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 第762章 女帝登基

第762章  女帝登基
190年,春三月,洛阳皇城前,众官与百姓云集。

随着庄严的钟声在皇宫大殿上空回荡,万年公主的登基大典也就此正式拉开序幕。

大殿内,烛光摇曳,金碧辉煌,气氛庄重而肃穆。百官们身着朝服,整齐地排列在殿下,目光中既有敬畏也有期待。

万年公主身着华丽的凤袍,头戴九旒冕,一步步走上高台,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庄重而坚定。她的脸上带着一丝紧张,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决心。

苏曜站在一旁,身着银甲红袍,目光中闪烁着坚定和自豪。

他知道,这一刻对于万年公主来说意义非凡,也是他们共同奋斗的结果。

随着司仪的一声高喊,登基大典正式开始。

首先,是祭天仪式。

万年公主在大将军苏曜和太傅卢植以及众位大臣的陪同下,缓缓走出大殿,来到祭坛前。

她双手合十,虔诚地跪拜天地,祈求上天保佑大汉江山永固,百姓安居乐业。

祭天仪式结束后,万年公主并未返回宫廷,而是直奔太庙拜谒先祖——见命高庙。

这是历任大汉皇帝登基的必备仪式,代表着上承天命。

昔年霍光废刘贺,其中有一条罪状就是其未见命高庙,不具备皇帝的合法性。

而在见命高庙后,紧接着,万年公主便又匆匆回返宫廷,在文武百官的见证下,接过苏曜手中递来的传国玉玺和帝王玉带,这便是受皇帝玺绶——完成了即皇帝位。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们齐声高呼,声音震耳欲聋。

万年公主站在龙椅前,正式接受百官朝拜。

她的目光扫过众人,尤其是看到当先而立的苏曜后,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激动。

她知道,这一刻起,她不再只是那个被保护在后宫中的公主,而是成为了史上唯一的大汉女帝,也需要努力肩负起复兴大汉的责任。

即位仪式结束后,公主正式成为女帝,然而繁琐的礼节与流程仍未结束。

为了庆祝新帝登基,接下来还有惯例的大赦和改元环节。

其中大赦天下自不必赘言,除了部分不赦之徒,大部分囚犯都将被释放回家,以彰显皇恩浩荡。

而改元这一点环节则颇多了几分争议。

本来,在去岁的那一年刘宏在世时,年号乃是中平,而刘辩即位后先改元光熹,然后十常侍之乱后又改昭宁,及至刘协登基,再改永汉,可谓一年三次改元。

最后,在刘协又失踪,皇帝之位空缺,诸大臣便商议便把之前那些光熹、昭宁和永汉的年号统统废除,改回中平。

而最关键的就是今岁公主登基,要起个响亮的年号,以博个好彩头。

为此,诸位名儒学究可谓是吵破了脑袋。

有的人不知是否是想要巴结新帝,建议以女帝即位前的万年名号为新的纪元。

也有的人则主张以吉祥之语来命名,如太平、太康等等。

还有的人,则提议不要上来就这么高调,国家社稷经历了大的动荡,还需要面对很多困难,当以初平为年号。

“年号初平,寓意着国家初定,百废待兴,也寄托了我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说话的人乃是名儒蔡邕。

此人虽是董卓提拔的亲信,但在董卓覆灭时,苏曜等人不但并未在朝廷之中大搞株连,反而还对那些确有真才实学之人多有提拔。

蔡邕便是其中翘楚。

此人精通音律,博通经史,擅写辞赋,书法精妙,在很早之前就于南宫东观的藏经阁中与卢植、韩说等修撰《东观汉记》,被当时人誉为旷世逸才。

甚至,连这天下第一部官定教材也是由其首倡修订。

那时,都要追溯到熹平四年(175年),蔡邕有感于经籍距圣人著述的时间久远,文字错误多,被俗儒牵强附会,贻误学子。

于是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人,奏请订正“六经”的文字,在灵帝予以批准后,蔡邕于是用朱笔亲自写在碑上,让工人刻好立在太学的门外,这就是中国第一部石经“熹平石经”。

往后来的儒者学生们,都以此为标准经文,那碑新立时,来观看及摹写的,一天之内,车子就有一千多辆,街道也因此而堵塞。

同时,也正是多亏了蔡邕等人的努力,苏曜下来首开科举才不至于连个统一的教材都没有。

因此,对于此等名士大儒,即便不考虑未来攻略蔡琰的需要以及卢植的力保,苏曜也不会怠慢了他。

于是乎,蔡邕便被苏曜请到了府上,任大将军祭酒,专司文事,教育与礼仪等等。

老实说,这个官对于蔡邕来说实际上是小了。

因为董卓给的更多。

蔡邕当时被董卓强征入府,举为“高第”,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竟然是三天之内,遍历了三台,升迁之快真是世所罕有。

而大将军祭酒不过是大将军府中幕僚一员,虽为大将军府中的要职,但与董卓给予的显赫官职相比,确实显得有些寒酸。

然而,蔡邕却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命。

这不止是因为他从女儿那里得知了苏曜的为人和志向,更关键的是,蔡邕很清楚,现在这朝廷到底是谁说了算话。

大将军府中随时能与苏曜见面的首席文教长官,与尚书台里那些在日后改制后沦为执行机关的尚书比,孰轻孰重绝不是明面上那点俸禄所能代表的。

蔡邕深知,自己现在所站的位置,是真正能够影响国家未来的关键所在。

大将军苏曜,这位年轻有为的将领,不仅武艺高强,更有着非凡的远见和智谋,他能够看清时局的变幻,抓住机遇,推动国家的改革与发展。

而自己紧随大将军苏曜,显然是更加有出路的事情。

尤其是,一想到不但自己,连女儿也被苏曜委以重任,蔡邕简直是夜里都能笑醒,蔡家这次真是走了大运。

为此,蔡邕在来到苏曜府上后,便频频提出建议,更被苏曜选为筹备首次科举考试的主管官员。

而这一次,改元之事上蔡邕便也大胆发言,提议初平年号以为新君改元。

“如此一来,待得日后大将军重整河山,我们亦可再改个更响亮的名号予以纪念。”

蔡邕颇为自得扶着胡须,侃侃而谈。

本来苏曜对这件事其实是无所谓的,怎么都好,商量出什么用什么,他不太讲究这些。

然而,当听到蔡邕说什么日后再改元纪念后,苏曜突然脊背冒起了一阵寒意,那是昔日课堂上被各种年号折磨的回忆:
“不妥,不妥!”

“这改元之事,我有点别的看法。”

(本章完)

(https://www.biquya.cc/id118347/5679239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