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时间,朱由检也在思索京城卫所应该如何改制。
在完全明白大明的军制后,他已经把卫所视为自己的基本盘,把卫所世官当做世袭贵族看待。
早在分封制度刚有雏形的时候,他就明确规定世袭指挥可以转为子爵、千户副千户转为男爵、百户试百户转为爵士。
起到的效果也很好,涿鹿三卫等卫所的改制之所以顺利推进,就是因为他虽然处理了一些人,却只是把他们迁往东宁卫,仍有官职世袭。
这让大部分世官知道他们只要不做得太过分,皇帝就不会剥夺他们的富贵。他们在卫所改制的时候,反抗并不激烈。
尤其是一些家族在更换袭职者后,勇敢地加入东宁兵,跟随霍维华在辽东立下了功绩。
还有一些更是向朝廷申请把世职转为爵位,和郑芝龙等人一起,绸缪着在南洋开藩。
顺天府一带的世官对此颇为关注,一些家族甚至琢磨着,要不要同样去开藩,拥有一块封地。
毕竟世官虽然有富贵,前程却也有限,考不上进士只能当武官,地位非常低下。
转为封地贵族后,那就截然不同了。拥有世袭贵族身份的他们,地位无论如何都不会太低。尤其是封地贵族有兵有地,地位那就更高了。
特别是皇帝设立贵族议会,对于削爵和削藩主动做出限制后。大明的贵族地位水涨船高,连朝堂大臣都对此非常热切。
他们这些拥有世袭官职的,对于祖上传下来的世职自然看得更宝贵。很多家族都在绸缪着前往海外开藩,只是还没能下定决心。
朱由检也是因此对卫所改制非常有信心,让枢密院和五军都督府各抒己见,提出相关建议。
就在这个情况下,出塞执行作战计划、被皇帝派去前线历练的杨嗣昌,从草原返回了京城。
携着大胜之威归来的他,得到了朱由检的亲自接见。
看着瘦了不少、脸上也满是风霜之色的杨嗣昌,朱由检关切地道:
“杨卿这次出塞,可是没少吃苦。”
“传旨,把东江伯国进贡的人参、宁远伯国进贡的海参,给杨卿府上送一些。”
“还有皇后做的御寒大氅和衣物,赐给杨卿一套。”
然后才询问草原上的战事,以及建虏消息。
杨嗣昌对皇帝的关切十分感动,很是感激地向皇帝道:
“陛下天恩高厚,微臣不胜感激。”
“若非陛下栽培,臣实在不知道前线打仗是那样,险些成为纸上谈兵的罪人。”
说起这次打仗的经过,杨嗣昌最大的感受,就是计划不如变化快。
作为总参谋长,他的加衔虽然还不是枢密同佥、称不上枢密大臣,却因为执掌参谋部、能列席枢密大臣会议,被外界视为枢密大臣之一。
满桂在最初见到他的时候,也是颇为尊重,颇有把他当督师看待的意味。
这让杨嗣昌志得意满,很是自信地制定了几套作战计划,让统率草原联军的满桂等人以计实施。
为了确保计划的实行,他还严格要求各级护军,让他们监督将领。
但是后来发生的情况,却狠狠打了他的脸。
严格按照计划作战的虎大威、艾万年一路,在攻下敖汉部落后,因为作战死板,被敖汉部逃出大半。
没有严格遵守作战计划,顺着敌人发挥的满桂,却几乎全歼了奈曼部,俘获很多人口和牲畜。
这让杨嗣昌脸上颇是挂不住,尤其是跟随虎大威作战的部落首领,纷纷质疑为何他们的缴获没有那么多。
他们自此之后也不卖杨嗣昌面子,让杨嗣昌在军中丧失威信。
若非满桂出面,这支草原联军有可能分崩离析,无法继续作战。
那些嘲笑的话语,现在还被杨嗣昌记在心里。
他在羞愧之后,也开始按皇帝的要求沉下心来,向满桂等人请教前线作战的方法。
之后在制定计划时也更加因地制宜,没有再发生之前的纰漏。
此时,他就在皇帝面前感慨道:
“前线战事瞬息万变,军情消息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探出来。”
“臣在前线最大的感觉就是心里没底,只有久经战阵的老将,才能知道应该如何决断。”
“陛下先前说枢密院可向前线将领提出任务目标,具体如何作战要由前线将领自己判断,臣以为实是至理名言。”
朱由检听着他的诉说,微微点了点头,觉得杨嗣昌没白往前线走一遭,知道具体打仗有多么难。
他对杨嗣昌的感受总结道:
“这就是所谓的战争迷雾,身处战场的人,不可能完全知道敌人信息。”
“他所能够确定的,只有己方的实力。”
“所以《孙子兵法》说: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再高明的将领,也只能保证自己不被敌人打败。想要取得胜利,则需要敌人漏破绽。”
这是兵圣孙武在两千多年前就总结出来的,杨嗣昌熟知兵法,当然不会没看过。
此时从皇帝口中听到后,顿时就有了新的体会。
尤其是“战争迷雾”之说,让他有醍醐灌顶之感,神情狂喜地道:
“对,就是战争迷雾。”
“身在战争之中,犹如在迷雾中一般。”
“只有久经战阵的老将,才能根据经验做出判断。”
“难怪陛下说具体的作战方案只能作为参考,要由前线将领判断。”
初次上阵作战的他,在战场上如同没头苍蝇一般。可不像是突然之间,进入了一片迷雾里。
这是他在战场上走了一遭才有的见识,皇帝在深宫之中却早就有体会,当真可谓是天纵之才!
看着杨嗣昌激动崇敬的目光,朱由检却没觉得有什么可骄傲的。
战争迷雾之说,后世但凡有点军事常识的,都能说出几嘴来。
战争中的不确定性、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就像迷雾一样笼罩在战场上,这让指挥员难以完全基于事实作出决策。
在需要做出决断的时候,能将和庸将之间的差距,完全可以说一目了然。
尤其是在探测手段非常缺乏的现在,参谋部制定的作战计划再完善,也难以完全基于事实。
这是朱由检一再强调参谋部不得插手具体战事,让前线将领发挥的原因。
如今杨嗣昌能够体会到这一点,让朱由检觉得他这一趟没白跑,自己可以把参谋部放心交给他:
“这次草原作战,成功打击了依附建虏的奈曼、敖汉等部落,逼迫建虏从朝鲜撤兵回返。”
“你和满桂都立下了大功,应该予以奖励。”
“满桂的伯爵已经赏过了,你的爵位,也提升为世袭男爵。”
“前线赏赐若有疏漏,也要及时报上来。”
对有功将士的赏赐,一直被朱由检非常重视。
在拿不出多少金钱的情况下,他对这几次有功将士的封赏,都是稍微放水提高官职和爵位,以此鼓励将士奋勇作战。
所以毛文龙被封为东江伯,满桂也同样成了伯爷。
杨嗣昌因此沾了光,只是上了一次战场,就从之前的世袭爵士,提升为世袭男爵。
身上官职的加衔,也重新回到了枢密都承旨,再次向枢密大臣发起冲击。
这让杨嗣昌更是喜悦,觉得自己的辛劳都获得了回报。
6◇9◇书◇吧
然后他想到了一件事,向皇帝道:
“陛下,臣听枢密院的大臣说,京城的卫所要改制,把他们迁往城外分配土地。”
“窃以为万万不可,对于卫所军户,不能一概看待。”
朱由检是从枢密院听到过这个提议,但他还没有下定决心。听到杨嗣昌说万万不可,好奇地向他问道:
“杨卿为何说不可?”
“枢密院的大臣们说,这是最可行的办法。”
耕战二字,向来连在一起。就算是在后世,农村兵的比例也高达七成。
朱由检对于把京城的卫所迁出去分配土地是不反对的,他顾虑的是京城周边的土地不够多,以及城内是否能留下足够的兵力。
但是杨嗣昌却说道:
“各地卫所军户,虽然是在名册上,其实却有很多不再服役,甚至不在本地。”
“臣的祖上就是武陵军户,到了臣这一代,却与寻常人家无异。”
“如果陛下强令这些在册的军户迁出去,臣担心闹出大乱。”
听到他这一番揭露,朱由检认识到卫所的情况,可能比自己想象的还要烂。
不过他对此已有心理准备,而且在有了单发火铳后心里也有了底气。所以并没有慌张生气,而是仔细询问杨嗣昌道:
“像卿这样的多吗?”
“如果卫所要改制,你们的诉求是什么?”
杨嗣昌本来做好了被皇帝责问的准备,没想到皇帝如此通情达理,没有揪着这件事不放。这让他斟酌着说道:
“像臣的家族投身举业军户不算多,能这样做的大多是世官。”
“但是军户逃亡,在各地都屡见不鲜。”
“有些地方的卫所,已逃亡一半以上。”
“他们生息繁衍,在各地的子嗣不知多少。”
“如果强行缉捕带回卫所,臣担心各地都会生乱。”
卫所制度对军户可谓非常不友好,几乎和军官的农奴无异。
早在宣德、正统年间,五军府卫有名无人的数量就达到一百六十三万三千六百员名。以至于不明底细的英宗皇帝带着京营出征,在土木堡失败被擒。
之后在于谦等人的整顿下,京营战力恢复了一些。但是京营的掌控权,也落入文官手里。
后来宪宗、武宗、世宗在成化、正德、嘉靖年间都曾夺回京营,但在卫所制这个根基败坏的情况下,皇帝稍微放松掌控,京营就仍被文官夺取。
而且勋贵的无能、世官的腐败,也让他们掌管下的军队和卫所,还不如交给文官掌管。
朱由检登极后面临的也是这个情况,天启年间由阉党、勋贵掌管的京营,完全可以说是烂得没法再看。
他只能任命主动请缨的李邦华,负责整顿京营。以便在遇到建虏入侵时,京营能勉强依靠城池防御。
现在有满桂在草原上,建虏绕道草原入侵京城的可能变小。朱由检开始想夺回京营,改造得更有战力。
他面临的第一个对手,不是一直向京营渗透的文官,而是勋贵和世官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
不把这个关系斩断,整顿京营时就束手束脚。即使他一时间夺回来,以后稍微放松就会糜烂,控制权也会失去。
有心把京营打造成皇室铁杆、手中利剑的朱由检,自然是不愿这样的。
他需要把京城的军队从上到下梳理一遍,保证他们的忠心和战斗力。
所以,面对杨嗣昌的劝说,朱由检道:
“杨卿说的情况,可以具体分析。”
“朕之前就下过命令,严惩崇祯元年以后还不收手的官员。”
“在此之前积累的弊端,则需要从长计议。”
这种历史遗留问题,已经到积重难返的地步。朱由检不可能对有关人员都严惩,只能严抓他登极之后这几年。
不过即使如此,杨嗣昌也觉得不可行。因为卫所名册就像黄册一样是烂账,根本没有人能理清楚。
他向皇帝一再劝说,不能要求所有军户回卫所,把他们强行迁徙:
“之前涿鹿三卫改制时,陛下曾经下令,允许分不到土地的军户转为民户。”
“臣以为京城的卫所即使迁到城外,也不可能拥有那么多土地。”
“不如允许他们转为民户,只把愿意种地的迁出去。”
这是曾在涿鹿区实行的政策,但是结束的原因也很简单——
那就是很多军户宁愿不要土地,也要转为民户。
这让朱由检只能结束这个政策,并且仿照在东宁卫设立的世袭军士,给有功军户授予世袭军士身份,介于官民之间。
然后涿鹿三卫的情况才稳定,有了足够的兵员留下来。
现在杨嗣昌重提这个建议,让朱由检开始思索起来,不知要不要采纳他的提议。
如果采纳的话,可以预想会有很多军户会流失,甚至可能有一半多的军户会脱离。(本章完)
(https://www.biquya.cc/id118342/5679249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