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194章 少府寺

突袭没有成功,朱由检面色不改。

    当皇帝的时间越长,他的脸皮就越厚。这种突袭失败的事情,已经不足以让他尴尬。

    文思院划入内廷的希望本来就不大,朱由检本身也没有抱着多大希望。只是想通过这个态度,表明对文思院的看重——

    他要让匠官知道,皇帝很看重他们,而且想重用他们。只是被文官阻挠,无法重要提拔。

    这个态度显出来后,匠官什么心思先不说,文官是很担心。

    传奉官的存在,一向被文官深恶痛绝,但凡新皇登极,一定会有文官劝谏皇帝罢传奉官。

    如今新皇帝不但没有裁撤文思院匠官,反而表示对文思院的看重。这在他们看来,是很不好的苗头。说不定就会像成化皇帝那样,大规模任用传奉官。

    出于防微杜渐的心理,群臣纷纷劝谏,请求皇帝革除文思院冒滥官员。

    朱由检当然不同意,这时袁可立道:

    “陛下先前说过,不会用中旨颁发诏令。”

    “传奉官的任命出自中旨,陛下当谨记此言。”

    这个承诺确实有,朱由检用它交换了戒严制度。如果他想要任命传奉官,显然是违背承诺。

    破坏政治信誉的事情,朱由检当然不会随意做。传奉官中也没有那么多人才,值得朱由检这样做。

    想到任用理工类人才还有特赐元士出身这条路,朱由检立刻说道:

    “朕自然不会用中旨任命传奉官。”

    “但是文思院的匠官虽是杂流,却也属于官员。”

    “按照磨勘法,非进士出身官员六年一迁。”

    “这些人担任九品官员已久,当按磨勘法升迁。”

    听到皇帝这么说,群臣险些要崩溃。

    三千多九品匠官,都按磨勘法升迁,对于总数不过万的文官来说,是多大的冲击。

    袁可立先前就担心低品级官员太多,按磨勘法升迁会对官场带来很大变化,所以不愿意在城区衙署设置八九品官员。

    如今皇帝连文思院匠官都要按磨勘法升迁,这让他更是无法接受,说道:

    “这些匠官如何安置,还请陛下决断。”

    主动请皇帝决定此事,不要再漫天要价。

    三千多名匠官都按磨勘法升迁,光是俸禄就要多出几十万石。正在为九边欠饷发愁的皇帝,不可能真想这样做。

    之所以提出这一点,不过是漫天要价罢了。

    袁可立看出了这一点,知道皇帝不达目的不罢休,把这件事的决定权,直接交给了皇帝。

    群臣这时候也纷纷想明白了,有的继续请求皇帝裁撤文思院官员,按他们的想法做一位明君。有的则是和袁可立一样,请求皇帝决断。

    因为磨勘法已经被大臣廷议通过,不可能轻易改变。如果皇帝真的把匠官定为杂流出身官员,按磨勘法迁转,他们没有阻止的理由。那样文官就会面临三千匠官的竞争,少去很多官位。

    可以说,朱由检是通过漫天要价,无中生有地创造条件和群臣做交换。

    这对朱由检来说实属无奈,谁让他先前没注意传奉官,把任命传奉官的路子直接就堵死了。不创造个新条件,怎么让群臣同意他对文思院的调整。

    所以,在争执一番之后,朱由检获得了对文思院的处置权,决定道:

    “前朝有少府,掌百工技巧之政。”

    “朕有意成立少府寺,管辖文思院、织染所、杂造局、柴炭司等。”

    “工匠、工坊、厂矿这些杂事,就让少府寺管。”

    “工部要忙于朝廷大政,不能为这些琐事烦心。”

    工部尚书薛凤翔听到皇帝这些话,心里咯噔一声,知道皇帝对工部的调整终于来了。如果他不同意,可能就会以附逆罪名罢官。

    这让他顾不得什么文官立场、世人非议,当即附和皇帝道:

    “陛下所言极是,本朝开国之初,太祖就设有将作司,隶属工部。”

    “如今设立少府寺,合乎太祖本意。”

    见他这么上道,朱由检很是赞赏,当即回应道:

    “少府寺由工部督导,寺卿和少卿由工部和吏部一起推选。”

    “其中至少有一个职位由匠官担任,内部的属官也以匠官出身优先。”

    这个意思是匠官可以担任少府寺官员、甚至少府寺卿。群臣本能地想要反对,却听袁可立道:

    “陛下的意思是说,匠官出身官员,除了少府寺官职之外,不能转任它职?”

    “以后他们也不按磨勘法提升品级,而是看少府寺的官位,是否会有空缺?”

    朱由检就是这个意思,先让文官配合、把工业化推进再说,以后匠官里面出现大才,他自然会特赐元士出身,让他们踏出少府寺。

    现在嘛,就先给匠官设立少府寺这个大本营,让他们在里面发育。在文官的配合下,调动各方面资源,把工业技术完善。

    同时,朱由检设立少府寺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政府的管理办法不适合用于企业,官办企业会有很大缺陷。

    把工坊、厂矿划入少府,可以让它们在一个相对独立的衙门管辖下,使用不一样的管理制度。用类似国资委的模式,管理工坊厂矿等企业。

    这个考虑,群臣自然不知道。他们只是在皇帝表示不会把匠官任命在少府寺以外后,表示皇帝英明。

    只要这三千匠官不按磨勘法晋升、不去和文官抢官位,那就没有妨碍。文思院划归少府寺后,正好把匠官限制在里面。

    对于文官来说,这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以后的皇帝想任命匠官出身的传奉官,也能被他们用这个制度,把传奉官限制在少府寺。

    可以说,设立少府寺后,文思院这个被他们视作大害的机构,再也不会成为大害。

    这种把匠官传奉官绝根的大好事,群臣当然很欢迎,他们纷纷表示,认同少府寺成立。

    朱由检为了防止他们反悔,还在朝会上投票。让他们同意设立正三品衙门少府寺,把工部的文思院、皮作局、鞍辔局、颜料局、织染所、杂造局、柴炭司、易州山厂,以及南京的文思院、织染所,还有大通关提举司、龙江提举司、清江提举司等造船机构,都划归了少府寺。

    可以说,工部下属的零碎机构,除了宝源局划归户部钱法总署、军器局划归兵部军械司之外,只有节慎库、营缮所、抽分竹木局这几个衙门仍旧保留着,其它的都划给了少府寺。

    对这些工部机构,朱由检打算一步步来,先把文思院这些边缘机构调整了,再动涉及利益很大的机构。

    而且少府寺的设立,关乎到推动工业发展,这对朱由检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

    为了提高少府寺的重要性,显示自己对少府寺的支持,朱由检把城寨建设项目,正式交给了少府寺。让朝中的文官,配合少府寺行事:

    “在文思院成立营造研究所,调集优秀工匠加入,专门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建设城寨,设计相关模板。”

    “工部营缮所辅助建造,试验这些模板。”

    “此事关乎辽东战局,也关系到未来的井田制,是少府寺成立之后第一要务。”

    “未来的少府寺官员,从这个项目的有功匠官中挑选。”

    确定了这个大项目,朱由检专门从内府中拨出十万两银子,放在顺天银行账上专款专用,作为项目经费。

    看出了皇帝的重视,又听到关乎辽东战局和井田制,群臣纷纷表示支持。薛凤翔更是说道:

    “陛下先前交待微臣研发印刷技艺,微臣不敢怠慢。”

    “如今文思院和工坊划归少府寺,臣请兼任少府寺卿,继续负责此事。”

    “营造研究所之事,臣也会全力支持,让他们设计出模板,用于城寨建设。”

    朱由检点头颔许,觉得有薛凤翔这个工部尚书主抓,工部会更配合,当即就应允了此事,让薛凤翔兼任少府寺卿。

    又在文思院设立印刷研究所,专门研究印刷工业技术。

    群臣见此情景,都是心中腹诽。刚才还说不让工部为这些琐事烦心,如今不还是让工部管。

    而且薛凤翔堂堂工部尚书,兼任少府寺卿,让他们觉得实在是谄媚奉承,是在讨好皇帝。

    工部尚书是正二品职务,又是九卿之一。少府寺不过是从工部分出来的,可以说是下属衙门。

    一个尚书兼任寺卿,这像是什么话?怎么会有这么不要脸的官员?

    薛凤翔却不管这一点,他在皇帝任命他兼任少府寺卿,还建立印刷研究所后,知道自己已经被皇帝认可,心中欢喜不已。

    从此以后,他就是皇帝的心腹,不再是阉党身份。

    朱由检也很欣喜这一点,觉得终于有大臣上道,依附自己这个皇帝。

    这些人能依附阉党,也能依附东林。为何就不能直接依附自己这个皇帝,少去那些中间人。

    薛凤翔的表现,让他知道终于有大臣想通这一点,开始依附皇帝。

    他这个皇帝的位子已经彻底稳固,而且成为朝堂上的决定性存在,足以成为靠山。

    未来,他还需要更多的人投靠,让朝中充斥帝党和中立派官员。把阉党、东林党这两个称呼彻底扫进垃圾堆,避免党争持续,造成朝堂撕裂。

    (本章完)

(https://www.biquya.cc/id118342/5679295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