觉得有些奇怪,并没有多想。后面仔细想想,才明白兖王世子为什么想要拉拢你。”盛长柏说道。
李安闻言一愣,仔细想了想,说道:“你说的该不会是因为警世四言吧?”
当初他抄袭了张载的横渠四句,受许多文人称赞传颂,被称为警世四言。
“没错,你的警世四言可是连官家都称赞过的,还被立在国子监门口,受人瞻仰,在士林中影响很大。兖王不得文人支持,自然想拉拢一些在士林中有一定名望的人。”盛长柏说道。
李安闻言沉默了下来,原著中官家最终选择了邕王,对于具体原因剧中并没有说明。
不过从剧中的一些争论来看,邕王平庸,之所以能力压兖王,成为储君,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邕王年长,另一个是邕王子嗣众多,而兖王只有一个独子。
官家本身就是因为没有儿子,兖王只有一个独子,若是有个万一,以后也要面临和他一样的情况。
综合这些,官家才选择了邕王。
但是李安在汴京这些年,对这件事有了更深的了解。
事情并没有剧中说的那么简单和片面。
别的不说,光是年长的问题就有些扯淡。
官家是过继子嗣,这两个都不是官家的儿子,论什么年长。
至于子嗣的问题虽然有些影响,却不是很严重的问题。
如今的赵宪都十七岁了,在古代都算是成年可以娶妻了。
现在距离官家去世还有好几年,那个时候赵宗估计都已经成婚有子嗣了。
李安觉得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兖王母族是军方的,而邕王母族却是文臣,虽说级别不高,却更能让文臣亲近。
最重要的一点,邕王平庸,对于臣子来说,自然希望皇帝平庸些。
兖王自然知道若想成为储君必须要有文臣的支持,拉拢他倒也说的过去。
(本章完)
(https://www.biquya.cc/id119019/5679302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