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朱厚照:大明也要有铁路!钢铁一天十万斤!朕许你入阁!
“臣叩见陛下。”
御书房,工部尚书李善揣测不安的拜见朱厚照。
“李善,可否知道朕把你单独叫来的目的?”
看着案台上的资料,朱厚照这才打量李善,六十岁的普通老头。
这个李善,是成化十四年进士,历任金陵监察御史、京城监察御史,后来弹劾他两位舅舅,被调去河南当巡察御史,黄河决堤的时候,他立过功。然后又专任湖北、山东,修过黄河平过乱,又还当了几年四川布政主官,招抚了四川番夷,算是立过功的人,就在去年,朱厚照有过印象,内阁提他成为南京工部尚书,严格起来,他也算内阁的人。
不过是少见的实干派。
“臣不知。”李善老实回答。
“好吧,朕把你叫来,主要是为了下西洋的事情。朕已经查阅过金陵工部这边的资料,发现工部已经不造船……现在,你有几分把握,让工部造船的水平,恢复到太宗时期。三宝太监的船队,多久能打造得出来。”
朱厚照自然已经是调查过金陵这边的航海家底。
可惜,几十年没有出海后,工部管理的造船部门也衰落了。
船更是只剩下一些老旧的船,别说恢复郑和时期的出海规模了,就算是组建一只像样的船队,已经够呛。
“咳咳,陛下……这,其实工部也能造船,好多人已经前去泉州、福州等地谋生活了。想要恢复到永乐时期……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最快三年,最慢五年,还要朝廷给足足够的钱。”
李善有些尴尬,朱厚照问起的这个,他倒是门清。
金陵这边虽然也有漕运,但怎么说呢,没有泉州福州等地赚钱吧。
甚至……自从朱瞻基勒令停止下西洋的时候,工部造船部门不行了。
郑和留下的船队,这种国有资产也经历了一些巧合流失了。反正,他们除了修缮水师的船,就基本上没有经营这个业务了。
自然,朱厚照要是想,还是可以的,把那些熟练工人再从各地市舶司叫回来就是……
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是造船很耗钱。
“三五年……”
朱厚照直接不想了,他倒是能等,可是想到人家西班牙葡萄牙早就纵横四海了,他怎么等得了。
但他也知道,这种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他两条腿走路,既然他们暂时无力官方组织,那就让民间来……
或者直接吸引世界各地的过来,拖延那些国家发现黄金的脚步。
这也只能是一个缓兵之计。
“行吧,伱先暂时召集人手,重新建立造船部门,钱的问题,先不用担心。”
“另外,你也想个法子,无论骗也好,哄也罢,最好收编民间的船队来给朕用用也行。”
朱厚照只能如此安排,同时也不可避免产生一丝侥幸心理……太宗他们就不能直接给一支船队吗?印钞机就给了,没给船队,怎么当世界印钞机?
“是。”
李善默默领命,同时也有些无可奈何,他也想变一只船队来。
他们工部……的确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成绩,都需要时间慢慢磨,可等过了这段时间,入阁的事情,猴年马月了。至于说骗、哄,怎么骗,人家民间有船队,也不是傻子,凭什么要借给你用?
他觉得朱厚照画饼,但想想也知道……
皇帝显然也知道这种画饼不切实际,也没有在朝堂上说出来,反而私底下给他面子。
“还有第二件事,钢铁……”
李善以为就这样结束了,朱厚照又说起了第二件事:“李善,朕记得我们大明当年一年的铁产量,大约有一千万到两千万斤吧。”
“是的,陛下。”
李善回过神来,赶紧回应:“近些年一些工匠又改进了一些技艺,我们的钢产量和铁产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努力一点,可以做到一年两千万斤。”
这的确是他们工部的成绩,也算是大明重要的财政来源。
毕竟,多余的铁可以制造农具等等卖给百姓,大明也依旧盐铁专营。
只不过比起盐这种必需品而言,农具菜刀铁锅这些,需求量不是很大。
更大一部分是用在战士们的盔甲武器上去,勉强维持收支平衡。
“一年两千万斤,那李善,你们工部有办法做到,让我们大明的钢铁产量,一年再翻个五倍,达到一亿斤吗?”
想想美利坚的钢铁都多到用来铺路,当铁路了,大明这点铁,自己用都才勉强,还能铺路,朱厚照是无法想象这里面有多大的差距,也不敢提要求,大明的铁先破亿了再说。
“嗯?一年一亿斤?五倍……”李善愕然的看着朱厚照,以为自己听错了。
“陛下,这……这无法做到啊!除非在增加矿场,增加矿工,增加目前五倍的投入量,可能才行吧!”
“还有,陛下,当前我们的铁够用了啊。”
李善直接就反驳了,不是他们不想增产,而是……已经够用,再加上,增产五倍,那要多大的投入和动员?李善已经不敢计算了。
“够用吗?”
其实朱厚照也不知道,弄那么多铁来干什么,还真多了用来铺路不成?
大明的确够用了。
但美利坚都能做到,他们大明也必须要做到,至少也要达到人家一半吧。
“是啊,陛下我们的铁的确够用了。再增加铁的产量……无非也就是拿来打造更多的农具,铁具……还有,就算用在军队上,最多再翻一倍,也完全他们够用了,难道陛下想普通士兵也穿铠甲吗?”李善的眼界也自然在这里了。
“这,先不说产量问题。”
“就是,先抛开够用问题。”
朱厚照一时间也没有要更多铁的理由,反而暂且搁置,直接道:“我们万一哪一天,铁不够用了怎么办?李善,你有没有想过,两汉时期,朝廷一年的铁产量多少?唐朝、宋朝时期,朝廷的铁是多少?我们……大明的铁,应该超过历朝历代的铁了吧,这里面,是什么原因?”
科学技术!
朱厚照其实是想要说的这个问题。
当前最能代表的大明科学技术的,应该是铁。
大明火铳就完全是铁造的,就是因为好像有了更多的铁,才有了神机营。
而汉、唐没有听说过火铳,也好像是他们铁制造兵器盔甲都不够了,哪有多余的铁来搞火铳?
因此,铁的产量发展,朱厚照感觉可能有科学技术的影子。
这点自然要重视。
“这……陛下,这里面是什么原因?”
“这,这还真问到了老臣,老臣也没有想过。”
李善毫无疑问是茫然了,谁没事回去总结炼铁技术进步啊。
“那李善,你最好去想!去好好想想这里面的原因,然后弄清楚了这个原因,再想办法让我们的铁产量翻倍。两千万斤看起来多,可平均到每一天,也不过六万斤左右吧?”
“六万斤很多吗?”
“如果我们找到一种方法,能够让铁一天三十万斤,六十万斤!一个月的产量,能够抵得上一年的产量呢?”
“方法有了,用不用,才是另外一回事吧。”
大明的钢铁生产关卡,不能被美利坚卡了脖子。
有没有能力生产是一回事,有没有方法才是问题。
“啊,这……方法。这……”李善傻眼,算是跟上了朱厚照的思路。
“反正,就这样!李善,如果你能找到一天生产十万二十万乃至三十万斤的方法,在保持我大明当前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这个方法你找出来了,朕保你成为副总统!”
这毕竟是科学技术的钥匙,朱厚照也不含糊,直接许诺。
大明第一生产力,就是官位!
这方面他相信大明官员的能力。
三更一万字,求点票票支持!
(本章完)
(https://www.biquya.cc/id118572/5679300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