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兄,恭喜!”
“有了元士身份,兄台就不用在科举上费心了。”
看着远去的中使,张永安向他贺喜道。
他是实在没有想到,自己和顾炎武撰写的文章,会被皇帝看到。
自己又被记了一年功不说,指出问题的顾炎武,更是被皇帝追叙守卫清华园、写出《军制论》的功绩,特赐元士出身。
元士可是有国士之称,十六岁的元士,是当今元士中年龄最小的。
顾炎武经此一遭,必然名声大噪,被朝野上下审视——
谁都会感到奇怪,这个年轻人有什么本事,被皇帝如此厚待?
顾炎武此时也有些懵,因为他从没有想过,自己会被特赐元士出身。
对于才考上秀才两年的他来说,现在想的是如何在乡试中举。进士、元士的事情,从来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而且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在守卫清华园时只是出谋画策,根本就没有亲自上阵。
指出巡捕营新军的问题,也不过像写出《军制论》一样,故发奇言罢了。
没想到竟然被皇帝看重,被特赐元士出身。
心里不安的他,第一时间想的就是推辞。但是看着除了张永安外,周围人审视的目光和小声的议论,他心里的狂狷之意冒了出来,大笑道:
“这有何喜?”
“元士身份,对你我不是唾手可得吗?”
“张兄过段时日,定然也能被特赐元士出身。”
把圣旨卷着收了起来,大有当仁不让之意。
张永安见此是目瞪口呆,继而又有些苦笑,不认为自己能被特赐元士身份。
军中被特赐元士出身的,是孙元化、茅元仪那样立下功劳的文士,自己一个担任武职的文荫子弟,凭什么被特赐元士出身呢?
所以他拉着顾炎武的衣袖让他不要乱说,打算把这个狂傲的年轻人拽回去。
然而就在这时,徐光启的一句话,让他们不得不留下来:
“旨意已下,奏疏已经批复。”
“诸位都议一议,对逃兵如何处置?”
“顾元士、张中尉,你们也留下来说说,这个章程如何定?”
张永安一介中尉,迎着大学士的目光,一时讷讷不敢言。
顾炎武却不怕这种大场面,大言炎炎地道:
“逃兵是一定要处置的,不然对不起听令作战的将士。”
“顾某以为应当立刻向周围贴告示,并且让军法官行文有逃兵的卫所,勒令逃兵回营。”
“他们回来后要降为辅兵在军中做苦役,还要记过减磨勘,作为逃亡的惩罚。”
“如果有人一直不回营,那就降为军户,让阳武侯带着流放海外。”
这一番话,让巡捕营的军官人人叫好,张永安却听得想要把脸捂起来。
这些军官不知道如何处罚犯错的逃兵吗?只不过是顾虑皇帝的态度,以前不敢用军法严惩而已。
如今皇帝的命令明确,允许巡捕营增加军法官、并且设立宪兵队,代表着只要士兵犯错,他们就能让宪兵执行军法。
之所以没人大声说出来,不过是担心伤了皇帝的仁德,打算悄悄执行而已。
如今顾炎武说了,这些军官就能把事情推到顾炎武头上,告诉士兵正是因为这个人,军法才变得严起来——
皇帝和他们都是仁慈的,坏人是顾炎武。
可以说,顾炎武现在就是个背锅侠,把他们准备做的事,大声喊出而已。
张永安都无法想象,以后士兵在面对军法时,会有多少人会骂顾炎武。把军法变严的原因,归咎到这个人头上。
但是初出茅庐的顾炎武,显然没想到这些,或者根本不屑想。
他按自己的想法,为巡捕营制定了军法条例,建议严格执行。
徐光启对他很是欣赏,再加上想要保护年轻人,询问道:
“顾元士对军法、军制有如此见解,不知是否愿意在宪兵队兼职,担任护军中尉?”
元士最初任职,相比五甲进士的从八品还差一些,只能从正九品开始。
只不过磨勘期和进士一样,同样都是四年。
顾炎武被特赐元士出身后,就被授予翰林院正九品侍书。
所以徐光启询问他,愿不愿意兼职。
顾炎武是愿意继续在军中兼职的,只不过他拒绝了徐光启调去宪兵队的好意,说道:
“顾某还没明白如何做指导员。”
“待到和张中尉学明白了,再报答学士赏识。”
仍旧打算在张永安的中队,担任见习指导员。
徐光启听闻此言,很是意外地看了张永安一眼。
他虽然知道张永安有本事,却没料到竟然能折服顾炎武。
能让这个狂傲的年轻人说学习,可见张永安必有独到之处,自己以后要多注意点——
说不定张永安就像顾炎武说的那样,以后被赐元士。
所以他准许了顾炎武的请求,让他继续在张永安的中队担任见习指导员。
张永安这个时候,已经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了。
他是不想把顾炎武这个麻烦人物放在自己中队的,这么狂傲的年轻人,说不定就会做出什么事来,让自己苦心训练的士兵毁于一旦。
只是顾炎武硬要跟着他,徐学士也发了话。他自己没有反抗的能力,只能认了下来。
返回清华园临时营地的路上,他语重心长地向顾炎武道:
“顾兄,中队有直属的通讯员和卫生员,平时可以帮军官做点琐事。”
“你从他们中挑两个可靠的,一定不能离开。”
“否则不小心受了欺负,别怪为兄没提醒你。”
顾炎武奇怪地道:
“我怎么会受欺负?”
“难道二中队的士兵有人敢欺负指导员?”
张永安意味深长地道:
“二中队的士兵是没有,但是其他中队就不一定了。”
“他们知道喊着罚过的顾元士在这,说不定就会打你的闷棍。”
“这段时间一定要注意,不能放松警惕。”
强行给顾炎武安排了两个士兵,让他们日夜守着。免得闹出元士被打的事情,皇帝和徐学士面上都不好看。
顾炎武在他们的守卫下,倒是没有被打闷棍。只是有几次上厕所时,险些掉下去罢了。
这让他更加认识到军中的复杂,想要做出事来,没有那么容易。
渐渐地,他向张永安学会了虚心做事、学会了和士兵谈心。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也不再闷着头就上,而是多向上级写报告,请求上级指示。
二中队的士兵也慢慢接受了他,亲切地称为“小顾元士”。
张永安同样向顾炎武学会了自信、更敢于出头做事,并且在顾炎武的鼓动下,撰写担任中队长和指导员的心得。想要著书立说,方便在以后成为元士。
两个年轻人,就这样砥砺互进,逐渐确定了军中基层军官的条例。
——
朱由检没料到顾炎武会在军中做出这么一番事业,他之所以特赐顾炎武为元士,不过是觉得这个人有大才,不想让他埋头四书五经、被考试耽搁罢了。
再加上顾炎武的功劳勉强说得过去、自己如今又能用中旨,所以他就在这一批元士名单中,加上了顾炎武的名字。
理由还有“学生代表”四个字,认为顾炎武的表现,称得上京城大学生的表率。
所以顾炎武被特赐元士出身,其实在京城没有掀起多大风波。朝野议论最多的,是吕祥这个工匠,同样被特赐元士出身。
虽然他是被工部提议,还被钱嘉徵、孙元化、茅元仪等元士推荐,不是朱由检私自加进去的。朝野上下仍旧多有非议,很多文官认为不应该给工匠特赐元士出身。
为了给吕祥正名,朱由检又让吕祥展示了改进的热气球。允许付费体验,带着民众上天。
这吸引了很多喜欢新奇的学生注意,再加上皇帝曾为热气球开出赏格,给算出浮力的人特赐元士出身。
很多学生和士子开始在这方面下功夫,想要得到个元士出身。
朝野的非议也因此被压了下去,很多学生认为,造出热气球的吕祥,称得上是国士——
以后的史书之上,必然会留一笔。
不过对朱由检来说,吕祥最大的贡献,其实不是热气球。而是他按照自己的指点,把炮闩造了出来。
虽然这种炮闩很原始,闭气性称不上理想。但是佛郎机炮等后装炮的射程,却比以前提高了许多。
再加上吕祥改进了子铳,按照皇帝所说把火药和弹头集中在子铳内。还改进弹头形状,制造了圆柱弹、圆头弹、尖头弹、开花弹、榴霰弹、脱壳穿甲弹等弹种,使得后装炮的效能和实用性提高许多。
这让朱由检大为高兴,甚至称这种火炮为吕氏炮,字母简写为PL,确定了PL50、PL75、PL100、PL125等口径的新型后装炮。
如今,各大工坊正在紧锣密鼓地制造这种火炮,准备让巡捕营新军试用。并且在明年派出炮兵队,用于对建虏的作战。
可以说,加上炮闩的火炮,非常受到欢迎。
但是加上铳闩的火铳,就有些不上不下了。
这不仅是闭气性的问题,主要还在于使用人数的差别。
火炮使用的时候,有多个炮手负责不同的任务。
有装填手把子铳填进炮膛,并且把子铳留出的火门和炮膛上留出的引火孔对齐。
有炮手负责炮闩,有炮手负责点火。清理炮膛、搬运炮弹等等,同样有专门人员。
甚至因为火炮发射后子铳太热,还配备取出子铳的炮手,装备用石棉制成的火浣布,避免手被灼伤。
可以说,再繁杂的工作,拆分成几个人负责后也变得很简单。
但是这些条件,在使用火铳时统统都没有。
火铳不可能像火炮一样有七八个人操作,最多一两个人。
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出现了朱由检最初设想的、类似抬枪的火铳,需要有一个人放铳,另一个人辅助。
射击手负责火铳的瞄准和发射,以及清理弹膛、倒引火药等工作。
弹药手负责子铳的装填,同时戴石棉手套取出子铳。
这导致改进的掣电铳射速虽然相比普通火铳快、射程也相差不多,却因为占用两个人,有些得不偿失。
装备研究院的建议,是小批量试制,放在新军中看效果。
朱由检同意了这个建议,但是他仍没有放弃掣电铳,做出两个指示:
一是就是仿照他所知的抬枪,制造更大口径的掣电铳,并且配上霰弹,当做小炮使用。
二是他根据记忆绘制了毛瑟步枪的外形图,简单介绍了毛瑟式旋转后拉枪机步枪的原理。让吕祥制造木制模型,让研究掣电铳的人明白,自己需要的连发掣电铳最终是什么样,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研制过程中遇到的金属定装弹、雷汞底火、击针、膛线等难题,都要一一解决。
期间研发出的技术,也可以用在制式火铳上,提高当前火铳的威力。
吕祥在皇帝的亲自指点下,制造出这个所谓的“连发掣电铳”模型后,终于明白了皇帝想要的掣电铳,到底是什么样子。
其他军械研究院的人员,在明白连发掣电铳的原理和威力后,也认为这种火铳有可能研发出来,彻底取代弓箭。
他们想的不错,弓箭在中国的彻底没落,就是在连发枪传入之后。在此之前的火绳枪、燧发枪、火帽枪等等,都因为射速问题,没能彻底取代弓箭。
大明若想在武器上取得对建虏的绝对优势,就必须造出连发枪。这样才能彻底取代弓箭,让建虏丧失最大的优势。
转管迅雷铳的研制同样如此,朱由检希望能造出转管机枪,进一步增加射速。
所以他再次强调了金属定装弹和底火的重要性,并且让吕祥制造加特林式转管机枪模型,让迅雷铳研究小组,向这个目标前进。
又因为连发掣电铳、转管迅雷铳都需要用金属定装弹,很多技术都有相通之处。朱由检把相关研究小组合并,在轻兵器研究所成立先进武器研究室,专门探索这些。
因为这个研究室很难快速出成果,可能会不受官员的看重。朱由检嘱咐内廷专门拨款,让兵仗局制造这个研究室设计的武器,帮他们向着最终目标快速迭代。
从武勋和寺观征收的赋税,有力支撑了这一点。让朱由检有充足的钱财,支持这些研究。(本章完)
(https://www.biquya.cc/id118342/5679267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